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6.《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于人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原文: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无忧。世俗的人都认为,学好本领,掌握知识,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无忧无虑。可恰恰我们都知道,书读得越多,才智越高的人,比愚者更焦虑和痛苦。老子跟我们讲,要想真正的无忧,必须要超越世俗的学问。掌握了一定的学问之后,千万不可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那样是愚昧的表现,老子开始来为我们做具体说明。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是唯唯诺诺,毕恭毕敬,“阿”是指很怠慢,随便之意。这里指的是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别人对你的回答,一般人听到“阿”的回答,就觉得是对方对自己的不尊敬,在我们中国古代,恭敬回答要说“诺”的,维诺的诺。

      老子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很认真的回答和一个很怠慢的回答,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是你觉得他们有所不同,这都是在回答你,你无需计较太多。

     老子问:相去几何?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小。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和恶,又有什么区别呢?善跟恶又相差多远呢?是我们人为的把这两者扩大化了,实际上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有必要分那么清楚吗?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大家都害怕的东西,修道的人,也不能不畏惧。大家都以礼相待,觉得恭敬相交比较好,怠慢敷衍之交不可取,那就对他人尽可能恭敬,可万一遇到别人对你的怠慢,你也不要计较,别当回事。看到别人做好事,也不用太鼓励,鼓励过多就会有点假了。看到别人做一些让我们讨厌的事,也不用过度苛责,那样也会让别人变本加厉。

       “人之所畏”是畏相对的观念。不要苦恼善和恶的分别,不苦恼好坏之分,不畏惧危险和平安之分,也不会因为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而有压力,因为一旦过度的去找这些分别 ,自己会更加疲惫。真正的修道之人,是要弃掉世俗的学识,要超越相对的知,才能找到真正的知。才能变成一个无忧无虑的修道人。

     老子告诉我们,顺着本性去发展,既不能纵欲,也不能禁欲,对于大家都怕的东西,修道的人也怕,只不过是感觉不一样,比如世俗之人会比较担忧已经拥有的财富会在哪一天突然蒸发消失,所以就及时行乐,尽快享受美好生活,修道之人虽然也害怕这种不确定的因素,但是会淡然处之,不会刻意执着。 老子继续用具体的形象事例来做进一步说明。

        荒兮,其未央哉。“荒”,是广、大的意思。“其未央哉”,“未央”,是没有尽的、无穷无尽的意思。有的人因畏惧的东西太多,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反而会失去自己的原本的诚朴和自信。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我独泊兮,其未兆,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大家都开开心心、吃喝玩乐、我既不羡慕眼红,也不参与其中,大家都很热衷的东西,我很淡泊地去看待。

      “如婴儿之未孩”。好像刚刚出生的小孩,还没有成长为孩童,那么天真无邪。老子一直在说,修道之人如果能回复到婴儿的状态,那就比较有成就的。

      老子所强调的“道”,是指各人过各人的生活,我既不厌恶你,也不羡慕你,我不责骂你,你也不要责骂我。大家各行其道。

       傫傫兮,若无所归。没有欲念,没有自我,没有目标,漫不经心、懒懒散散,自由自在的样子。 老子特别告诉我们的:人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要做有意义的事,但是时时刻刻都要记住,“婴儿”的状态才是你的本性。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也不需要那么多。

      “众人皆有余”,大家都在追求过多的物品,过多的财富,过多的房产,过度的贪欲,但其实是没有这个必要的,有些东西已经过于冗余。          而我独若遗,而我什么也不追求,我反而要断舍离。人生一定要有所有遗憾,有所不全,有所缺失,样样求全那就是皆有余的众人了。

      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就是混混沌沌的。“我愚人之心也哉”,

       这里不是说修道之人表现得很愚蠢,而是有了真知以后,觉得没有必要去争,知道无为,这才是自然的表现。表现得好像笨笨的,而不是真笨,这样就叫作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昭昭”跟“昏昏”是相对的。一般的人很聪明,我好像很糊涂。一般人是表面上聪明,那只不过是假象,我看上去糊里糊涂,实际上是不想去惊动别人,要保持修道人深不可识的面貌。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察察”跟“闷闷”,也是相对的。“察察”就是看得很清楚,这种凡事看得很清楚的人,多半有很深的主见。

      我独闷闷”,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深藏于内,而不显于外。我怕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感觉他们的想法怎么和我不同,但是我心若明镜,清楚得很,表面上,我会依然附和大家,无所谓的样子,这就是假装糊涂,而不是真糊涂。我们中国人都喜欢装傻充愣的人,而不是喜欢那种真傻的人,因为你的假装糊涂,让大家和你相处起来轻松自在,如果你样样表现得比别人精明,别人就怕你了,不愿意和你来往,对你反而会有更多的防备心。所以,真正有学识涵养的人,他内心很充实,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

     澹兮其若海。“澹”,是沉静,又是波浪四起。悟道之人的心胸特别宽广,像大海一样,好像没有边际。能够经得起波浪四起,而同时却始终很平静如水。

      飂兮若无止”。“飂”liáo的基本含义为飘。“无所止”,就是好像没有止境一样。“止”,是超越了人的物质欲望。一个很高的山峰,任何树、任何房子都挡不住,因为山峰比它们都高。这就告诉我们,人的精神是高尚的,是超越物质的,任何的物欲,都挡不住我们的内心的自由自在。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众人皆有以”,大家做事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我独顽以鄙”,我却独自保持着一种原始的、质朴的状态,我不会凡事计较得失,我不在那种“众人皆有以”的状态。我做事没有什么原因和目的,时刻保持纯真质朴,我看上去也没什么作为,与世无争的样子,正是这种简单纯朴,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本真。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跟别人不一样。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那是因为我在全力以赴地探索万物的本源与生命的真相,至于你们追逐物欲,对我来讲没有什么了,我能做到内心的真正淡定。顺从天道无为之性,这就是“食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