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颜乐处的精神内涵是“忘”与“仁”

 渐华 2023-03-07 发布于山东

理学家以“乐”为表征来追寻、认识孔颜境界,也就是儒家最高精神境界。(448)二程对“颜子箪瓢之乐”在十分高的理论识度上揭示出了“孔颜乐处”的主要内涵。二程说“颜子箪瓢,非乐也,忘也。”(《程氏遗书》卷六)又说“颜子箪瓢,在他人则忧,而颜子独乐者,仁而已。”(《程氏外书》卷一)即在二程看来,孔颜乐处的主要的精神内涵是“忘”与“仁”。也就是说,孔颜乐处是一种在最广阔的范围内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的自觉,是一种将自己完全融入境遇中的忘我的体验,一种以天地同流的境界。故二程所说“孔子所遇而安,无所择,惟其与万物同流,便能与天地同流”(《程氏遗书》卷六)。理学家的忘我和佛家的“无我”不同,它内蕴和表现的是一种“仁”的道德理性和感情,正如程颢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这种“仁”的道德内涵,用二程的话来说,就是“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程氏外书》卷三)(崔大华《儒学引论》449页)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至公无私,大同无我,虽渺然一身,立于天地之间,而与天地无以异也”,程颢的仁者境界,就是去除了一己之私,而与天下众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境界,是传统文化涵养的最高道德境界。对当下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