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3.如何识别君子和小人,《论语》里面有思路。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前两天我的一个多年未见的好朋友跟我聊了一个事,他跟他的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做一个生意,前期他投入了不少精力,也启用了他自己的一些人脉关系,可这个事情发展到了后期,到了快要成交阶段,他那伙伴设了个套,跟他说,这个单,大概率他们两个是做不下来的,客户有意要把这个单给另外的人,但实际上,他的这个合作伙伴是有猫腻的,他已经和这个“另外的人”达成协议。对于我这个朋友来说,他原本即将胜利的果实随时都有可能被人窃取。

       听朋友讲完这个遭遇,我除了给他适当的安慰之外,给他提了一个弥补措施,但可能也只是尝试一下,最终结果怎么样,还真不好说,但大概率估计是搞不定的。       

     所以我们交朋友要交君子,不交小人;找合作伙伴要找君子,不找小人。像我这个朋友一样,他的这个合作伙伴明显就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那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去区分君子和小人呢?在《论语》当中孔老夫子已经给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案。

      第一句,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就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最基本的标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说。人们有低层需求,也有高层需求,低层需求跟物质有关,而高层需求跟道义德行有关。

     “利”对应的就是低层需求,而“义”对应的就是高层需求,而“”字可以解释需要和看重的意思,我们用现代语言来重新解读这句话,可以这样说,什么是君子,他们更看重的是高层需求。什么是小人,他们更看重低层需求。  

     一个人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如果心里只装着物质、只装着利益,给别人带来的感觉就是层次低、境界低、格局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要能想到这件事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自己又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口碑给他人。

     第二句话,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句话直面翻译过来就是: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只顾眼前的安逸生活;君子思刑法而治国,小人贪小利而为家

     这个“怀”字有念念不忘的意思,一个竖心旁加一个不字,这叫心里放不下。

      君子念念不忘的德行和规则,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时刻遵循规则,这才是君子所为。小人则不同,他们是利字当先,为了追求利,可以抛弃德行和规则,人人都喜欢名利,这很正常,但是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德行为引导,以规则为约束。如果没有这样的引导和约束,就要沦落为小人。

     第三句话,在《阳货》篇里,孔子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正面翻译如下: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孔老夫子在这里说,“鄙夫"是指没有品行的人,贪图名闻利养、自私自利,行为卑鄙,这种人就叫鄙夫。

     鄙夫也就是小人,他们对于名利,没有时候,每天诚惶诚恐,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了,又很担忧随时会失去,为了守住利益,他就会无所不为。他时时刻刻都是这么“患得患失”。

      总结一下这三点: 我们自己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如果在高层需求方面牵挂多、惦记多,我们的境界就会提升;反之,如果在低层需求方面牵挂多、惦记多,我们的境界就会滑坡。

       对于品德修养的提升 ,我那要强求自己有所追求。但是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尺度,我们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

       区分君子和小人的三种心理状态:动机心,敬畏心,得失心。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判断一下一个人的需求层次,我们就可以区分出他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