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王哙禅让王位,究竟是过于理想还是被逼无奈?

 云语禅心 2023-03-03 发布于河南

在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时间长河里,要说燕国是存在感最低的强国,估计没有多少人反对。

首先,燕国的开国国君名为昭公,是西周首任国王周武王的儿子,身份尊贵。

但由于燕国远离中原地区,所以我们在春秋相关的史料记载里,只能看到燕国经常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负。

到了战国时期,燕国强大了,游牧民族欺负不了他了,又换成被齐国欺负。

或许是清楚自己的戏份太少,想刷刷存在感,所以在公元前318年,燕国国王哙整了个大活:他准备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

文章图片1

国王或皇帝禅让臣子,在此后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比如汉献帝禅让给曹丕,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

但无一例外,这些都是权臣势力太大,皇帝不得已屈服。

而在燕王哙禅让子之这件事上,却似乎不是这样。

按照史书的说法,就是燕王哙脑袋被子之一伙人骗了,于是傻呵呵地将王位禅让给子之。

可是很显然,如果没有外力威胁,燕王哙再怎么蠢,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

拿弱势君主与权臣的例子套也不合适,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燕王哙是个傀儡国王;更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子之是个有能力取而代之的权臣。

实际上,在“燕王哙与子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上,史学界并没有一个主流观点,都是各说各话。

我个人根据史料拼凑,得出一些想法,且算一家之言。

文章图片2

在燕王哙禅位之前,发生过一场战争,那就是燕、赵、魏、韩四国联手攻打秦国,结果大败而回。

我在前面说过,由于地理原因,所以燕国一直被齐国欺负,此次大败而回之后,燕王哙立刻找到了齐国大臣苏代,进行了一番交谈。

燕王哙问苏代,齐宣王(当时的齐国君主)这人怎么样啊?苏代说不怎么样,他当不了霸主,因为他不信任自己的大臣。

燕王哙听过之后若有所思,然后在国内一些人的劝说下,先是重用子之,后来干脆直接禅位。

苏代这个人名气不大,但他有个非常著名的弟弟叫苏秦,就是曾经佩戴六国相印的那位。

当时的苏秦真可谓风光八面,关东六国的国王几乎都成为了他的铁粉,所以苏代凭借弟弟的威望,也获得了齐宣王的重用。

所以当苏代说齐宣王不信任大臣的时候,燕王哙立刻理解为,这是苏代在提条件,只要自己信任并重用某位大臣,他就愿意在齐宣王面前为燕国说情。

毕竟此时的燕国刚经历一场大败,实在是顶不住齐国的大军。

那么,苏代所说的“那位大臣”究竟是谁呢?按照燕王哙的理解,应该是子之,因为苏代跟子之有交情,而苏代的弟弟苏秦与子之是儿女亲家。

换言之,燕王哙当时的想法,恐怕不仅是希望苏代帮燕国求情,更希望苏秦能看在与子之的姻亲关系上,也帮燕国求情。

文章图片3

可是在重用了子之之后,又有一位子之的党羽对燕王哙说,您应该效法先贤,将王位让给子之。

按说,在听到这番话之后,一个国王显然应该勃然大怒:王位也是你们这些臣子所能觊觎的?把这人拉出去砍了!

但燕王哙并没有愤怒,因为说这话的人名叫鹿毛寿,属于纵横家。

在当时,纵横家们非常喜欢宣扬禅让学说,也不止对燕王哙说过,还对魏惠王说过,希望他可以将王位让给惠施。

后来,更有纵横家对秦孝公说,您应该将君位让给商鞅。

最神奇的是,魏惠王和秦孝公听过之后也没有发火,反而非常赞同地搞起了禅让,只不过惠施和商鞅都选择了拒绝。

惠施和商鞅的身份也差不多,都是帮国君搞改革的人。而国君禅让给改革者,这属于一场“政治秀”:你禅让,然后臣子拒绝,表示君臣互信。

这样一来,臣子才敢放手去改革,如果有人敢阻挠改革,这些改革派们两眼一横:国君为了改革,连君位都愿意让给我,你算个什么东西,居然敢来阻挠改革?

