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肿瘤(皮肤囊肿)

 元亨技术 2023-03-05 发布于贵州

皮肤囊肿 

囊肿是内衬上皮的囊腔,内含液体、细胞和细胞产物。

皮肤囊肿几乎都是由皮肤附属器上皮结构形成,位于真皮内。

真正的表皮囊肿极少,如表皮包涵体囊肿,大多为创伤所致

临床上绝大多数(95%)皮肤囊肿为毛囊性囊肿 ,其它依次为大汗腺囊肿、皮脂腺导管囊肿和小汗腺囊肿

皮肤附属器囊肿代数码:

毛囊性囊肿:

毛囊漏斗部囊肿:表皮样囊肿

毛囊漏斗部囊肿内含毳毛:发疹性毳毛囊肿

毛囊漏斗部囊肿伴有棘刺松解性角化不良:疣状角化不良瘤

毛囊漏斗部-皮脂腺导管性囊肿:皮样囊肿

毛囊漏斗部-毛母质囊肿:毛母质瘤

毛囊峡部-退行期囊肿:毛鞘囊肿9皮脂腺囊肿)

增生性峡部-退行期囊肿:增生性表皮样囊肿(增生性用事鞘囊肿),皮下棘皮瘤

皮脂腺导管囊肿:多发性脂囊瘤

小汗腺囊肿:小汗腺汗囊瘤,小汗腺乳头状囊腺瘤,汗管瘤

大汗腺囊肿:大汗腺汗囊瘤,大汗腺乳头状囊腺瘤:生乳头汗管囊腺瘤

皮肤囊肿大多来自皮肤附属器上皮小𤴪来自其他上皮,如呼吸道上皮、泌尿生死器上皮等。

1 表皮样囊肿或毛囊漏斗部囊肿

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与毛囊漏斗部上皮相似:由基底细胞(基底层)、棘细胞(棘层)和颗粒层组成,因腔内空物挤压而扁平;

囊腔内容物为呈网篮状或板层状的角质物,有时可见一些角化不全细胞;

囊壁与表皮相连,连续切片,会看到囊壁与表皮相连的部分。

临床特点:好发于儿童、青壮年的头面部。大多单发。囊性肿物,半球形隆起于皮肤表面,正常皮色,5毫米至数厘米大小不等。

2 粟丘疹

组织学:小的表皮样囊肿,囊腔小,位置浅表,囊壁仅几层鳞状上皮。

临床特点:常见于面部,尤其是眼睑、眼周及颊部,黄白色实性小丘疹,1~2厘米大小 。用针挑,很容易挑出角质性内容物。孤立散在,常多发。潴涠性囊肿。可在一些外伤部位或一些皮肤病如迟发性皮肤卟啉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等愈后的瘢痕上出现,此时皮疹出现在体表任何部位。

3 发疹性毳毛囊肿

囊肿位于真皮中部;

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有时可见静止期毛囊从其下面伸向皮下组织;

囊腔内容物为成层角质物及多数毳毛断面;

囊肿破坏,真皮内出现异物肉芽肿反应。

临床特点:毛囊性丘疹1~2毫米。好发于胸部。以儿童和青年居多。

4 疣状角化不良瘤、漏斗部棘刺松解角化不良囊肿(IADC)

真皮内囊肿或自毛囊漏斗部向下呈一杯状扩张腔,腔内充满角质物;

腔壁为毛囊漏斗部上皮,在棘细胞层上层及颗粒层可见多数棘刺松解角化不良性细胞,有时可见圆体细胞和谷粒细胞;

瘤体底部的毛囊上皮呈索状向下延伸至真皮,真皮乳头则呈绒毛状突入腔底。

临床特点:单发的丘疹或结节,中央可有一脐窝,内有角质物。好发于头、面及颈部等外露部位。无自觉症状。

5 毛鞘囊肿、皮脂囊肿,毛囊峡部-退行期囊肿,毛发囊肿

囊肿位真皮内;

囊壁最外层为核呈栅栏状排列的基底样细胞;

棘层细胞间桥不明显,近囊腔处细胞较大,有丰富淡染的胞浆,无颗粒层;

囊腔内容物为均一红染、致密排列的角质物,有的内容物可钙化。

临床特点:好发于头皮。可单发中多发。肿物呈半球表隆起于于皮肤表面。

6 增生性毛鞘囊肿

增生性毛鞘瘤(增生性表皮样囊肿)

肿瘤大,但境界清楚,与正常组织间有清楚的界限;

囊肿由多个鳞状上皮细胞团块组成,每个细胞团块周缘可见成栅栏状排列的基底样细胞,中央为嗜酸性 无定形的角质物,有时可见钙化,与正常毛囊峡部上皮或退行期毛囊上皮相似;

可见 与毛囊漏斗部相似的角化改变,包括角化珠形成;

