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荷医典

 踏雪凌波 2023-03-04 发布于广东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干姜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干姜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外用时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2,5,7-10]
炮制方法
干姜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筛去碎屑。
炮姜
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大火炒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晒凉。
姜炭
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大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4]
常见配伍
干姜配黄连
干姜辛热燥烈,可以散寒邪,通凝滞,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为散寒温补脾胃、振奋脾阳的要药;黄连味苦,性大寒,寒则可以清热,味苦则性燥烈,功能清热祛湿,泻火解毒。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性味一热一寒、一辛一苦。常用于治疗腰以上热,腰以下寒,一吃就吐的患者。
干姜配五味子
干姜味辛燥烈,具有温补脾胃的功效,可以温补脾胃,祛湿以防止痰的生成;五味子味酸涩收敛,可以润肺补肾阴。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一种向内收敛,一种向外发散,互相制约对方短处而发挥各自长处,可以温肺脏,止咳平喘祛痰。常用于治疗体内有寒邪所引起的咳嗽,喘息,自觉四肢、胸腹、背部寒冷,痰多清稀等。
干姜配厚朴
干姜味辛性燥热,可以散寒温补脾胃,助脾胃消化,祛湿;厚朴气味芳香,可以祛湿,消除腹部胀等症状。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可以温补脾胃化湿来祛除脾胃的湿邪,促进脾胃的运化来消除腹胀以治疗肠胃气滞,具有相互协助的作用,可使脾胃运转正常。适用于脾胃有寒湿的患者。
干姜配甘草
干姜温补脾胃,甘草补脾,促进脾胃运化。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甘草的甘缓药性既可制约干姜的大热,甘温之力又可补益脾胃阳气,作用平和。可用于治疗胃寒而脾虚弱所引起的口角吐涎沫,不渴,舌苔润滑等症状。
干姜配薤白
干姜温补脾胃,助阳气;薤白温通心脏的阳气,祛除寒邪通滞。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具有温通心阳,散寒通血脉的功效。用于胸中阳气不足,寒邪凝聚在一起,气机阻塞导致痰堵在胸中,胸闷,胸痛或兼见喘息咳嗽,吐唾液之胸痹[3]
组成方剂
温脾汤
药物组成: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功能与主治:促进肠胃积滞的排出,温补脾胃阳气。适用于阳气虚弱而致的寒邪积聚证,临床症状见腹痛,便秘,肚脐周围绞痛,手脚冰凉,苔白不渴,脉搏跳动较为弱,慢。
理中丸
药物组成:党参、炮姜、炙甘草、土白术。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健胃。适用于因脾胃虚弱而感受寒邪之证,临床症状见腹部隐隐作痛,喜饮热水喜欢按压,呕吐,大便稀,腹泻,食欲不佳,腹部不适,怕冷,四肢冰凉,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搏跳动慢而无力。
适用于阳气虚弱血失过多证,临床症状见大便带血、吐血、鼻出血或月经期间大量出血或经血淋漓不尽等,血暗淡,质清稀;脾胃虚弱感受寒邪所引起的胸部疼痛,或疾病过后多吐唾液,涎沫,或小儿受惊等。
附子理中丸
药物组成: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甘草。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受寒较重,或脾肾阳气虚衰证,临床症状见腹中冷痛,粪便如清水,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恶心呕吐,怕冷,四肢冰凉,或霍乱所致的呕吐腹泻,肌肉抽搐等。
大建中汤
药物组成:蜀椒、干姜、人参、胶饴。
功能与主治:温补脾胃,止痛。适用于脾胃阳气虚衰,寒邪较重之腹部剧痛证。症状见腹痛连及胸部,疼痛剧烈,疼痛上下走窜没有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游走,疼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脚冰凉,舌质淡,苔白润滑,脉搏跳动慢而弱[3]
制成中成药
少阳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青蒿、人参、干姜、大枣、半夏、甘草。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热,和解少阳。用于治疗外来的病邪聚于半表半里之证,临床症状见发热怕冷交替出现、胸与胁肋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心中烦,多呕吐、口苦咽干。
肠胃宁片
药物组成:黄芪补骨脂、党参、白术、姜炭、葛根防风木香砂仁白芍、当归、延胡索儿茶赤石脂、罂粟壳、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治疗脾胃虚衰,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不调、早晨四五点钟腹泻、有时带黏液,伴腹胀腹痛、胃部不舒服、小腹坠胀;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
定喘膏
药物组成:干姜、附子、生川乌、制天南星血余炭、洋葱。
功能与主治:温阳祛痰,止咳定喘。用于阳气虚衰痰阻所致的咳嗽痰多,呼吸急促,冬季加重。
健步丸
药物组成:醋龟甲、盐黄柏熟地黄、酒白芍、当归、盐知母牛膝、豹骨(制)、锁阳、羊肉、干姜、陈皮(盐炙)。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所引起的腰膝酸软,下肢力量弱,行走困难[3]
药膳食疗
痰湿久蕴,气不布津,停而为饮
干姜5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一起入锅煎取汁去渣,再与粳米100克同煮为稀粥。日分2次服。
风寒袭肺,壅遏气道,肺气失宣
甘草10克,干姜5~10克。
共煎取汁,日分三次饮用。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等
干姜5克,甘草10克。
水煎去渣,代茶饮,温服。
可用于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等。
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干姜90克,猪肾2枚。
将猪肾洗净,去臊筋,切细;干姜为末,同入砂锅内,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调味。每日2次,喝汤食肉,7天为1个疗程。
寒邪袭肺,肺失宣降
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
加入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2次后合并煎液小火浓缩,至稠厚时加饴糖250克调匀;再熬至用铲挑起成丝而不甚黏时停火。
接着趁热搅拌,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盘中,待稍冷,分割成100块即成。可经常食用[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