所以单看鹿毛寿的说法,其实也没多大问题,就是想让燕王哙搞一场“政治秀”,表达一下准备重用子之的决心,君臣相得。

而燕王哙见识过纵横家的这些玩法,再加上面对齐国的威胁,所以也不准备拒绝,于是放话要求禅位给子之。

但问题就在于:当燕王哙当众提出禅位之后,子之居然没有拒绝,反而坦然接受!

这就尴尬了。

看着得意洋洋的子之,燕王哙肯定是一肚子火没地方发:这个王位你也敢接?你就不怕有今天没明天吗?

然而神奇的是,在与子之谈过话之后,燕王哙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个现实:王位给你,我不要啦!

文章图片4

这一段就是我最看不懂的地方,子之究竟说了什么,才能够让一个政治生物彻底放弃权力呢?

说齐国威胁?用处不大,因为燕王哙连王位都没有了,齐国爱威胁不威胁,关他什么事?

拿苏代和苏秦来说事?也没啥用,燕王哙之所以有求于苏家兄弟,也是因为齐国威胁啊。

所以关于这一段,我也只能提供一点猜测,那就是子之给燕王哙画了一个饼。

我翻遍所有史料,都没有提及子之的家人,后来子之被杀的时候,给他安插的罪名是叛国,按说要灭族才对,可最后也看到子之被灭族的说法。

所以我个人认为,子之有可能是独身一人在燕国做官,不是没带家人前往燕国,而是根本就没有家人。

所以子之给燕王哙画的饼或许就是:你让我当几年燕王,咱们渡过这个难关之后,我再把王位还给你,反正我没有继承人,你不用担心我鸠占鹊巢。

如果真是这样,倒也不是不行。毕竟他齐国王族也是通过“田氏代齐”的方式成为国王的,对于子之这样的人应该会有点认同感。

此外再加上苏氏兄弟从中斡旋,燕国说不定可以获得几年宝贵的喘息之机,躲过齐国的讨伐。

你还别说,这招真的奏效,子之在燕国当了三年燕王,齐国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再次声明,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文章图片5

就在子之执政三年之后,燕王哙的太子平,联合了一位名叫市被的将军,准备联手造反推翻子之。

子之实力较强,把太子平打得节节败退,这时候齐宣王出面,宣布齐军可以帮太子平夺回王位。

太子平接受了齐军的帮助,却在战争中被杀,齐军随后攻破燕国,抓捕并处死了子之和燕王哙。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很多人说,这是由于太子平看不惯子之这个乱臣贼子,所以才选择铤而走险。

我并不赞同这个说法,如果太子平看不惯子之,就该在他刚继位的时候动手。

这时候再动手,子之已经当了三年国王,好歹有一些势力了,再发动叛乱岂不是太晚了?

更重要的是,齐宣王还没死呢,就在旁边看着。

如果这时候燕国爆发内战,齐宣王肯定会趁机而入,谁的面子都不好使。

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要不是国际势力干涉,齐宣王肯定就把燕国囫囵吞下肚了,根本不会留给燕昭王。

也就是说,燕国内乱、齐国得利,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清这个利害关系,太子平没理由看不清啊。

所以相对靠谱的说法就是,子之成为国王之后,搞了很多令旧贵族不爽的改革,于是旧贵族们强迫太子平领衔出面,和子之打内战。

这种说法有一个旁证,那就是将军市被的相关记载非常诡异。

内战期间,市被坚决站在太子平一边,帮着他打子之;后来齐国介入之后,市被立刻接受了子之的任命,跟着鹿毛寿一起抗击齐军。

换言之,市被根本就不是太子平的人,他是旧贵族推出来协助太子平的人,眼见太子平投靠了齐国,市被当然不会跟着走,因为市被的基本盘在燕国,而不在齐国。

这也说明一点,别看子之和旧贵族的内战打得热火朝天,但遇到外敌的时候,他们却很团结,只是由于齐军势大而战败。

文章图片6

总地来说,燕王哙禅让子之,其中有合理的地方,也有离奇的地方,更有疑惑难解的地方,但唯独没有傻白甜的地方。

当外来因素过于强大的时候,执政者做出任何看似不合理的地方,都一定是有理由,甚至是有苦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