分享

散文||爷爷是个“小气鬼”

 冬歌文苑 2023-03-03 发布于北京

爷爷是个“小气鬼”

我爷爷是个“小气鬼”,这是我小时候给他老人家起的绰号,后脑长叛经的孙子给他的“差评”。可见,我也算是这家族的“另类”。

其实,我打小就怕爷爷,因为他骂人从不分场合,有的时候真叫人很没面子,很伤自尊。

那年我们村里要接电,浇筑电线杆没材料,村干部就叫母亲到城里找当领导的爷爷疏通疏通关系,帮村里买点材料浇筑电线杆。

当时村里新买了台东方红拖拉机,村里就安排母亲乘拖拉机去城里,买了材料用拖拉机拉回来。

村里人听说拖拉机进城拉材料,有几个人央求司机刘叔叔带上他们一起进城看看。刘叔叔答应了,十几个人就爬进没篷的车厢里,坐在光溜溜的车厢板上。

本来安排母亲跟我坐驾驶室里的,但有个人身体不好,进城去看病,母亲便把座位让给了他,抱着我也坐到后面的车厢里。

车一开,风刮得人脸疼。大家便转过身,背对前面,把衣服领子竖起来,卷着身,把脑袋埋在两膝盖上。

拖拉机进城后,被警察拦住了,说带人超过三人违法,得罚款。刘叔叔慌了,叫母亲找爷爷打招呼。

爷爷接到电话后,骑着自行车就过来了。他头上带着标志性的一顶柳条安全帽,见面就骂:“怎么学的开车?不懂只好带三个人啊,带一车子人……”爷爷把一车人骂得都不敢吱声,好在他骂完后,跟那民警说,几块钱罚款,罚他在那队里交了。

乡亲们知道不用他们出钱,也就依次下了车,开心地散开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我跟母亲则低着头随爷爷到二姨家。

随后,二姨送我们到车站,并给我们买车票让我们乘汽车回去。那时有汽车到镇上,一两小时就能到家,可车票贵。

每次母亲带我去城里为了省钱都是乘小火轮。傍晚登船,凌晨三、四点钟到城里。

记得开始去时,母亲也不知道路,在城里转了半夜,后来还是看到民警才打听到二姨家。母亲跟爷爷一样地小气。

再后来,被爷爷骂是在我中学毕业后,有一天姨妈说:父亲,你看孩子们现在都毕业了,你给他们到城里安排份工作吧。当时姨表哥也毕业了,也没工作,可爷爷没等她把话说完就骂开了:“都削尖了头,想钻到城里享福,那农村怎么办,农村人都到城里去,那农村不种田了吗?不种田吃什么?……”

我母亲本是知青,后来虽然有返城政策,但爷爷就是不关心我们,所以我们户口一直在农村没动过,跟外人相比,似乎爷爷对外人更好些。

记得后来我又一次挨骂,起因就是因为一个外族人。

改革开放之后,镇上有位台胞回乡省亲,据爷爷说那台胞的父亲是位开明人士,战争年代帮助支持过武工队工作的。 

那天,我陪爷爷去台胞的厂里看看。我是打出租车去的,晚上爷爷写笔记时嘀咕着:今儿打车用了几十块钱,还蛮贵的!

我说:“爷爷你是局长,局里应该有车配的……”可我话没说完就被骂了:“你们整天就想着享福,要待遇,你们怎不想一下打仗牺牲了的人呢,人家命都没有了又为了谁,人家又得到什么……”我当时感觉挺委屈的,后来也就理解爷爷为什么对我发火了,我那点委屈也真算不得什么。

记得小时看过一部电影《51号兵站》,电影里的原型人物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共产党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到上海为新四军采购物资,其中有位同志到上海后因为工作需要,假装跟敌人走得很近,结果被其它抗战的人当汉奸误杀了。

因为他执行的秘密任务,所以他的身份不能公开,即使解放之后好多年,他的家人还被扣着汉奸家属的帽子,不能享受烈士家属待遇,只是爷爷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抽些钱去给他家里人。

爷爷单位安排的车,他也不用,平日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去乡下都或者远点的地方,自己掏钱乘车。市里在风景区有别墅照顾老干部,但爷爷没要,一直住着那普通的小房子里。

爷爷常讲:作为一名党员,生命都是组织和人民的,其它又算什么呢!

爷爷对自己更小气。

小时候母亲常做炒麦面带给爷爷吃,说他喜欢吃。开始我以为战争年代新四军带干粮以炒焦面较多,爷爷喜欢吃或许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吧,后来我跟爷爷一起生活时发现他是又懒又抠。

爷爷早餐不怎么做早饭,当然他也舍不得到街上买吃的,他平时就泡炒焦面或者脆饼什么的对付一口,中午就吃食堂。晚饭,他用电饭锅煮饭,饭里常加些胡萝卜、地瓜之类的。那时我从部队退役后,找了份食品厂骑三轮车送货的工作,厂子离得远,所以早晨我也没时间做饭,只有等晚上回去做饭,包括第二天要带中午吃的饭菜。

听搞建筑的人讲,爷爷担任建筑公司党委书记时“小气”是出了名的。有几次带队到工地去开现场会,他都是自己带馒头、面包之类,只跟工程队要杯水喝,不吃人家招待,搞得同去的人都吃喝不好,这样下来,大家也不喜欢跟他一起出现场。

爷爷因为“小气”还把笑话闹到北京了。

那年,爷爷作为南通市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为了省钱,没舍得住招待所,晚上睡车站长椅上,结果被北京民警发现带到公安局。公安局看到他拿出的人大代表证,不敢相信是真的,又打电话到单位来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会期间睡车站,也只有咱“小气鬼”爷爷才能做得出。

“小气鬼”爷爷还有许多“小气”故事,像到上海工地去指导工作,为省车费,他用小扁担担着行李,从十六浦码头走到杨树浦。工地上工人掉地上的钉子被他看到了,他一颗颗的去捡……

想起爷爷“小气鬼”的故事,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尽管爷爷离开我已经十多年了,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小气鬼”爷爷。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