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毫无差异的水泥:全球第一的海螺水泥,是如何做到超高利润的?

 aobaodingding 2023-03-08 发布于江苏

海螺水泥到底有多牛?

1、全球销量最大的水泥品牌,拥有“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以集团收入计算,海螺也高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央企中国建材集团。

2、2022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排名374位,水泥行业全球第一

3、2022年收入1680亿,利润高达恐怖的333亿,A股所有上市公司排名前15位(前排绝大部分都是银行金融、石油能源、基建央企、白酒等企业)。在一个毫无产品差异化的水泥行业,海螺水泥高达20%的净利润率无论是利润率还是利润总额,海螺水泥都碾压绝大部分其它所谓高利润行业的一众巨头。目前A股目前市值1500亿,过去最高市值3300亿。

4、海螺水泥在国内、外拥有300多家子公司,100多个生产基地,国内东、南、西、北、中全面布局,海外在8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

文章图片1

一、海螺水泥的前世今生。

1、1970年底,海螺水泥的前前身“胜利水泥厂”,在安徽宣城市宁国县(现宁国市)的大、小海螺山附近建厂投产,占地2054亩。投资牵头方为上海建工局和上海水泥厂,为60年代开启的“三线建设”产物。选择海螺山是因为该地有足够50年开采的水泥生产最核心的石灰石矿资源。

2、1979年“三线建设”结束,由上海投资的胜利水泥厂交由安徽省当地接管,并改名为宁国水泥厂。

3、1982年,宁国水泥厂使用科威特基金会贷款,引进日本三菱成套先进生产线,抛弃了传统落后的“湿法工艺”,采用了日产4000吨的先进“干法工艺”,于1987年投产,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4、1992年前后,由于:①水泥取消价格管制、竞争加剧,②多元化投资,③职工积极性不高,宁国水泥厂遭遇经营困境,年产能仅150万吨,落后于竞争对手。

5、1993年,郭文叁担任厂长,正是他把陷入困境的宁国水泥厂,再一次带入辉煌:①坚决砍掉所有多元化投资,聚焦水泥主业;②积极推行奖惩制度;③千方百计争取省、市多级政府的支持,最终在1995年成功引进外资2500万美元,让宁国水泥厂成为了中外合资企业,引进了国内第一条“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

6、1995年,海螺提出了水泥界著名的“T型”战略:即一横一竖,一横是指在长江沿河一线建设水泥熟料生产基地,一竖是指在缺石灰石矿资源、但需求量巨大的沿海收购、改造一批小型水泥厂,就地生产成品、就地销售。T型战略是海螺水泥成功的核心战略(下文详述)。

7、1997年,宁国水泥厂发生了三件大事:

①出资2亿收购了芜湖白马水泥厂,将总部由宁国县迁入芜湖市。

②宁国水泥厂正式更名为海螺水泥集团。

③在港交所上市。

8、为配合自1995年提出的T型战略,海螺水泥便开启了“疯狂并购”之路,白马水泥厂只是开始,之后海螺水泥陆续将张家港水泥厂、上海奉贤水泥厂、南通水泥厂、泰州水泥厂等收入囊中。仅2022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就收购了重庆多吉、宏基水泥、哈河水泥等8家水泥厂。

文章图片2

二、海螺水泥的核心竞争力

1、资源优势。

水泥的主要原材料石灰石矿属于稀缺资源,海螺水泥通过不断收购,控制了全国大部分优质而稀缺的石灰石矿,仅凭这一点,海螺水泥就建立了很深的护城河。

这就是我原创的五级竞争力模型中的第二级核心竞争力“控制价值链”,五级竞争力模型及其“5+2”竞争力扩展模型,详见文尾专栏。

文章图片3

2、成本优势。

海螺水泥的成本优势,是与其资源优势并列第一的优势,其竞争壁垒同样极高。对于完全同质化、毫无产品差异、很少品牌溢价的水泥来说,这两大优势极为关键,这也是海螺水泥能够在这样一个传统行业中,赢得超高利润的两大核心原因。核心竞争力(或护城河、竞争壁垒),是长期高额利润的唯一来源。

海螺水泥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

①T型战略带来的成本优势。

水泥行业有两个显著特征:

(1)高昂运输成本,使其销售半径一般不能超过300公里。

(2)保质期短,最长3个月,最好1个月内使用。

正是这两大行业特征,才让海螺水泥的T型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1)将“熟化”(沿长江)与“研磨”(在华东、珠三角)两个主要环节分开,突破了运输半径、解决了保质期短的这两大问题。

(2)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相比绝大部水泥厂采用生产一体化及其配套的公路运输,采用长江河运和沿海海运相结合的海螺水泥,其运输成本要低得多。

(3)配合T型战略的大规模收购战略,也是海螺水泥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里就不得不提行业特性的重要性。

行业特性(及行业本质)是一个企业战略与经营的基石,对此全球投资第一人沈南鹏先生有句名言:一个企业家对其所在行业的本质(与特征)理解有多深,就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够做多大、能够走多远。

为此,我独创了自己的“行业特性系统”“行业本质洞察”两套工具模型,不谦虚地说,我可能是国内行业本质(特征)洞察第一人(自封的),这两个模型都收集在下面专栏中。

对于“行业特性系统”和“行业本质洞察”,我对房地产行业的万达、瓶装水行业的农夫山泉、广州KTV行业的连锁龙头堂会(过去很多年都是,目前行业衰落)等案例,都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他们是如何抓住行业的本质与特征,并以此制定战略与经营策略,取得巨大成功的。

②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海螺的规模优势,是竞争对手无法相比的。不过海螺水泥的规模优势,绝大部分体现在局部规模优势之上,而非整体规模优势,这点其实绝大部分人都不理解。

