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梅花解我狂

 与春天同行 2023-03-09 发布于青海
文章图片1

——观湖南美术馆“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有感

文丨李蒲星

有两个齐白石。

一个是书画视觉齐白石,一个是诗文语言齐白石。合二为一的齐白石才是真实的、历史的齐白石。

仅靠书画视觉名扬天下、家喻户晓的齐白石更像一个明星或网红,只有诗文语言内涵的个体生命意志与精神支撑的书画视觉齐白石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大师和文明传灯人。

近现代画家中,齐白石留下的语言文字作品数量是最多的。无论是诗词题跋,还是《白石老人自述》,被认为文化修养高于齐白石的同代学者型画家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湖南美术出版社《齐白石全集》第十卷为文字语言作品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细致地读过。

新文化运动的巨大成果就是白话文独霸近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古体诗词也就自然被遮蔽了。如果近现代创作的古体诗词哪一天被请进了现代文学史,那么,现代美术史、现代书法史,现代篆刻史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现代文学史上的齐白石。他是明清性灵诗学近现代守正创新的传人。

有人说齐白石是最后一个文人画大师,也有人说他是传统文人画的叛逆者。这就像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也是近代第一个诗人;或者像康德,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哲学的开拓者。

与传统文人画更推崇文化修养不同,齐白石更像一个现代意义的艺术家。所以,他从不做学者研究型写作,他的所有诗词题跋都是跟着感觉走的文学创作。就是他的自述,也是高度文学化的。即使是那些“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家要心境清逸……”式的论说,也是有感而发的自我表述。

文章图片2

△在《雏鸡小鱼》的题跋中,齐白石写道“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展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此作正在湖南美术馆展出。

因为有中西融合派的鲜明比对,齐白石出落成为传统派经典。有意味的是,从居京卖画伊始,推崇嘉许他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中西融合派。林风眠就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不久就聘齐白石为学校教授。虽然继任校长的徐悲鸿与林风眠艺术理念不合,但在推崇白石画艺这一点上高度统一,不仅从北平艺专到中央美院一直聘齐白石为教授,而且齐徐两人的情谊愈久愈浓重。这在文艺界动辄相互声嘶力竭的那个时期真是不可思议。与此种情形相反的,则是北平国画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派对齐白石却总是恶言相向。为此,齐白石画《人骂我,我亦骂人》存证。

新千年不久,中国艺术市场迅猛冲击国际高度,齐白石随之以亿元拍卖价随同媒介回归大众视野。而吴冠中一句“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从另一面将齐白石推向美术学舞台中心,为齐白石升级为独一无二神话地位厥功至伟。鲁迅生前只是文坛宗师之一,新中国数十年,鲁迅毫无异议地成为中国近代文艺之神。将齐白石与鲁迅相提并论,国画界可能在乎的是数字之比悬殊,而社会却看到齐白石就是美术界的鲁迅。

虽然鲁迅早期以小说而成为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之一,但无论是他的晚年,还是后来的巨大社会影响,更主要是他的杂文,而非小说。鲁迅杂文,当然是文学,但更是思想和观念,态度和立场。所以,鲁迅的社会影响,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观念、立场和态度,而不是他的艺术作品。

与鲁迅相比,齐白石是一个纯粹艺术家。他的社会影响,就是作为艺术家创作的美术社会影响与社会作用。而艺术的社会影响,是更深邃、更久远、更普遍的影响。鲁迅的巨大社会影响,正如他本人生前所言,希望他的文字和他本人一同消失。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他殚精竭虑思考和批判的那些个丑陋现象逐渐消亡,他的救国救民使命也就完成了。而艺术家存在的本质,是不需要承担这种直接的社会改造作用的。

文章图片3

△齐白石以湖湘风物入画,寄托乡情。此为《白菜冬笋》,正在湖南美术馆展出

虽然我们在齐白石的画中也能感受到湖湘乡情,但那是模糊而抽象的。齐白石的乡情,最浓重、最强烈、最直接地显现于他的诗文中。某次与友人到北海赏荷,他自然联想起家乡的荷花。北海的荷花硕大壮丽是湖南荷花不可比拟的,但齐白石“强说潇湘水更清”,一个“强”字,生动地表现了齐白石内心滚烫的乡情。类似的乡情表现在齐白石诗文中比比皆是。

