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林文史】巴林右旗历史上的重庆寺(黄花庙)简述(一)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3-03-09 发布于内蒙古
巴林右旗历史上的重庆寺(黄花庙)简述(一)
                            作者:巴林人
巴林右旗历史上的重庆寺,不知道什么原因有关它的文史资料和传说在本土并不多,较为完整的记录还在1990版《巴林右旗志》上:“位于洪格尔苏木(现已撤销,合并到宝日勿苏镇),习称洪格尔庙。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八支箭”台吉初建,共80余间,分为六座殿堂。主佛像“宗喀巴”,经卷有蒙、藏文“甘珠儿”经各一部。喇嘛最多时500余人。拆毁于1966年。”还不到一百字。其余就很难发现了。
巴林右旗历史上寺庙确实很多,但能超过500个喇嘛规模的寺庙却屈指可数,分别是:圆会寺、荟福寺、嘉佑寺、阐化寺和重庆寺5座。但现今很多人都知道巴林右旗历史上圆会寺、荟福寺、嘉佑寺、阐化寺为四大名庙,著名的六月庙会在此四大名庙轮办,一年中法会连连,香火不断,却鲜有人提及重庆寺。据住在重庆寺附近的老人讲,重庆寺的建筑规模和喇嘛数量均不逊于四大名庙。但它的名气为何就不如那四大庙呢?只有了解这座庙的初建者是谁,还有巴林旗历史上旗民之间许多恩怨故事也就了解个中缘由,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另做文章单述。这里只是简介重庆寺。

巴林右旗历史上的四大名寺之圆会寺(已毁)
其实在民间。重庆寺如旗志之所说习称洪格尔庙并不准确,重庆寺还有个习称:黄花庙。围前左右的人们更习惯称呼重庆寺为黄花庙。老人说:庙址方圆十几里,夏秋季皆是盛开的黄花,颇为壮观。即使现在,盛开的黄花也不少,历史上曾有西藏第三世班禅来此讲经,被黄花掩映中重庆寺景观吸引,赞了句“好一座黄花中的庙”。由此黄花庙开始叫开来。
黄花庙的整体建筑据老人讲,风格类似荟福寺,有资料表明,赤峰地区清代所建的寺庙,在群体布局上受汉式寺庙影响较深,在其平面布局上有一条严格的中轴线。汉式寺庙的典型布局是“伽蓝七堂制”,即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东配殿、西配殿、和正殿。其特点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布置建筑,保持了传统的宫廷、邸宅形式,当然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蒙藏民族的建筑特色。

巴林右旗历史上的四大名寺之荟福寺(今存)
依旗志所载,重庆寺主供佛像“宗喀巴”,其实,内蒙古地区每座寺庙里,无不供奉宗喀巴大师的像,供奉宗喀巴也就说明重庆寺是比较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但与旗内其他寺庙迥然不同的是,老人们的记忆里,重庆寺对民间盛传“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特别供奉,每年都有大型祭祀活动。这一点很令人费解。
其实历史上并无杨四郎降辽一说,《杨家将》里盛传的故事更多来自民间艺人或文人一厢情愿的演义罢了。四郎探母故事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却也是参照辽代真实历史人物韩延徽的故事改编。巴林草原是辽金王朝时期的腹地,辽金时期在此地所发生的真实故事远比我们想象地精彩,丝毫不逊于同时期的北宋南宋,只可惜以往撰写、诠释历史之人,常以汉人的观念来叙述。少数民族的史事一笔带过或者春秋笔法,遗憾不少。

巴林右旗历史上的四大名寺之嘉佑寺(已毁)
重庆寺为何敬奉传说中的杨四郎,其间故事缘由尚需时间来探究。这里回归话题。重庆寺1966拆毁后,还余下多幢喇嘛的房舍,但至八、九十年代,仅剩几间,2017年再去时不仅一间也没有了,根本看不出50多年前还是一座占地十余亩的寺庙建筑。间或能见到残的青砖和破瓦,徒增怅然。
关于抢救搜集巴林右旗重庆寺的历史资料的工作,除了文字上的搜集,更多的还要记录整理四、五十年代生于这座庙附近老人的口述,尽管这些人多已步入耄耋之年。六、七十年代此庙附近生人也在询求之列。今以拙文《巴林右旗历史上的重庆寺(黄花庙)简述1》为引线,引能熟知该寺的人士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或者沟通协调我们口述录音等相关工作,这里先谢了。

巴林右旗历史上的四大名寺之阐化寺(已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