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社|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读记

 采芹生 2023-03-03 发布于辽宁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读      记

       这首诗写于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春,时年二十六岁的李商隐中进士第。按惯例及第后、师生同年们于曲江举行宴会。之后李商隐要东归省母,同年好友们在长安东门为其饯别。李商隐辞别同年后,走到灞上、写下这首诗,回寄(却寄)给同年们。
       这首诗,写得十分真挚感人,笔法也十分奇妙。
首联点出时间事情,扣题目中的“及第东归”。
       上句化用晋人㕁诜的“桂林一枝”之典,言与同年们中第。当年,正当少壮之年。
       下句言东归。未分,未知,未料。压春期,指春杪。
       “未分”二字,透出突如其来的分别令人不舍之情。
       颔联承首联下句的东归、遥想分手之后的事,暗说思念。
       上句“江鱼朔雁”指书信往来,“秦树嵩云”指与同年分别两地。“秦树”代指留在长安的同年,“嵩云”指东去郑州的作者,很贴切。
       这是一副转折关系的流水对。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可以书信往来,但两地相隔甚远,终难知道彼此的消息。
       颈联转笔写眼前的事情,渲染情谊。
       上句说经过曲江(下苑)时,曲江宴饮同游已经成为想像中的事情了(过去的事情)。
       下句说今日在东门送别、我们又分手了。
       这一联的上、下句,是递进关系。
       尾联合而感慨抒情,情绪爆发。
       这一联的字面意思是说,灞桥的柳色并无离恨之意,就不用折柳相赠、以示思念了吧。因为大家都是新科登第,喜事大于分别之伤。字面上,这是一句安慰同年的话。
       其实,这一联,既用了“折柳赠别”的典故,又予以翻新。
       这一联暗含的意思其是说:折柳相赠、怎么能表达出我们的深厚友情呢?和我们的深厚友情相比,柳色只能说是“无离恨”,以此衬托我们的友情比古人折柳相赠之情、要更加深厚。所以,不必枉费柳条而折柳相赠了吧。
       这一联,用折柳来对比和衬托同年之间的情谊,既用又翻了“折柳”的典故,说是“无离恨”,实际上离恨更甚,是正话反说!多么精彩的收笔,顿时让人心潮起伏,真是好才思!
       翻古人之意,有正翻(完全推翻)、顺翻(既认同、又不相同)两种翻法。
       观古今之笺本,皆隔靴搔痒,诚不知李义山的笔法用意。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
       全篇不说伤别,前六句全是叙事。同年登第、忽然东归、书信往来、两地分手、宴饮游玩、东门饯行,一一道来,铺垫友情。到最后以灞柳为衬托,感情的闸门顷刻打开、一泻而出,令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也就是说,前六句、全是为尾联的抒怀感慨、情绪喷薄而出来进行铺笔、蓄力的。
       想来应该是李商隐走到灞桥时,感慨万千、心潮澎拜,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于是奋笔疾书,写下此诗。
       疏理一下这首诗的脉络:
       首联点题“及第东归”。颔联承首联、遥想分手后的状况。颈联转笔到眼前、渲染友情。尾联借灞柳抒怀感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