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海听涛•庆祝“八一”】 熊熊火把映初心/王绍和

 冰凌花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3周年

熊熊把映初心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曾经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战士的我,珍藏着一部原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锋的《长征日记》。在又一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再次捧读这份珍贵的遗产,犹如熊熊的火把燃在心头,鞭策着激励着我坚定着初心与使命。

12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肖锋,后来曾任红一军团一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红三团政委,全程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部《日记》开篇于1934年10月16日,收官于1936年11月23日。从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井冈山根据地、突破四道封锁线、渡湘江、进遵义、巧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强夺泸定桥、翻过雪山、走出草地,直至到达陕北根据地,都被他记录了下来。

进逼、伤亡、堵截、迂回、甩开、渡过、爬过、趟过、越过、冲过、抢占等等,在《长征日记》中比比皆是;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爬坡越坎,夜行军70里、80里,强行军120里等等,不时地耀入眼帘。

“我摔进深山沟中,战士们用绳子和绑腿带把我吊了上来。” “把人渴坏了,在一个脏水坑里喝污水,也不觉得腥臭。”“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夹金山,越爬越高,刮起大风,卷着大雪,都成了雪人,摔跤是常事,一头栽倒怎么也起不来了……”“草地茫茫,没有人烟,陷进泥潭,青稞吃没了,把牛皮带、枪皮带用水泡后煮了吃。”

“一个团出征时2724人,不到一个月只剩下1700人了。”“晚上一查点,全团折损了一半”……

我从《长征日记》中,读出了艰苦卓绝,也读出了英勇不屈:“六连排长何玉香负重伤,宁死也不愿留下。”“三营通讯班长刘挺楷腿被打伤,他说爬着也要跟队伍走。”“战士们高喊着足可疾,身可劳,头可掉,只要泸定桥……

从《长征日记》的亲历亲见中,从大量的鲜为人知的细节中,从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中,我再次深刻地感悟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的事业而英勇无畏地担当,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新生而不屈不挠地斗争。

履行这样的使命,意味着流血牺牲。这种义无反顾的壮举,靠什么驱动与支撑?《长征日记》展示给我们的是:

“保长知道你要当红军,捉住了不是杀头就是坐牢,还要牵连几代。”“赣粤交界的上中站村,一户姓罗的红军家属被杀害3人,一户姓陈的红军家属被逼死两人。”然而,“团部特派员小袁跟三营突击队扩红42人,全团扩红300余人,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性命难保,危及全家,为啥还要不惜抛头洒血当红军?“三连战士铁杆是个卖油条的,见到红军丢下担子就扛起了刀枪。他说要为工农杀敌报仇,为了钱就不来当红军了。”“七班战士打坏群众4个土碗赔了钱,群众说还是红军好,别的队伍打坏一千个也不会赔。”

读书至此,掩卷深思:革命前辈为神圣的使命而战,皆因为认准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进而萌生了“一切为着苏维埃”的初心。初心,就是坚定的信念,就是崇高的理想,就是实现人民的利益。铮铮初心,生成着使命感,驱动着担当与作为。于是,转化成了“迎着困难向前进”的伟大力量。于是,《长征日记》中就有了“共产党员高喊着跟我冲”的一幕又一幕,就有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和胜利。

长征的艰难令人难以想象,肖锋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日记,“想尽办法把它保存下来”,皆因在他的心目中,“这日记记的不是我个人的事,而是许多革命先烈用汗水和鲜血写成的。”

真得感谢这位老将军,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这部《长征日记》犹如熊熊的火把,激励着我们弘扬和继承革命前辈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长征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谱写绚丽的篇章。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艺林漫笔】 我知道我身后都有谁 /王绍和

【开卷有益·庆祝“八一”】  高擎花环向丰碑/王绍和

【那人那事】  这考卷儿,这考分儿/王绍和

【世相评谭】  房、车和彩礼,哪堪比一世相依/王绍和

【风光如画】奇山,奇水,冰塘峪/王绍和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