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人云鬓

 挽墨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陕西

美人云鬓
作者:木兰坠露
青丝垂髫,无风自扬,衬一支素雅的檀木簪,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这就是诗中常常写到的温婉女子。
少不更事时,我甚爱长发,仿佛对其有特殊的情感。常常用母亲的头发来做各种发型,盘起来,在院落中寻一朵栀子花,插在母亲头上,把母亲打扮得如芳龄十八九的姑娘。母亲总无奈地笑笑,任由着我。
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后来我也蓄着一头及腰长发,对远古那些美,具有着浓厚执着的兴趣。
常与母亲散步,留霞的步子,柔软的湖泊,总会与很多的花草相遇,春天有灼灼桃花,冬天有粉红的冬樱花。摘上一朵,冲着母亲巧笑嫣然,一下子别在母亲的头上。母亲会笑着小心翼翼地取下来,转而戴在我发间,温柔地笑道:“你这样的年龄才需要戴花呢!”
那个时候读古诗,幻想起那些美好的情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还有《红楼梦》中第八十九回,黛玉的出场,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
然而在这样如水的年华里,我并不怎么给自己的头发做发型,然却格外细化地观察身边的人。那些身着古装,做了发型的男孩女孩,跌入眼睑,似是推开一扇窗,有素雨沾襟,有天淡天清。在他们身上,我可以找到那文化的自信,还有一种久违的契合感。
古式的发髻充盈着远古时代的情愫,让人着实欣慰,大概是对中国文化的倾心,还有那股令人窒息的古典气息。
很多古书中,对古代发髻有过一些记载。那些发髻的名字通常都很多,如今闻来,未曾见过,有些许繁缛之感。飞仙髻、凌云髻、随云髻、凌虚髻、流苏髻,还有祥云髻、双环髻、涵烟芙蓉髻等等。惊叹人们为这些发髻取了这么多美美的名字,似是一行行清丽的诗,任凭日月星辰揉碎在历史中。
在那个垂发的时代,起先她们将长长的发丝垂于脑后,梳妆也很少有过多的发型,多为披发式的,任由万缕青丝自然地生长。站起身来,头发就倾挥而下。就算是幻想,都对那远古的文化多了几分莫名的感情。
或许是因为审美的成熟,于是盘发便慢慢的拉开了序幕。那时女性的发式可以彰显出身份和年龄,十五岁的女孩要结发,用笄贯之。富家小姐与一般女子亦不相同,已婚的女子成为了夫人,顷刻间连发式都流露出文静贤淑之感,少了些许银铃般的俏皮。
我非一个作艺术的人,遵四时已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却总是喜欢那画中人,闲来便握一只画笔,细摹之。悲古典于岁月,诵文化之清芳,许是那墨发飞扬的才子佳人形象,难以刻画的,除了眉眼和发髻,更多的是文化的要素。
那些光影明暗的变化下,色彩少了文化原本的精魂,倘若不了解,袭故而不弥新,览之而不察,或是弥新与察之过甚,终不解其韵味。总之,研之而后精,才能感知到那丝丝缕缕中盘结着的无尽喜悦,匿影藏形的美感如泉水般涌上来。
现代人的审美如文般藻思绮合,然而沉淀在历史中的,都被慢慢遗忘。每个人都会思念一些东西,就像离开故乡久了,总会思念起那里独特的韵味。
看到这些美人云鬓,我总是缓缓地想起母亲,想起当年给母亲盘发,还有与母亲嬉闹插花的日子,岁月可曾有过如此温柔。虽是年少的自娱自乐,如今回忆,牵动的情怀也变得深刻了。
岁月是母亲的头发,慢慢的变浅,最后只剩下一片月光的白,但却忘不了旧庭院里的栀子花。
古典与现代相互碰撞,蹦出耀眼的火花,像极了我在岁月中怀念那故去的美好。我们终究是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的做衣服,如何的梳妆,远古文化于我们不只是一片苍白。而更像那旧时庭院里摘来插在母亲发间的栀子花,凋落了也成梦境,零丁的温存也促使着现代的我们去寻找那些远古的美和文化。
有专业的人士去翻阅古书,徜徉在历史中,去研究那些古人的服装,发式,以及妆容。古典的中国文化,沉入历史的水底,余音还在云绕。它们的存在意味着柔雨甘露,如檐上三寸雪,人间惊鸿客。
只愿,这世间美,都被发现着,珍惜着,虽是淡薄若素,倒也不失去雅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