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蒙时期 82】《判断力批判》究竟讲了些什么?

 襄子的箱子 2023-03-03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402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82 篇文章


《判断力批判》是康德的三大批判之一,主要是讲审美或美学,是康德的晚年作品,也是三大批判中最重要的一部,根据他拗口的话来讲,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要使判断力在知解力与理性之中起桥梁作用”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关于美学的集中于第一部分“审美判断力的批判”,其中又包含“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第二部分则是“审美判断力的辩证”。最主要的还是第一部分关于美的批判。

康德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争锋相对的年代,正如他在认识论中所要做的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一样,他也要在美学中统一二者。理性主义强调美的理性属性,而经验主义则强调美的主观感受,这在康德看来,都不纯粹,都不是美的本质。

那么,美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世人公认的标准?很多人会认为美是主观的,有些东西,我觉得美,但别人不一定这么觉得。但是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否则也就不可能会有校花校草,国民女神这样的存在。

当我们说“这朵花很美”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康德认为,主词“花”与宾词“美”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涵义。前面这句话中的“花”只涉及形式而不涉及内容,因此也不涉及概念,“美”也不是作为一种概念与“花”联系在一起,正如逻辑判断一样,只是作为一种快感或快感的来源,与“花”的形式联系到一起。

因此,我就是从这个快感来判定花的美,所以审美判读不是一种理性判断,而是一种情感判断。当我们看到眼前的这朵玫瑰花时,我们觉得它美,并不是获得了一种花的属性知识“美”,而是一种情感上的感受。

但若是认为美只是一种快感,就会陷入到经验的感觉主义中,这是康德一直要避免的,因此,美不等于一般的快感,在性质上也不等于愉快。

既然是非同一般的快感,那是否美只是一种属于个人的主观判断呢?

康德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一个对象使他愉快,并不涉及利害计较,他就必然断定这个对象有理由叫一切人都感到愉快。因此,虽然审美是主观的,但是审美体验不能有功利目的,所以审美判断是普遍的。

当我们在欣赏一幅画作的时候,比如《最后的晚餐》,我觉得它很美,并不是因为我和这幅画之间有什么关系,也没有考虑过我的目的,因此,在康德看来,这样的审美就应该适用于其他人。更因为我们人都有相通的理性与感知,因此我们也应该有相同的审美判断力。

在康德看来,审美是主观的,这是因为人是自由的。但是,审美又是普遍的,这是因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在做审美判断的时候,肯定需要让自由和必然协同作用。这样一来,自由和必然,就不矛盾了。

接着,康德又从关系的角度考察审美判断力,他提出了著名的“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区别。只要不涉及利害关系和概念的,符合目的性但无目的的纯然形式的美,才是纯粹的美,或自由的美。反之,如果涉及概念、利害计较和目的之类内容意义,这种美就只能叫做“依存的美”,即依存于概念,利害计较和目的之类内容意义。

在康德的哲学中,“合乎目的性却无目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举个例子,比如我去健身,为什么去健身呢?因为我要减肥,我要健康,这就是目的,如果我带着这些目的去健身,就是有目的的,在康德看来是不纯粹的。但若是我不带着这些目的,我健身纯粹就是为了健身,我因为健身而获得了快乐,这就是“合乎目的性却无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康德认为,纯粹美只是在形式上,不能沾染感官的吸引力,也不能联系到人的情绪。而自然风景与音乐,总能调动人的情绪,因此它们只能算依存美。甚至就连女人的美,在康德看来都是依存美。当我们说一个女人很美的时候,就是说“自然在她的形状上很美地体现了女性形体构造的目的”,所以女人的美不能是纯粹的。

依照康德的标准来看,这个世界中纯粹美简直少得可怜,大部分的美还是依存美。

审美判断不仅仅是实践活动而却近于实践活动,它不单纯是认识活动而却近于认识活动,所以它是认识与实践的桥梁。《判断力批判》也正是《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的沟通桥梁。

崇高与美有相似性,首先,它们都不仅是感官的满足,也不涉及明确的目的和概念,但都表现出合乎目的性,因为,它们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它们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美可以说实在对象,而崇高只能在主体的心灵。美感始终都只是单纯的快感,但崇高却是从压抑到振奋。

康德又将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上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的体积很大,另一种是力量上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引起恐惧而后引起崇敬的那种巨大的力量或气魄。具体这里就不展开了,都在反反复复说这些,而且我个人觉得这些没有他的其他哲学思想有用。

然而,尽管康德努力将美学中的各种矛盾都化解掉,但他却留下了更多的矛盾。在西方美学经典中,《判断力批判》可以说是里程碑之作,没有一部著作比它提出了更多的矛盾,但也没有哪一部著作比他更具有启发性。

简单来讲,对于非哲学专业的人来说,康德以及其之后的哲学家都在创造许许多多的概念与术语,他们经常把原本在常人看来统一的东西拆分开,而后抽象地去思考它们的对立面。正如莱布尼茨一样,他的学说大而全,任何外来的东西,比如中国的《易经》,都能被莱布尼茨拿过来套用到他的小逻辑之中。

康德最大的问题在于将形式与内容割裂开,在美学上的矛盾也起源于此。而且正因为他的哲学是一套先验理性哲学,因此很多矛盾都无法做到真正的统一。



《希腊那些神》已上线,精美装帧,值得收藏: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