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δ87太阴岁宜治法: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必赞其阳火,令御其寒……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

 黄帝内经参详 2023-03-09 发布于山东

太阴之政,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民病寒湿,腹满身䐜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谨守病机,无失气宜。”病随气动,必察其机,太阴之政如何辨证施治呢?

先附录原文如下:

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其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

一、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

太阴之政,民病寒湿,寒者凝滞,湿者粘滞,寒者热之,湿者燥之,故太阴之政丑未之岁当善用味苦性温热之品以燥湿温寒,燥以治湿,温以治寒。倘若寒湿之邪气过甚,由表入里郁而化热,则宜用发散透汗之法驱邪外出,或宜用清热渗泄之法驱邪下出。

二、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

此以太阴湿土司天,湿邪袭体而言。

湿邪粘滞,湿邪遏郁阳气流通而化热,蒸热之湿气外溢潴留于皮肤腠理,遏郁卫气,卫气因湿热之气迟滞而不得畅行于皮腠,湿阻气机,倘若不及时发散之渗泄之,则蒸热腐肉,疮疡溃脓,脓破则肉烂皮裂,甚者脓水血液交织而溢流。

三、必赞其阳火,令御其寒

此以太阳寒水在泉,寒气袭体而言。

寒胜则伤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讲:“阳气者,卫外者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腠理。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卫气乃由阳气充养,阳气虚衰则寒气易袭,寒水在脏为肾,当温煦肾阳,赞益肾阳相火,阳气精柔则能卫外而为固,阳卫之气固密,则能御寒于外。此为根本之法,亦可燃炭生火,从外生热,在驱寒的同时亦能赞助阳卫之气以御寒。

四、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

“从气异同”即岁运之气与司天、在泉之气在五行属性上的相异与相同。

“少多其判”即有针对地来判治当使用燥、热等方药之多少。

五、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

太阴之政十年,岁运之气与太阳寒水在泉之气同气者,如水运辛丑辛未之岁,同气相求则寒胜,治寒以热,当多用热化之品以施治之;岁运之气与太阴湿土司天之气同气者,如土运己丑己未之岁,同气相求则湿胜,治湿以燥,当多用燥化之品以施治之。

木运丁丑丁未之岁、火运癸丑癸未之岁,木温而火热,岁运之气异于太阴湿土司天和太阳寒水在泉之气,当少用燥热之品。

金运乙丑乙未之岁,金性凉而近寒,与太阳寒水在泉之气同属阴气,则热化之品在使用上要比水运之岁稍少而比木运、火运之岁稍多。总之,医工当随岁运与司天在泉之同异及其程度,而斟酌之。

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

此为六元正纪之普遍原则,非独太阴之政专有,前面太阳和阳明之政时已有过详细参详。其总的宗旨是《素问·五常政大论》岐伯所讲“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譬如寒邪气盛或脾胃虚寒,当远离寒气或寒凉食物,勿使之盛盛而加重病证。

但是,倘若病机与病证相反,如真寒假热、阴盛格阳或真热假寒、阳盛格阴,则可用寒近寒或用热近热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岐伯所讲:“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正治与反治,要辨证施治,不可拘泥教条,否则就会旧病未治新病又生。

六元正纪中的太阴之政终于参详完毕了,按照倒序之法,明日开始参详少阴之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