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5个“贼”,不仅劫持阳气,更会要命!中医教你守护阳气、不被掏空

 仰望岐黄 2023-03-03 发布于上海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是指生命活动中的温热能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古中医对此有许多启发性的论述:
《黄帝内经》"气者,生命之根本也。一切精神,神明,志意,思虑,动静之变,无不出于气。
这句话强调了阳气是维持生命的根本,人体内的各种活动都与气息有关,阳气盛衰影响着人体生理和心理,阳气不足时,生命也会受到影响。
《伤寒论》"阳气者,卫外固中之本也。
此句话强调了阳气对于卫外固中的重要作用,卫气是人体内外环境交界处的防御系统,具有抵御外邪的能力,阳气能够增强卫气的作用,使机体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邪的侵入,维护机体的健康。
《素问·六节藏象论》"阳气和血气同源,血气和阳气同流。
此句话说明了阳气和血气之间的密切联系,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依赖阳气的推动而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保持阳气的充沛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营养供给,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灵枢·营卫生会》"夫人之身,以阳为顶,以阴为基。"
此句话强调了人体的阳气对身体的重要作用,阳气居于身体的顶部,维护着人体的上升功能,主宰着神志、五官、头面之感官等功能,同时,阴气则居于身体的底部,维护着人体的下降功能,主宰着生殖、排泄、消化等功能,这个观点说明了阳气在人体中的具体作用和地位,强调了阳气对于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性。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阳者,发生于内,温于外,能使物化。阴者,发生于外,藏于内,能成天地。"
此句话说明了阳气和阴气在宇宙间的作用和功能,阳气发生于人体内部,具有发散、温煦、促进物质代谢等作用,可以促进万物的生长繁衍;而阴气则具有收敛、藏匿、固定等作用,可以维护整个宇宙的平衡稳定,这个观点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阳气不仅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而且能够加强机体的防御系统和促进身体的营养供给,因此,中医重视调节和保护阳气的盛衰,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笔者根据经验,分析以下5种常见伤人阳气的因素:
外感风寒:寒邪入侵人体,会阻碍阳气的正常运行,导致阳气受损,表现为寒性症状,如恶寒、发热等。
中药调理和针灸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中药方剂可选用温热性质的药材,如桂枝、附子、干姜等,配以适当的辅助药材,以温中散寒,扶正固表;针灸可选用扶正固表的穴位,如大椎、风池等,以增强阳气运行,促进体表血液循环。
长期情绪不良:情绪不良、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气机紊乱,阻碍阳气的正常运行,导致阳气虚损,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
中医认为情绪不良导致的阳气虚损,可以通过调理肝脏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柴胡类方剂,比如小柴胡汤、越鞠丸、逍遥丸等,以调节情绪、舒肝解郁。
长期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消耗人体的阳气,长期积累则会导致阳气不足,表现为疲乏乏力、精神不振等。
治疗过度疲劳损伤阳气,可以采用滋补的方法,如中药方剂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以补益脾肾、益气固表。也可坚持艾灸益气固表的穴位,如关元、气海等,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饮食不当:长期饮食偏寒、寒凉食物过多,会导致阳气受损,表现为寒性症状,如腹泻、腹痛等。
治疗饮食不当导致的阳气虚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达到治疗目的。应该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葱、蒜等,同时少吃寒凉性质的食物,如西瓜、荸荠、梨等,此外,中药方剂参附汤也是治疗阳气虚损的常用方剂。
生活作息不规律:生活规律不良,如夜间熬夜、饮酒过量等会导致阳气损伤,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治疗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阳气虚损,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来达到治疗目的,而不是一味指望医药,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放松心情。
以上是常见的、损伤人体阳气的5种情况,建议平时注意调节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起居,保持身心健康,若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