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说风筝:曹雪芹与曹氏风筝

 木讷叟斋 2023-03-06 发布于四川
“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诗人高鼎的这首《村居》,生动描绘了儿童们在春天放飞风筝的民间习俗。纸鸢,就是风筝。

春夏秋冬 · 春燕剪柳 2017-6(4-1)】

相传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墨翟(墨子,公元前478-前392年),曾经“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他的学生、能工巧匠公输班(鲁班)改用竹材,成功实现“制木鸢以窥宋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张普及,人们用竹材扎结骨架、裱糊上纸张,制作成“纸鸢”。隋唐五代时期,纸鸢的功能逐渐由军事工具演变为娱乐器具。系上风哨,发出古筝一般的鸣响,因而被称为“风筝”。
现代的人们定义,“风筝是是一种用线牵引,借助风力放飞在空中的人造飞行物。”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风筝发源地。中国风筝确切的起源时间,至今存在多种争议。不过,这并不影响风筝这种传统民间工艺、传统民间习俗,在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地位。

风筝 · 雏燕 T.50(4-1)】

1980年5月,原邮电部发行《风筝》特种邮票(志号T.50)一套4枚,展示了北京传统沙燕风筝的样式,邮票图案均选自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
初见邮图的资料来源,实在有点纳闷。曹雪芹的毕生精力都耗费在《红楼梦》这部皇皇巨著上,《红楼梦》里有关风筝的文墨也不太多,曹老先生《红楼梦》不及终稿就过世了,他怎么会去“闲编”一部风筝的“专著”呢?
后来,读了有关文章后才知道,曹雪芹关注风筝是有原因的——为了“助残脱贫”!

风筝 · 瘦燕 T.50(4-2)】

原来,多才多艺的曹雪芹在《红楼梦》巨著之外,还有一部书稿叫做《废艺斋集稿》。
《废艺斋集稿》共分八册,论述内容包括印刻、编织、园林、风筝、烹调、脱胎手艺、印染等。第一册名为《蔽芾馆鉴金石印章集》,讲金石图章。内容包括如何选料、制钮、冶铸、刻边款、讲章法、讲刀锋、讲技巧等,还有彩绘的图式。“蔽芾”二字,是“弼废”的谐音,即“帮助穷苦而有废疾者”。用今天的话来说,曹雪芹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助残脱贫”。

风筝 · 半瘦燕 T.50(4-3)】

《废艺斋集稿》的第二册,就是《南鹞北鸢考工志》,专述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南鹞北鸢考工志》是《废艺斋集稿》全书的基础,也是该书流传下来的最主要部分。曹雪芹对风筝专题研究的成果,包含在这册书中。
曹雪芹还实实在在的用这些“研究成果”,实践了“助残脱贫”的愿望。
曹雪芹有一位老朋友名叫于叔度。于叔度早年从军,伤了腿足,退伍后一家老小生活无着,万分无奈地到西山脚下找曹雪芹帮衬。曹雪芹当即解囊,然而他自己也“饔飱有时不济”,拿得出手的实在不多。两人聊起京城的近况,于叔度说北京人爱放风筝,曹雪芹顿时有了主意。原来曹雪芹是制作风筝的高手,家中现有纸竹彩墨,便精心扎糊几只风筝,让于叔度拿到城里试销。当年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他欣喜的对曹雪芹说:“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从此,老于跟着曹雪芹学做风筝,终于实现了“自赡”。
曹雪芹也因此受到启示,着手编写《南鹞北鸢考工志》,并扩展到《废艺斋集稿》全书八册。

风筝 · 比翼燕 T.50(4-4)】

《南鹞北鸢考工志》称得上是曹雪芹编写的一部风筝“专著”。其中有些风筝的图谱,虽然不是曹雪芹的原创,但也经过他的润色、提高,统一为“曹氏风筝”风格。他将制作方法编成歌诀,使人易诵易记。他撰写此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使“今之有废疾而无告者,谋其有以自养之道也”。确实也有许多人因此得到了谋生的手段。曹雪芹好友敦敏的堂弟敦惠是个瘸子,也跟着曹雪芹和于叔度学做风筝,后来他以此供奉朝廷,他的后人即以风筝为业了。当代人中,北京著名的风筝匠人金福忠,就是敦惠旳若干世孙。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曹氏风筝”的图谱一直被北京扎风筝的匠人们使用。

曹氏风筝用拟人化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和谐完美的燕子家族——肥燕比喻健壮的男子汉,瘦燕比喻苗条的美女,比翼燕好似夫妻,半瘦燕象征青少年,而小燕则代表小童、雏燕模拟幼儿。由此可见,《风筝》邮票的4只风筝,雏燕、瘦燕、半瘦燕和比翼燕,再现了曹氏风筝家族的风采,也让人们知道了曹雪芹与风筝的渊源,以及他“助残脱贫”的善举。

T.50 风筝1980-05-10  邮电部发行  100万套  全套4枚  总面值0.94元  31mmx38.5mm  P11.5  影写版  版式50(10x5) 设计:潘可明 北京邮票厂印制  风筝图案选自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