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力教师成长的4种好习惯

 老友茶馆 2023-03-03 发布于北京

阅读、借鉴、反思、动笔……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缪徐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风尚。

习惯有好坏之分,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正向影响。

因此,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通过自我提醒、自我约束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1

阅读的习惯


屏幕浏览伤眼睛,书刊阅读增智慧。这是我在一次专题讲座中送给青年教师的两句话。

因为屏幕浏览不是真正的阅读,收获甚微,眼睛倒是损伤了不少。只有手捧纸质书刊,在墨香的氤氲中领悟文字的内涵和神韵,阅读才会产生陶冶性情、启智增慧的效能。

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我摸索到一种“以写助读、适度延伸”的阅读方法,具体做法是:阅读时用手写的方式将读到的“金句”写下来——加深阅读印象,练练汉字书写;遇到读不准的字词,不了解的历史,不熟悉的诗词,我还会用网络检索的方法追根究底、填补空白。

比如,“南京乃六朝古都”中的“六朝”指三国时的东吴,晋朝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不在“六朝”之列等。

这种阅读方式效果不错,特向年轻朋友推荐。

2

借鉴的习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8个字所蕴含的道理人人明白,但在行动落实上常常打折。

会场上,只顾看手机不做笔记的教师不在少数;培训或者听课中,偶做笔记、时常分神的教师大有人在。即使有少量文字能够在笔记中“幸存”下来,也难以摆脱沉睡的命运,更别说用这些文字触发笔记主人内化、琢磨学习收获并将收获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了。

即使是一堆沙子,也有可能从中淘出一两颗小金粒。不管讲话、讲座、示范课的质量水平如何,不管所讲内容与听众需求的契合程度怎样,只要我们及时捕捉、用心琢磨,总会有所收获。

在一次市级初中化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听取了市教研员的一个微讲座,讲座中提出的“初中化学老师不能将知识讲错”的要求振聋发聩,我赶紧在笔记上记下“对与错”3个字。

第二天回看讲座记录时,我由“对与错”又联想到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另外两个问题:宽度的把握和难度的拿捏。

这样,“对与错”“宽与窄”“深与浅”等9个字就从我的脑海中跳了出来,一篇题为“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三对关系”的论文框架就此形成。文章写成不久,即被《江苏教育》录用刊发。

3

反思的习惯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曾强调: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不可轻视。

反思有教材、教法、学法、课例、试题等多个视角,其中教法反思是较为重要的反思形式。建议青年教师每隔一段时间(一周、一月或一学期)就要对自己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做一次回眸思考。这些反思结果是论文写作的素材,也是未来教学改进的依照。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不久,针对其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我反思了当时课堂教学中知识体系混乱、重结论轻过程、课堂实验过多等问题,提出了“注意知识逻辑关系的修复”“注意结论认知过程的呈现”“注意实验简约原则的把握”等三点建议,写出的论文在《化学教学》发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之后,面对“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等新观念,我反思了去年执教的两节公开课,摸索出新课标的研读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理解新课标;结合课例反思,完善大概念的体系——大概念可分为主题大概念、单元大概念、课时大概念三个层级,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层级的统摄任务,其中课时大概念是大概念体系的基础,所写论文即将在省级期刊发表。

4

动笔的习惯

前不久,我曾在媒体访谈中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写作靠的不仅是语感,还有手感。”这种手感从哪里来?从动笔的习惯中来。

建议青年朋友,工作伊始就要养成动笔的习惯——把教学反思的内容、外出学习的体会、教学论文的精华、旅游参观的见闻、工作生活的感悟等写下来。

手感好了,到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时候,笔就不再会那么沉重,墨也不再会那么枯涩。

我是一位工作了38年的老教师,至今每周都写教学札记,每学期都有教学论文发表。可见,动笔的习惯能让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研究道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除了上文所讲的四种习惯外,教师还要注意严守纪律、归纳总结、严谨细致等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好习惯成为好教师的底色,让好习惯助力自己的专业成长。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