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节习俗的演变,古人与现代人过中秋时,都有何异同?

 茂林之家 2023-03-06 发布于湖南

中秋佳节自上古时代就开始出现,到了汉朝,在全国各地普遍开来,于唐初确定成立。

中秋为秋天独有的习俗节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食月饼,赏月亮,开展各种中秋活动。

若是家境优越,还会吃蟹,不仅能祭奠五脏庙,还能映衬节日气息。

现代中秋所蕴含的习俗因素,很多都与古代相关联,当然也与之有所不同。

中秋佳节以月圆预示阖家团圆,同时寄托游子归家之心切,念友人,思故乡,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多样且珍贵的文化精神。

文章图片1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的出现与人类崇拜月亮有关。崇拜日月自古有之,古代人民很早就开始了祭拜日月,日月即阴阳,此天体能按轨迹运行是宇宙祥和的基础,所以,日月对于古人尤有意义。

商代把日月分为东西二母,周人按照日月的特殊属性进行祭祀礼仪,只要开展大型重要活动,就要祭天祭日月神明。

到了春秋,人们将日月两大神明分别命名为“东皇公”和“西王母”,传说沂南汉画像石上刻画着两大神,而西王母两侧是两只玉兔,这就对应了郭璞创作的《山海经图赞》,后来人们所知道的嫦娥就是西王母演化过来的。

秦汉以后,祭祀日月神仍是皇家礼仪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这一活动直至明清都在进行,现如今的北京月坛公园就是曾经的明清祭拜场地。

祭月从上古时代就被纳入宫廷祀典,自此民间很少出现祭月,其原因在于封建社会下,皇室对神权的管控。

文章图片2

“绝地天通”过后,类似于日月这种象征着阴阳的天神,唯有皇家才可以进行沟通,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月亮对普通百姓而言,就是一股神秘的外在力量,使人欲罢不能,没有机会靠近进行祭祀。由此,民间祭祀月亮的习俗,在汉魏时期很少存在,更别说什么仪式。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的融洽氛围为百姓提供了自由发展的舞台,百姓的日常生活得到满足后,纷纷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其中就包括了对天文的好奇心理。

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曾经代表月亮的神秘、圣洁光环一一褪去,而皇家也不再独享对祭月的权力。

隋唐最初是没有中秋节,可唐朝以后,文人雅士都会在中秋这一特定的时间进行有关月亮的娱乐活动。

月宫里的嫦娥、玉兔,谴谪下来的吴刚等等,所谓月神都从宇宙主神变成了赋有道教意义的大神。

文章图片3

中秋节到了宋朝,已经变成了民间习俗,中秋当天,全国放假,围绕赏月为主题开展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

宋朝中秋是全国放纵的日子,就连管制森严的治安人员也会在这天取消宵禁。

明清以后,现实生活的功利明显,世俗文化趣味浓烈,具有文化意义的传统活动逐渐被功利追求所替代,随后成为主要中秋活动。

中秋节的社会活动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中秋寓意着丰收,这天百姓会提前准备好祭祀的食物用品,以示忙碌一年可以尽情享用劳动果实。

文人会借着月色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随笔创作出有关月亮或女子的作品,与美景相呼应。

与此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娱乐游戏,其中都包含了对月神的敬仰,以求来日顺利安稳。

