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九卦】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z55j03b55 2023-03-07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作者/苏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隔壁送温暖的同时,还送来了一把刀。让我们的身体在饱受病毒侵害的同时,眼里心底也被深深的刺痛。

白纸黑字触目惊心地提醒着,我们的文化曾经是多么的绚丽辉煌,而我们现在的语言又是多么的寡淡无味暴戾粗鄙。提倡国学,振兴诗礼,真的不仅仅是在你看到美景的时候能够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了,而是在生活的每一个时刻,都有诗一样的心情,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胸怀。





图片

图片

我们的主业是八卦诗词。今天就八卦一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诗的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关于他的个人生平,流传下来的史料不多。只知道他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边务农,一边学习,30岁左右就考中了进士。

在唐朝,30岁中进士一点都不算晚,30岁以前能中进士,就算年少有为,比如杜牧、柳宗元二十出头就中了进士,这是少年班的高才生。韩愈那么大学问,也是32岁中的进士。王昌龄的好朋友孟浩然40岁才办准考证进考场,结果名落孙山。实在没办法,盛唐时的文化人太多,考个进士比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还难。所以王昌龄是个大学霸,妥妥的,很牛。

王昌龄到底有多牛呢?单说他一个人不太好讲,咱们可以拿他跟同时代的人对比,俗话说,看一个人的底牌如何,看他的朋友就一目了然了。

王昌龄的朋友圈简直是星光熠熠,随便拎出一个人的作品,都能撑起大学本科一学期的课程。比如说李白,比如说刚刚提到的大龄考生孟浩然。李白好欣赏孟浩然,他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可是孟浩然最喜欢的却是王昌龄。孟浩然跟王昌龄相聚后依依不舍时,说: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简单总结一下这几句的中心思想,就是孟同学给王同学唱了一首《同桌的你》,委婉地表达了思慕之情。而且,最让人意难平的是,孟浩然因为见到王昌龄高兴,两人喝酒撸串,吃了汉江中的查头鳊,竟然引发旧疾而亡。所以这里要再一次提醒小伙伴们,珍爱生命,不要随便吃野味,不要随便吃野味,不要随便吃野味。重要的话讲三遍。

话题扯远了,咱们继续八卦。能被李白佩服的人佩服,等于佩服的二次方,你说王昌龄牛不牛?

李白、孟浩然、王昌龄三个人这样一个你喜欢我,但是我却喜欢他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却是一个闭合的三角,没有一点矛盾和冲突。因为王昌龄和李白后来也成为了好朋友。咱们只能感慨,大唐贵圈真乱。

王昌龄中了进士以后,当官没什么过错,却由于不注意生活小细节,就一直被贬,一路向南,再向南。李白很同情他,因为李白自己也常常奔赴在被贬谪的路上。两个难兄难弟惺惺相惜,见面就擦出了火花。

王昌龄送李白的诗说: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回信说: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就是王昌龄。古人喜欢以官名地名相称呼,比如谢安就被人叫做谢东山。

在七言绝句这个领域,李白被人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两人堪称绝代双骄,笑傲江湖。闲着没事做的小弟们总喜欢拿自家老大跟别人家老大做比较论短长。后人也喜欢拿王李二人进行比较,比来比去实在难分高下。有人说王昌龄的七绝比李白高一个毫厘,李白胜在自然飞扬,王昌龄胜在婉中浑成。请大家看看这两大高手的送别诗,决战紫禁之巅,你心目中谁是叶孤城,谁是西门吹雪。

王昌龄不拘小节,于官场不顺,但是在业界却极受欢迎。当时的圈内大佬大咖,几乎都是他的好朋友,朋友圈里相互微来微去的,互动十分频繁。比如王维、高适、岑参、王之涣,这些诗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微妙,像王维和李白从不互动,但是他们都与王昌龄交好,常常一起郊游、和诗、对酒,这不能不归功于王昌龄自身的魅力和才气。

我们摘几首王昌龄的诗感受下:

第一首就是咱们文章的标题诗句,这是一首送别诗: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关注『诗词流光』,一起来学习中国最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文化学习好了,争取再向世界输出个盛唐。免得隔壁送东西来的时候,总是捎带着送来惊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