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为什么要喝几副小续命汤?延年益寿啊!

 wyatt23 2023-03-08 发布于广东

要问,古今中风第一方是什么?小续命汤。要问,古今中风第二方是什么?还是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有多重要?非常重要。凡是有高血压,甚至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的的患者,谁敢保证以后不中风?还有,平常体虚之人,谁敢保证不会被外风所袭,而出现口眼㖞邪的吊邪风(西医名叫面瘫或面神经麻痹)?如果发生中风,如果出现吊邪风,一定不要忘记小续命汤。

安宫牛黄丸和苏合香丸能救中风之急,是治标;小续命汤能除风“纠偏”,拨乱反正,是治本。

小续命汤出自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编撰的的方剂,个个都是价值千金。他一个人编撰的著作,与宋朝官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及清朝吴谦等主编的《医宗金鉴》,是中医古籍中三大珍宝。

孙思邈《千金翼方》中的小续命汤选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

图片

图片

《金匮要略》中的续命汤叫《古今录验》续命汤。

方剂组成: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 杏仁四十枚(约16克)。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主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小续命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处方: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制法及用法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功效:祛风扶正。

孙思邈“古今大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昏迷欲死的效果非常自信:“大良”,曰“甚良”,曰“必佳”,曰“诸风服之皆验”

言下之意就是“续命汤”治疗中风病,好,很好,非常好!而且,所有的风病服用之后都很灵验。

“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效如神”。偏枯就是偏瘫也叫半身不遂。

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很多方子能够千古流传,都是因为效验异常。比如:生脉饮、温胆汤、独活寄生汤、犀角地黄汤等,个个都是神方。

而享最高评价的只有小续命汤,可见其价值非同寻常。

也许是基于孙思邈的“诸风皆验”,汪昂《医方集解》祛风之剂称其为“六经中风通剂”。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说:“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

这么多名人盛赞小续命汤,说明这个方剂确实是个能够扭转中风病情,使其“续命”(延年益寿)的绝妙好方。

迄今为止,有不少中医大夫对小续命汤视若无睹,其原因在于:一是视若敝屣,觉得没有用;二是因为中风(脑梗出血)后,怕方中麻黄桂枝导致升压或出血加重。

前者是不知尺璧之贵重,后者是不懂配伍之奥妙。

下面重点说说《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小续命汤组方用意:

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附子,防风,生姜。

这个方子12味药和《古今录验》续命汤9味药大致相同,多了防己、黄芩、芍药、附子防风生姜。少了石膏、干姜。

判断一个方子,重点在于看它用的哪些药,配伍是否精当。

小续命汤究竟好在哪里?看组方用意也能知道大概。

方剂中含有麻黄汤(麻黄、桂心、杏仁、甘草);桂枝汤(桂心、芍药、甘草、生姜);半个四物汤(芍药、川芎);半个四君子汤(人参、甘草);外加防风、防己、黄芩、附子。

清代名医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卷二·中风》中说:“华岫云曰:凡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此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雍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各和。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 

徐灵胎魏之琇的点评予以认同:此数语是总诀

魏之琇这段话的意思是,患者之所以会出现中风,主要是因为身体本身虚弱,造成虚阳上浮痰涎壅塞,营卫脉络不畅。在治疗上,首先要“开关”,“开关”就是解表,然后补益气血。风邪祛除了,气血充盈了,血脉通畅了,病就痊愈了。

一言以蔽之:解表驱邪扶正。

所以,方剂用麻黄汤打头阵,目的就是“开关”(解表),将外来之风抑或是内生之风驱赶出去。这个组方立意,充分体现了“有表先解表”的治病法则。

麻黄是一味神药,作为一名中医没有了麻黄、桂枝、当归、川芎、黄芪、白术,还能开方吗?有人说,为医不用麻黄,只能算半个医,不会用麻黄,不能算个中医。此话有点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恨麻黄者,难说不是因为其能治大病。畏麻黄者,皆因其有发汗之力而怕亡阳偾事。

其实,真正被麻黄发汗亡阳偾事者,恒难见到。笔者曾经试过15克麻黄只是微微有点热,内热体质的人喝了有短暂的皮肤蚁行感,旋即消失。连一点汗都不出。汗与不汗,关键在于是否对症使用。对症了,量大也无妨;不对症,虽少量也不可掉以轻心。