宋朝中秋最出名的游戏为玩月,尤其是苏杭一带,张岱还在《虎丘中秋夜》中详细描述了这一情景。

拜月,将月亮视为神,男女老少皆要跪拜,宋人在这天,不分高低贵贱,下到刚刚学步的幼童都需身着正服,登至楼台或庭院,行祭拜之礼。

文章图片4

男子祈祷学业有成早日高升,女子祈祷肤白貌美,温婉可人。

明清时期,月神变为女子羡慕向往的目标人物,也多指女性群体,而太阳是男性的象征,类似于中秋佳节明清的全国性风俗。

祭月,又名“拜月”,对此衍生了大量俗语,但仔细斟酌,明清两朝的拜月风俗由大不相同。

明朝时,居住在北京的居民要在中秋节当天到市场买“月光纸”一样的东西,纸为黄纸,图案有月光菩萨像,也有围在菩萨身边的玉兔。

当地百姓家家供奉着这一神位,除此之外还有西瓜和圆瓜。

西瓜有明确的规定,要为莲花形状,待月亮出来,正对其方向,进行供祭、叩拜等仪式,最终把纸烧毁,祭祀的用品分给在场的所有人。

文章图片5

清朝祭月开始后,道观寺院会无偿将月光纸分发出去,在贡品的准备上也会与之前不同,当时的百姓还专门制作一种月饼,相比普通月饼,祭月月饼形状更大也更圆润。

祭月仪式结束后,月饼由家人享用,极个别还会留至除夕,所以祭月专用的月饼又名“团圆饼”。

晚明时期,北京的中秋佳节添加了节日物件“彩兔”,又名“兔儿爷”。

兔儿爷制作的主要材料是黄沙土,装饰采用多种颜色,手法精致,形状千万,为这象征着团圆幸福的节日带来了很多韵味。

兔儿爷在百姓间也有“男男之好”的意思,用它作为称呼,就是对别人的不礼貌,特别是北方地区,“兔儿爷”已成为忌讳。

南方同北方地区一样,中秋佳节也会进行拜月、祭月,例如福建汀州地区,节日当天还有“请月姑”的习惯;浙江诸暨地区的小孩子会带着糖果、米果“拜月婆”;

杭州宁波的富贵人家会做月饼、菜肴来“宴嫦娥”,有的还会进行“烧斗香”,扬州地区的人们会在这天“供养太阴”,手绘“月宫纸”,用莲藕等果蔬作为祭品。

文章图片6

除以上几种中秋习俗,各个地区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例如“合男女”这种秋收结束后的大型活动。

中秋前后,单身男女约会,已婚男女求子,很多女子会专门在这天对着月亮许下心愿,希望早日遇到如意郎君,勇敢者还会选择出游,且整夜不归。

清朝中秋夜里,常有年轻少女走在街上,名为“走月”,有期盼合欢的意思。

《江夏县志》里记述了中秋时节江夏城的热闹景象,妇女们抢着抚摸滋阳桥的石龙,边抚摸边祈祷早日为家中添子。

中秋祈子在南方多个地区流行,家中长者在当天夜里会跑到地里“偷”瓜,回来后在瓜上画好婴儿图像,送给多年不育的夫妻。

也能用芋头、石子、瓦片代替瓜,总之寓意都是期望生个大胖小子。

湘西、黔东个别少数民族会在这天“偷月亮菜”,据说被月亮照射过的瓜果蔬菜是祥物,只要得到任意一种就能得到幸福。

对于去哪偷,年轻男女想法不一,但大多都会选在心上人指定的地方,共同享用。

文章图片7

除此之外,明清还会进行燃灯、结账的习俗。此时的灯不同于元宵夜的灯,中秋燃灯时固定的,名为“宝塔灯”,在南方非常盛行。

宝塔灯是用瓦砾堆成的宝塔状的灯,堆至七级,周边燃灯,为“塔灯”。

广州百姓的燃灯为“番塔灯”,零碎瓦片制作,或是柚皮雕刻的人物植物,最中间是玻璃盏,透出黄色或红色的光芒。还有茉莉灯,灯燃花香扑面而来。

安徽、湖南等多个地区都会制作宝塔灯,形状大同小异,燃灯,是当时人们寄托于佛家,希望用佛家力量换得平安顺遂。

中秋与过年相似,都是普通百姓向债主讨要工钱的日子,民间有俗语,大意是说“欠的钱款要在五月和八月两个节日前还清,所谓节关,就是端午中秋两个节日”。

因此,中秋又是少有的算账节日。

古人中秋节的应节食物

现代中秋必备的食物是月饼,古代也是如此,但月饼他们有其他称呼,制作过程也不相同。我们现在的月饼分多个种类,在加工形式上有特定的风格。

古人将月饼叫做“团圆饼”,一直到明朝,都流行着中秋佳节互送月饼的习俗,以表心意。除了吃月饼,古人在当天也会吃其他美食。

文章图片8

北方的中秋隆重盛大,这天夜里无论贫穷富有,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大桌吃食,月饼、水果数不胜数,其中西瓜是必不可少的水果。

西北方的百姓会用面粉做馒头,以此代替月饼,东北方则会准备很多辽南特产。

南方人在的赏月时,习惯把餐桌移到门外,品茶饮酒赏月。若是富贵人家,则会准备大闸蟹,在赏月前放屏风于院内,两旁摆放鸡冠花、毛豆枝等食物。

屏风正前方设有八仙桌,巨大月饼旁边摆放着丰富可口的点心或瓜果。

除此之外,古代中秋还有很多应节美食,例如潮汕人喜欢吃芋头,江浙人喜欢吃藕饼,而西安人喜欢做“团圆馍”,馍中间有芝麻,馍上还专门做个圆圈,代表中秋佳节,圆内是石头,石头上刻着猴子的图案等等。

结语:

中秋意指团圆,这是中国人民独有的团圆佳节,虽然古人与现代人吃的食物花样不同,但现代中秋的食物都是延续了古代,传承了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