增生细胞中有些呈轻度的核非典型性,个别细胞角化。

临床特点:大多为老年女性。好发于头皮,其次为后背。最初为一半球形隆起皮肤表面的结节(可能是毛囊囊肿),以后逐渐增大,隆起,可呈分叶状。良性肿瘤,切除为宜。

与鳞状细胞癌区别:本病境界清楚,细胞中央为均质红染的角质物,部分可发生角化。

7 皮样囊肿

毛囊漏斗部-皮脂腺导管囊肿

囊肿位于真皮或皮下;

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与毛囊漏斗部上皮相似,部分与皮脂腺导管上皮相似。后者表面有一薄层致密排列的角质层,轻度向腔内凸起,囊壁有成熟的皮脂腺结构;

囊肿内容物为稀疏排列的角质层,内含毛发,囊肿内容物不钙化。

临床特点:与表皮样囊肿相同。可在初生是已存在。较表皮样囊肿少见。

8 多发性脂囊瘤

位于真皮内;

囊壁与皮脂腺导管结构相同,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一薄层致密的角质层,并向腔内有小空出,有的囊壁因被挤压而仅存一二层上皮;

囊壁内可见被挤压变小的皮脂腺小叶;

囊壁常呈多层反折状;

囊腔内容物大部分为皮脂,有少许角质物,有时可有毛干。

临床特点:囊性结节3~5毫米,皮色或淡黄色。无自觉症状。常在青春期时出现。多发,自数十个至数百个。好发于腋、前胸、腹部、腹股沟及男性阴囊等部位。可有家族发病史。

9 大汗腺汗囊瘤

位于真皮内;

囊壁由二层细胞组成:内层细胞呈长柱状,断头分泌或顶浆分泌,外层为肌上皮细胞,扁平长形;

囊壁上皮向腔内呈乳头状突起;

囊内含透明液体。

临床特点:单发,隆起皮肤表面,囊性,圆形结节,有时可呈半透明状,表面光亮。若囊肿位置较深,可呈皮色或灰蓝色。好发于面部。大多为中老年人。无自觉症状。

10 小汗腺汗囊瘤

位于真皮内;

囊壁由二层小的立方形细胞组成,有时仅见单层被挤扁的上皮细胞;

囊壁上皮可向腔内呈乳头状突起;

囊肿下方有小汗腺腺体及导管,连续切片上有时可见 囊腔与其下方的小汗腺导管相通。

临床特点:囊性,1~3毫米大小,半透明,淡蓝色。常单发。面部多见。

以下为皮肤及黏膜上囊肿:

11 皮肤纤毛性囊肿

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由单层立方或柱状纤毛上皮组成;

囊壁上皮向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囊壁上皮与输卵管上皮相似。

临床特点:见于女性。大多在下肢。囊肿单发,内为清亮或琥珀色液体。较大,直径可达数厘米。

12 阴茎中线囊肿

囊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通常有1~4层;

有些上皮细胞具有透明胞浆,少数细胞含黏蛋白。

临床特点:见于成年男性。为阴茎腹侧,最常见于龟头。囊肿直径数毫米。单发。

13 黏液样囊肿(手指黏液囊肿0

囊肿位于表皮下方;

无囊壁,囊腔内充满黏蛋白,主要为透明质酸,Alcian blue和胶样铁染色可清晰显示,其中散布纤维母细胞。

临床特点:常见于手指末节指节背面,囊性肿物5~10毫米,半透明,半球形稍隆起于皮肤表面。穿刺可有清亮的黏液流出,无自觉症状。偶见于足趾远端。均为单发。

14 口腔黏膜黏液囊肿或黏液囊肿

初期为多个其中充满唾液黏蛋白的小腔,周围有肉芽组织;

陈旧者为单房大囊腔或数个囊腔,外壁为厚层肉芽组织,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浸润,巨噬细胞胞浆呈空泡状(吞噬唾液黏蛋白)

囊腔内容物为唾液黏蛋白,HE切片上呈淡红色染色。Alcian blue染色和胶样铁染色阳性;

连续切片有时可见破裂的唾液腺导管开口于囊腔。

无囊壁上皮囊肿因小的创伤、口腔唾液腺导管破裂,唾液黏蛋白进入组织。

临床特点:发生在口腔黏膜,常见于下唇黏膜面,直径5~10毫米,半球形,半透明囊性物。内含清亮黏液,无自觉症状。

15 支气管源性囊肿

位于真皮内或皮下;

囊壁内衬复层柱状上皮性黏膜,有些上皮细胞有纤毛伸入腔内;

囊壁内常可见平滑肌和黏液腺,很少有软骨。

临床特点:先天发育异常。常在出生时有。单发。最常见于胸骨切迹上方,也可出于颈侧及颏部。有时有与表皮相通的瘘管。

16 甲状舌骨导管囊肿

囊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囊壁内无平滑肌,可见甲状腺滤泡;位于真皮内或皮下。

临床特点:单发,皮内或皮下肿物,最常见于颈侧。由甲状舌骨不完全闭合所致,生后已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