用仲景方,要按照方后要求煎煮药物,严格遵守服药方法,不可习以为常的“水煎二次分服”。

用小续命汤,要先煮麻黄三沸,去沫”,作为医生医嘱要说到,作为患者煎药要做到。如此三沸,发汗之力几无,仅留宣发阳气之功。这就是孙思邈用麻黄的真谛所在。

麻黄的作用,一致认为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药。这只是说对了一半。麻黄少为人知的作用是,能通行十二经,就是无处不到,无孔不入。《本经》中能破“症瘕积聚”的药物没有几个,它是其中一个。一般而言,具有穿透力的药物多是虫类药物,如地龙、水蛭、蜈蚣等,而作为植物药的麻黄,普通一般,类同无名野草,没有皂刺的锋利之象,也无三七的坚硬之体,却能破“症瘕积聚”,足见其神力无边。

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桂枝色红入心能通心脉。又能通经活络,善于上行手臂,于手足不遂最宜。芍药甘草相配,又叫“扶杖汤”,于举步趔趄的偏瘫身体,更为合拍。此两药还能治疗肢体拘挛,舒缓经络。

诚如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所言:“麻黄汤中用桂枝,何也麻黄者,突阵擒敌之大将也桂枝者,运筹帷幄之参军也。故委之以麻黄,必胜之算也,监之以桂枝,节制之妙也

防风“疗风最要”,通治一切风邪,治风病岂能无防风?《日华子本草》曰:“治三十六般风。”防风气温,禀春天和风木之气,入足厥阴肝经。《本经》谓其:“主大风,风邪,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凡半身不遂,未有不身体烦满疼痛,浑身沉重的。《本草新编》对防风的描述是:治一身之痛,疗半身之风,散上下之湿。风能燥湿,此之谓也。

防己既能祛风,又能除湿,治疗中风挛急。与防风并用,简称“二防”,有此“哼哈二将”,有何贼风杂邪不能蠲除?

不要以为黄芩只是个苦寒的清肺热的药物,它的清热是“诸热”,就是所有的热都能清,如此广谱,敢问有几?“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中风为何要用苦寒的黄芩?有些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引起的中风,都有湿热内蕴,用黄芩可清利湿热,又可制衡附子的热,防麻黄的过。

附子是一位大热的药,没错。《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破症坚积聚,血瘕,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附子和麻黄都有“破症瘕积聚”的功效。与麻黄类比,如果说麻黄是轻兵器,附子就是重武器。能破除造成踒躄拘挛的痰湿瘀血,振颓起萎,使能行步。

综上诸药,在整个方剂中是“攻邪”。人所患病,必先有内虚外邪才会乘虚而入。所以,尤其是对年龄大的患者,须攻补兼施,不可一概戗伐。

孙思邈各取“四君”、“四物”一半,用来补气补血。其中,川芎又兼活血,“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寓“治风先治学,血行风之灭”之意。

如此以来,此方可谓完美,攻中有补,补中有攻。如此精妙配伍,焉有不效之理?

回到标题,为什么说春天要服几副小续命汤?

曾经有老中医说,每当遇到交节日最好服上一副桂枝汤。比如夏至开始一阴生,冬至开始一阳生。立春,春天的开始,立夏,夏天的开始,立秋,秋天的开始,立冬,冬天的开始。在阴阳变化之时服用,大概意思就是用桂枝汤来化气和阴阳吧。

有人会觉得,没有什么感觉,喝与不喝有什么不同。的确是喝了身体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不过,有时并不是立竿见影就是效果。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它会蕴含另一种不为人觉察的能量在加持你。就好比说,张仲景用大枣,取阳数的时候最多用25枚,取阴数的时候最多用30枚。搁在新疆大枣30枚不得一大捧吗?用那多干嘛,三五个不行吗?这就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天地之道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句话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还有一句“冬不藏精,春必病瘟。”这是顺天道,顺自然,依时序,“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养阴”就是养阴液,养津液,不使在收藏的季节过度耗散。藏精,就是养精蓄锐,保养精气。冬天把身体的精气收藏好了,来年春天乍暖还寒不适应时,才会别来无恙。如果冬不藏精,来年春天很容易患上瘟病。即使不患上瘟病,也会无精打采,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藏精,包括无形之精和有形之精。失精之后的危害,无形之精散失,不知不觉;有形之精流失,立竿见影。

这里的瘟病倒不是一定是瘟疫,泛指发热性疾病。像伤寒、中风等疾病。
    最近看见一篇文章,说春天要服上千元一丸的安宫牛黄丸,有不少读者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商家在故意操作。安宫牛黄丸的作用是清热醒脑开窍豁痰,用于高热引起的神昏谵语抽搐等实证。药物以寒凉居多,是一种救急药。如果没有这些症状而去服用,对保健没有任何作用。如果是虚寒体质,那不是没病找病吗?

