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与宋淇

 置身于宁静 2023-03-05 发布于浙江

  思郁(书评人)

  品书

  1992年2月14日,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立了一份遗嘱,内容十分简单,只有三项:“第一,我去世后,我将我拥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给宋淇夫妇。第二,遗体立即焚化——不要举行殡仪馆仪式——骨灰撒在荒芜的地方——如在陆上就在广阔范围内分撒。第三,我委任林式同先生为这份遗嘱的执行人。”林式同是一位土木工程师,受朋友之托照顾张爱玲,他并非文学圈中人。但是,如果没有张爱玲,我们知道宋淇是谁吗?

  宋淇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1919年出生的人,家学渊源,父亲宋春舫是中国有名的剧作家。宋淇从燕京大学毕业后,也从事过话剧创作,办过杂志,抗战结束后,为生活所迫,还倒卖过阿司匹林,走私过汽车,攒下了不少家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全家搬迁到香港之后,做过翻译工作,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以林以亮的笔名翻译过切斯沃夫·米沃什的《攻心计》(1956),即现如今出版的《被禁锢的心灵》。他也做过电影制片人和电影编剧,炒过股票等等,可谓是文学圈里最有名的商人,商人里最有名的文化人。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天赋和才气,也不会受到钱钟书和傅雷等文学名流青睐,更别说张爱玲的身后事完全交给他。

  1952年,张爱玲从上海来到香港,为了生活,也加入翻译的行列,当时宋淇正在美国新闻处的翻译部寻找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合适译者,看到张爱玲应征,从此结识。

  我知道这样打比方可能不太恰当,宋淇与张爱玲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像马克斯·勃罗德和卡夫卡。卡夫卡死后生命之盛,主要归功于勃罗德。然而,也正是卡夫卡的名声使勃罗德黯然失色。特别是在今天的英语世界里,人们往往只知道勃罗德是卡夫卡的传记作家、忠诚的朋友和遗稿保管人。就如同宋淇一样,是张爱玲的遗产管理人。

  但他又不仅是张爱玲的朋友。宋以朗在《宋家客厅》中记述了他父亲与当时众多文学名流交往的情形,傅雷、钱钟书、杨绛、夏济安、夏志清以及在香港结缘的张爱玲,都是现当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家。当时宋家在上海定居,经常邀请文学大家去聚会。夏志清就是在宋淇家中与钱钟书夫妇结识的。

  但是宋淇的一生,总归没有什么好的作品流传后世,他的名字只是偶尔出现在众多名家回忆的瞬间,以及他们传记的字里行间,尤其是他现在变成了张爱玲遗嘱上的名字。宋以朗整理父亲的作品时也承认,“终其一生,父亲写了大量短小精悍的文章,但始终没有写下什么长篇巨著。以父亲的才学而论,未免太可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