通过浓郁滚烫的乡情,湖湘文化的灵魂深深地渗透到齐白石的笔墨图像之中。

没有湖湘精神的齐白石,就没有民族精神齐白石的现在模样。

这种永不熄灭的乡情之火,既是齐白石行走江湖的智慧和自信,更是他初心不改和永不衰竭的艺术创作之源。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湖湘文化与艺术家个体生命相互结构为统一的精神世界,才使齐白石具有了超越所有同时代书画家的博大、丰富而自由的艺术精神。

《白石老人自述》记载:齐白石不仅出身于湖南湘潭贫苦农家,而且从小体力虚弱,祖母担心他日后无力扶犁耕田为生,于是改学木匠手艺。就是这样简单的求生之道,却成为一代大师艺术人生第一步。从白石铺到湘潭城再到长沙,五出五归;同样是求生存避匪患远走北京,待到五世同堂近百岁之时,当年的农民之子芝木匠已是享誉国内的人民艺术家和远扬海外的世界文化名人。

大半个世纪的艺术人生,齐白石一直是卖画为生,自谓砚田耕。养活自己,更养育人丁兴旺的齐氏家族。虽然卖画为生,但从由木匠改画师一开始,齐白石就有意识地将自以为得意的画留存不卖。数十年下来,再加上一些画稿,数以千计。周恩来总理得知后告之齐白石这些作品将由国家建馆宝藏。在专馆未成之前交由北京画院代为保管。数十年之后,北京画院建美术馆特设永久陈列这些作品的齐白石美术馆。

文章图片4

△齐白石篆刻作品《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正在湖南美术馆展出

2023年伊始,经过近两年的策划筹备,湖南美术馆和北京画院联合推出了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展览主题“客中月光照家山”出自齐白石印章,黄永玉书题。

湖南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仅三年多的时间,是省级美术馆中的后来者。

因为有敢于直面后来的勇气,于是就有居上的自觉与努力。

恰逢美术馆发展进入“策展时代”的新机遇。

从电脑互联到移动互联,从文字传播到图像传播,世界真正进入历史新阶段的网络时代。图像取代文字成为最具人类塑造力的文化。所以,网络时代又被称为审美泛化时代。审美泛化时代的审美核心是视觉美感,视觉审美意识和视觉审美能力就成为网络社会每一个人最重要的基本能力。

如果说审美泛化社会无处不在的视觉审美文化美能够自然唤起人们的审美意识,那么,真正提升审美个人审美能力的则是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

文章图片5

△观众在湖南美术馆体验“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的公共教育活动

美术馆是社会美术教育的大本营。

美术馆发展进入策展时代的最重要变化就是提升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质量,而评判展览质量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观众的流量及其获得感,而获得感和人流量必然是互相推动相向而行的。

湖南美术馆开馆之年就举办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组建不久的策展艺术委员会年会,策展成为它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方略。

“客中月光照家山”展览将展览策划从意识到文案再到执行呈现推到极致。

文章图片6文章图片7

△观众在体验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

展览分为原作陈列区、文献陈列区、数字展览体验区和公共教育体验区,体验区空间之广阔是美术展览中非常罕见的。空间构造、色彩组合、数字技术,联手制造出一个梦幻空间,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对普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一位曾留学欧洲见识过不少国外美术馆的观众深有感触地说:“说是世界一流的展览实至名归。”

以国家审美战略为指导和遵循,以观众体验和获得感为目标,以高水准与高品质艺术作品为基础,充分发挥策展团队与教育团队的创新、创意才干,借鉴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这就是“客中月光照家山”展览巨大成功的秘密。

我们相信,这次展览不仅为观众提供了美妙的艺术鉴赏体验,还能够使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升更广泛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真正唤起湖南民众的艺术热情,更好地将自己融入到审美泛化的新时代潮流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