但是,对于四五十岁以上,尤其是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脾性暴躁,经常爱发火的人,每年春天服用几副小续命汤,或许就有“续命”之效。

这是孙思邈说的:“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三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

按照孙思邈的要求不仅要服小续命汤还要服其它“诸补散”,这个不容易做到,不过只服用小续命汤还是能够做到。

别人的话可以不相信,医圣张仲景的话,药王孙思邈的话,不可不信,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

张仲景的“一剂知二剂已”是用无数病人试验出来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如果无价值就不会用“千金”二字。

古人对于春天药补还是很重视的,有立春那天,宜服蔓青汁预防春季传染病之说。因为,春季对应五行属木,木在五行就是肝,木遇春而旺。所以,春季是肝阳上亢、肝脏易发病的季节,以药养肝是春季药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续命汤,既能散外风又能除内风,外风就是外来风邪,内风就是肝风内动。这叫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或问,有那个必要吗?

只能这样说,不一定非要有中风征兆,如眩晕,大拇指麻,经常掉筷子,舌头颤抖,口角流涎,语言不利,肌肉蠕动,半身麻木等,只要经常一见风就感冒,或者一感冒就是十几天,甚至多年来有感冒携带;有时浑身痛,胳膊麻木,腿脚走路不利索,怕冷;经常头晕眼花,血压有些高……就可以喝上几副。

因为小续命汤中有麻黄汤桂枝汤解表祛风调荣养卫,能把体内潜在的风邪祛除,就决定了它的普适性。

有位大夫说,千年来治疗中风如在漫漫长夜中摸索,就是因为没有用小续命汤。

中风病的致残率相当高,往往来势汹汹,有的连抢救的机会都不给。

即使送到医院能够抢救过来的,大多都会留下严重的肢体不遂的后遗症,伴随终生,而且要花掉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费用,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鉴于此,小续命汤是不是显得尤为重要?

怎么服用呢?

参考量: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可用桂枝代替)、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9附子6,防风12,生姜(切)20

用法:除了生姜其它都打成粗末,用1200毫升,把麻黄开三次把浮在上面的撇出(实际上现在的麻黄量少基本煮不出沫来)然后再把其它药放进去,煮到剩500毫升,服。

就中风(脑梗)而言,一般发病后,中医治疗的机会很少,多是出院后才找中医治疗遗留下来的偏瘫后遗症。

笔者近三年来,仅治疗过两例,都是小中风,并且都是很有信任感的患者介绍的。

吕某,男,53岁。自述左侧上下肢无力三个月,手有时会抖,特别是端饭碗,更明显,经常头晕,感觉浑身没力气,血压98-160。医院诊断为中风先兆,开了天麻丸、大活络丸等。吃了半月,感觉有效,麻木减轻了,手有时还是会抖。看到村里有五六个半身不遂的患者,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在家里不能出门。他有些害怕了,问吃什么药能见效快?

我告诉他,不用害怕,才50多岁,只要抓紧治疗,没问题。

症状:头晕,偶尔头胀痛,手端饭碗颤抖,不拿东西基本看不出来,腰痛,饭后白痰多。血压95--150左右,大便不干,粘腻难下,舌苔白腻厚,脉弦滑有力。

诊断:痰湿阻络证。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姜半夏12g,天麻15g、茯苓15g、橘红9g,地龙9d、钩藤20g(后下)、杜仲60g、续断30g、桔梗6g、枳实6g、白术12g,甘草6g。生姜15g、大枣4枚(切开),水煎二次分服。5副。

二诊:痰大大减少,大便通畅,腰痛也减轻,血压92-140

方剂:小续命汤加减。

麻黄12g、防己、生晒参、黄芩、桂枝、甘草、芍药、川芎、杏仁(打碎)各9克,黑附片9克(不先煎),防风15克,黄芪30克、生姜(切)20克。3副。

冷水900毫升,浸泡半小时,急火煎开,在慢火煮剩500毫升,分三次服。

三诊:服药后,觉得身体有力,身上有很轻快的感觉,手抖没多大改变。

方剂:原方加地龙9克。6副。

前后共服药30副,手抖基本消失。

后以补中益气丸善后。

这个病人,前期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是针对痰湿壅盛。怪病多因痰作祟,无痰不作眩。治风先治血,同时,治风也要先治痰,因为痰随气升,无处不到。后以小续命汤,没有将麻黄先煎去沫,主要是量少不会产生沫。用附子一般都要求先煎,其实量少根本不必要,况且仲景先师用附子、生石膏时从未先煎。加地龙黄芪,是取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之意。

小续命汤是治疗方更是预防方,真正要用好它,必须先过“麻黄附子”关,如果不能正确认知这两味药,治疗中风要走好多弯路,还不一定有效。

如果笃信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的主要方剂,那是不懂大小续命汤的一孔之见。临床上,中风患者属于补阳还五汤证的并不多见。

以上是个人对小续命汤的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