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 《规划》还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那么,数字经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那些要求呢? 数字经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的要求 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认为,数字化是通过购买数字装备然后安装就可以完成的。这不是科学的观点。世界上众多企业成功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表明,实现整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改变生产范式(关系)和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的思维和心态。如果企业只是简单地引进数字技术和装备,而未能实现以数据要素驱动产生新的生产范式并进行企业组织文化的相应改变,则形成数字化生产力无从谈起。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发布的《工业4.0成熟度指数》认为,通过先进的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广泛的数据,但对于数据的利用能力,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文化。即使大规模应用各种自动化数字技术取代机械性的人工劳动,企业仍需要进行生产范式(关系)的转变(即数据要素驱动智能化生产)。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总之,企业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正视摆在企业面前的数字化转型重大命题。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通常会遇到的痛点。 (1)安全防控难,泄密风险高。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企业的业务应用模式不断创新,传统的网络安全架构难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企业的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数据烟囱多,信息壁垒高。 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缺少顶层设计,数据烟囱、信息孤岛和碎片化应用等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App系统各行其是,其中的数据分散、数据源多样,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与集成性问题日益严重。 (3)非标准化定制,专属化严苛。 由于企业的组织系统庞大、业务结构复杂等因素,统一的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并不能满足其数字化转型所需。企业需要在平台底座上定制所需的场景化功能,而平台也需要能够高效应对各种突发问题,提供专属化的产品与服务保障。 (4)协同阻力大,统一管控难。 由于企业管理层级复杂,容易出现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协同不畅、管控难等问题。 由此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数据治理 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毫无疑问,不能真正认知数据价值的企业,不能掌握数据治理方法的企业,不能构建基于数据的业务体系的企业,必将进入淘汰之列。 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现场、业务过程千差万别,数字化场景也是“千企千面”。可数据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存在,也只能被放在其他要素之前。就是在数字经济中,也必须先有合适的数据资源及数据资源利用能力,才能让数字装备和其他要素结合发挥出预期的效用。 因此,企业必须构建数据治理体系,以实现以下目标:
可以看出,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没有数据治理的能力,就不具备形成数据生产力的条件,数据要素就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数据治理体系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核心。 建设数字化企业,离不开数据治理,而数据标准化又是企业数据治理的基石。为了促进企业有序开展数据治理工作,进一步厘清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痛点和关键需求,这里向各位读者推荐数据治理领域的红宝书和蓝宝书。 希望这一套书在数据治理的理论介绍及实践经验方面,能为众多企业在数据治理的研究和实践中提供参考和指引,以期达到少走弯路,减少探索,打好基础,快速取胜的效果。 (欢迎大家加入数据工匠知识星球获取更多资讯。) ![]() 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