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记 | 22 水陆两路饱览园景

 十一贝子 2023-03-08 发布于北京

清漪园(颐和园)水陆游览路线图

(引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颐和园》)

清漪园有山有水,水陆交错,既可步行游览,又可乘船观赏,形成了水陆两套完整的游园系统

陆上游览线主要围绕万寿山展开,前山一段沿着一条一千多米的长廊行进,长廊的柱子、上楣、坐凳构成一幅幅连续的景框,宜于以平视的角度观赏南侧的昆明湖和湖上岛屿。

山脊上也有一条游线,除了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昆明湖之外,更可以向东远眺圆明园、畅春园等位于平地的园林以及水田,向西则可遥望玉峰塔和西山,视野更为开阔。

清漪园(颐和园)后山游路(楼庆西摄)

后山上开辟了第三条游路,从深山茂林中曲折穿越,最为幽静,其间没有太多的远景可观,却每隔一二百米就有一个高低不同的景点出现在眼前,令人目不暇接。

沿昆明湖东岸、南岸以及西堤形成第四条陆上游览线路,主要在广阔的湖上或水边行进,可令游者大有心旷神怡之感。这几条游路又彼此交叉,共同组成完整的路径系统。

清漪园龙舟形象

(引自国家博物馆藏《畿都水利图》)

相比而言,清漪园的水路游线更加丰富多彩。昆明湖南接长河,北通玉河,与玉泉山、圆明园、乐善园等其他御苑一脉相通。乾隆皇帝来此游览,常常乘船往来。园中专门供皇室乘坐的御舟有八九条之多,而且还分别起了镜中游芙蓉舰万荷舟锦浪飞凫等等好听的名字,其中有一艘喜龙舟,根据宫廷档案记载,船身长43.2米,宽10.5米,陈设极为豪华。这些船只大多由内务府样式房建筑匠师负责设计,穿梭水上,犹如活动的亭榭,也给山水增色不少。

样式房设计的御苑游船图样

(国家图书馆藏)

清漪园的前山和前湖的建筑大多临水而建,更宜于坐船从水面上欣赏,昆明湖湖中的几个岛屿大都孤立水中,也只有乘船才能抵达。沿岸设置了很多码头,很方便随时登陆或者回船。

乾隆帝关于清漪园的诗有很多都在描绘乘船游赏的感受和不同的线路变化,乾隆年间主要的水上路径大概可以也划分为四条。

起点一条是从柳树夹岸的长河穿过昆明湖南端的绣漪桥,途经南湖岛,来到东北岸的水木自亲码头,主要沿着东岸向北走,逐渐靠近万寿山,感觉是经过漫长的河道铺垫而进入宽阔的大湖,所以乾隆帝在《自高梁桥泛舟进万寿寺至昆明湖作》诗中说:夹岸轻笼绿柳阴,进舟川路霁烟沉。……近耽湖上风光好,雨后空明尽畅吟

第二条是从水木自亲码头沿着北岸向西走再向北拐,在后河西端的绮望轩码头登陆,乾隆帝把这条线称为山阳放舟山阴泊

第三条游线从长廊西端的寄澜堂码头开始,先向南驶,然后向西穿过西堤的玉带桥,再折入玉河,可一直去往静明园,乾隆帝在《泛舟玉河至静明园》诗中形容为玉带长桥接玉河,雨余拍岸水增波。这段水道最近似江南水乡的意境,岸边的农田和竹篱村舍更增添了素雅的趣味,所以乾隆帝还有一句诗描绘这种景致为水村迎面趣清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