局部规模优势,是我的原创理论,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又被普遍误解的概念(95%以上的人并不真正理解规模优势),所谓整体优势往往只是“虚幻的假象”,强烈建议你深入理解,详见文尾专栏中的地头蛇理论及其背后的局部规模优势理论。

③激励带来的效率与成本优势。

海螺水泥通过集团工会、宁国水泥厂等4大工会,与时任董事长郭文叁等7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了海螺创业投资公司,直接持有海螺集团高达49%的股份,这让海螺集团有超过6000名员工与管理层实际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这种激励范围和力度,远超过其它任何上市公司。

海螺水泥的成本优势以数据说话:

(1)2021年海螺水泥销售30400万吨水泥,吨均价361元,吨成本203元,其中:吨原料46元,吨燃料能耗113元,吨折旧13元,吨人工12元,其中任何一项成本都是全行业领先的。

(2)2021年海螺水泥的“吨三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仅为21.1元/吨,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2元/吨,每吨节约了10.9元,仅这一项,2021年海螺水泥节约的费用就高达33.14亿。

这点可以用:

①我对商业本质的原创定义“创造价值,提升效率”;

②“利益共生体”(企业本质是构建一个内、外部相关方的利益共生体);

③“5+2竞争力扩展模型”中的“制度与文化”和“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包括前述的海螺关键人物郭文叁);

这三个理论或模型来解释。

文章图片4

海螺水泥标杆工程:哈利法塔

除了以上两个关键核心竞争力外,海螺水泥还有以下竞争优势:

3、品牌优势。

这点无需多解释,虽然海螺水泥的品牌溢价并不高,但其品牌知名度、实力与影响力、品牌形象保证了它的畅销。另外,一系列国家级样板工程,也为海螺品牌增色不少。

4、技术优势。

虽然水泥行业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但海螺一直采用全球领先的技术工艺,相比绝大部分中小水泥企业,海螺水泥还是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5、资金优势。

持续优秀的盈利能力,充足的现金流,让海螺水泥无论是在采用新技术的生产线投资、收购稀缺资源和中小水泥厂、降低外部融资成本、节能环保技改投资等方面,都拥有很大的优势。

6、地头蛇优势。

地头蛇理论由我原创提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①没有做到地头蛇之前,企业不要轻易扩张。海螺水泥也是先做到了安徽第一,然后再扩展到华为做到第一,再继续扩张到全国做到第一,最后扩张到全球做到第一。

②地头蛇理论背后的底层商业逻辑,其实是上述的局部规模优势,这个局部并非只是地头蛇的本意“区域”局部,也可以是产品品类、细分客群等的局部。实际上,海螺水泥在每个区域市场、水泥品类(很多是综合性集团,水泥只是其中一部分业务)上都具有局部规模优势。

最后,我再单独简单阐述以下“五级竞争力模型”和“5+2竞争力扩展模型”,虽然本文提到的我原创的商业理论和模型较多,但这个模型(实际是一个模型及其升级版)最能全面解释海螺水泥的成功。

根据我原创的五级竞争力模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五级:

①制定行业标准

②控制价值链

③强势品牌

④领先技术

⑤成本优势

企业拥有的竞争力越多、级别越高,则竞争力越强,护城河越深,竞争壁垒越高,获得长期稳定高额利润的能力就越强。一切长期稳定利润都来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①之外,海螺水泥不但拥有其中四个级别核心竞争力,而且尤其在②和④上的表现极为优秀,这就是处在一个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水泥行业,海螺水泥的利润率与利润却能如此高的核心商业底层逻辑。

五级竞争力模型描述是企业在业务(经营)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在组织管理环节的两个核心竞争力“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和“企业制度与文化”,就成了“5+2竞争力扩展模型”。在这两个核心竞争力方面,正如上述分析,海螺水泥同样具有优秀的表现。

文章图片5

任何企业的成功,一定是商业底层逻辑的成功。

本文提到的核心竞争力、局部规模优势与地头蛇理论、商业的本质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商业底层逻辑。

商业底层逻辑是超越行业与企业的共性商业规律,是商业的Windows,是整个商业的基石,是不可违背的商业基本原则,是我任职500强CMO&VP十多年、成功创业四年、专职商业咨询三年的实践经验,与阅读上千本一线商业相关名著融合的集大成者。

商业模型法(原创)就是用商业模型,而不是用传统的“一事一方法”(用直觉、经验、非体系化的零散商业知识,去临时想一个解决方法),去更快、更准地解决商业问题。商业模型就是分析某类商业问题的思维框架(高阶的“道”),或解决某类商业问题的“套路”(低阶的“术”)。决策=模型+信息,掌握优秀的商业模型是优秀商业决策的前提。


下面的专栏,就是由商业底层逻辑和主流商业模型这两部分组成:


①商业底层逻辑系统。
包含需求唐三角(需求是一切生意的起点和终点)、商业的本质(创造价值、提升效率)、五级竞争力模型(一切长期利润都来自核心竞争力)、性价比系统论(一切购买皆因性价比)、利益共生体(企业本质就是通过构建利益相关方的共生体,去创造、获得、分配价值和利益)等在内的结构化的商业底层逻辑系统。


②主流商业模型。
包括买链十环模型、购买三角MMAP模型、顾客价值认知金字塔、做局思维模型、定价模型、流量高效转化模型、trap商机模型、有形证据体系、产业中台模式、重构顾客价值曲线模型、资本模型、二分法模型、降维打击模型、样板工程模型、需求密度模型、收入增长模型、竞争矩阵模型等数十个模型。


凡人要想快速成为商业牛人,掌握商业底层规律和主流商业模型,应该就是最短的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