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正非的10宗罪之三

 知行韬略 2023-03-03 发布于北京

任正非的10宗罪之二

第3宗罪:“工资、补贴、奖金、长期激励机制等价值分配机制需要系统梳理和思考”,结论是任正非喜欢非理性、运动式、一刀切的福利上涨方式,由于任正非的强式推动,以及过于机械的执行机制,造成了薪资方面的不少问题。

这里涉及的问题有:

1) 横向薪资待遇不公平,比如无线网络部门就比消费者事业部,无论是薪资和职级,各方面都要高,特别是,做芯片的海思部门,海思一个高等级的资深专家,待遇比不上一个一般的系统部主管。什么都比不上,职级、工资、补贴奖金、配股,差的还比较远。对于一个高科技公司,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2) 公司针对13-14级员工,由于与外部对标,薪资没有吸引力,制定了相应的战略,但战略被执行歪了,政策中的破格提拔,最后被各级管理团队做成了每级均衡的晋升比例,而且重点放在了管理者的身上,专家的提拔和激励始终短缺。言外之意,为什么重视管理者,不重视技术专家?(华为也存在管理与技术之争?)

3) 华为在文化上是以奋斗者为本,是以绩效贡献决定报酬的多少,但问题是如何界定贡献?如何定义绩效?绩效是只考虑当期贡献,还是也要考虑远期?比如无线产品线、中国区经营好,并不完全是当期团队的贡献,前面一批批干部做了大量贡献。很多贡献其实是基于惯性的,这又怎么算?更进一步,新业务,还没有做出来,贡献是什么?怎么定薪酬?要不要鼓励新业务?例如,对于AI新业务,我们就是要高工资吸引人才,对于面向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业务,我们不能基于贡献来定薪酬,把对公司的贡献简单数字化、公式化,并机械化地执行;

4) 华为的薪资结构包括工资、补贴、奖金、长期激励机制四个部分。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岗位,其结构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研发人员工资相对高一点,奖金少一点,配股高一些,而市场人员工资低一点,奖金高一点,补贴高一点,配股少一些。这体现了知识资本化,研发人员创造的价值不能立刻回报,而是长期的,所以长期激励给的多一些,而市场强调短期贡献,短期激励就高。华为的长期激励本是华为的一项竞争优势,但目前公司的长期激励缺乏全面、理性的思考,个人额度是基于职级,最终导致各部门为了抢包,拼命的比着涨职级,而且股票一旦配上去了就不能减下来,成本也大大地刚性化了。此外,落后份子地配股,为了安慰老员工退休也配股,长期激励承载了太多东西,包括长期价值分配、短期激励、福利、现金流等综合问题,还承载了退休保障等等;

5) 长期激励的战略是什么?它既是过去成功的要素,也是面向未来存在的关键问题。关于长期激励,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要搞长期激励、有限的激励资源如何激励到真正想激励的人。不是所有岗位都需要用股权激励。不能变成社会主义大锅饭,反而让该激励的人没激励好;

上述薪资结构问题,动人利益,动人饭碗,针针见血,所有这些问题,正是考验公司、考验老板的地方。它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有一些问题合理,有一些问题不合理;有一些是战略问题;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

关于薪资的横向攀比与平衡,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不仅涉及到岗位的专业评测与薪资设计,还涉及到公司的战略、发展阶段、生存的压力与文化等等方面。发展中的矛盾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用时间去做平衡。提出这样的问题容易,解决这样的问题艰难,往往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

关于公司到底应该重视管理者还是技术专家,薪资向哪边偏斜,既有战略设计的问题,也有执行的问题。中国的特色,在一个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里,很难抹杀管理者的权威性,他们自然会成为利益的最大获利者。

关于绩效的定义、绩效的评价,现在确实很混乱。全中国人民都在做绩效管理,但更多选择的是简单粗暴,只考虑当下的贡献,典型的实用主义。如今确实要考虑“大绩效”的概念了。考虑大绩效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成不成熟的问题,企业现在的文化、体系支不支撑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要把现在的简单方法做复杂的问题。我们的差距正在这里。

关于长期激励设计,我们确实刚刚开始,不懂的地方还太多,历史的包袱还太重。华为作为先行者,在这个方面,也还有很多专业问题需要研究。中国企业和企业老板,还需要太多的管理咨询,现在基本上还只是处于一个启蒙阶段。所以,咨询和培训的好日子,还在后面。

华为的薪资问题,都是高级问题。更多的企业,恐怕连提这样问题的资格都没有。

E

N

D

相关链接

华为蓝军批判任正非10宗罪:过深过细过急过于强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