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鸣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负鹏载舟 2023-03-09 发布于河南

 


作者 / 周刚 

三峡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鸡鸣散乃《证治准绳》方,以槟榔为主药,辛可宣利五脏,苦能降气除浊,温可行气化水。方中紫苏为辅药,辛温以散风除湿,行气利血。吴茱萸温经止痛,泄浊降逆,通利下焦。陈皮开中焦之滞,理气和胃。桔梗宣开上焦,畅通气机,气化则湿化。木瓜祛湿舒筋,以酸柔肝。生姜宣散寒湿之邪。此方能上行宣散,下行导滞,疏中除壅。《方剂学》中指出专用来治疗“寒湿壅滞经络所致的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胸闷泛恶等症”。而心为阳中之阳,最忌寒湿壅滞,一旦寒湿凝结,痹阻心阳,阳微阴弦,无力鼓舞气血,经脉瘀阻心肺,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泛恶等症状。鸡鸣散以宣通气机、温散寒湿独树一帜,气宣则湿散,气行则血运,用以治疗寒湿型的心血管疾病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举医案如下。

风湿性心脏病

男,60岁。三十余年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全身无力,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好转。十余年前病情加重,咳喘、吐黄痰、尿少,双下肢水肿,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自此,每日口服地高辛0.25 mg。本次发作因2周前洗浴后即感恶寒、发热、咳喘、呕恶、尿少,经抗感染治疗发热已退,但心悸、咳喘不愈,双下肢水肿加剧。现见精神萎靡,面色晦滞无华,唇甲紫暗,语音低弱,气短不得续,舌暗,苔薄腻,脉结代。心电图示:心房纤颤。证属:阳虚伏饮,复感外邪,阴寒上冲,心肺血脉凝滞。诊为“水肿”。治以宣寒散湿、益气活血。处方:苏叶12 g,炙甘草6 g,槟榔12 g,陈皮6 g,桔梗12 g,木瓜6 g,党参12 g,桃仁6 g,生姜15 g,薤白12 g,细辛5 g。7剂。服药后尿量增多,腹胀减轻,矢气多,双下肢水肿、沉重无力明显减轻(地高辛用量未变)。其后,以此方合附子、肉桂增减,病情次第减轻,后又以调理脾肾之方药,病情一直稳定。

按:当代中医专家宋孝志指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外感风寒湿邪,寒湿凝结,痹阻心阳或内伤心脾,寒自内生,胸阳不振为病因;以阳微阴弦,无力鼓舞气血,心肺疲滞为病理基础;以肺失宣肃,脾阳困遏,肾失气化,湿浊上逆,欺凌心肺为病理改变。本病发生的关键是寒湿作祟。由寒湿所派生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咳喘不能平卧,泛恶,足胫水肿,四末逆冷等,与古人所述湿脚气证相比大有相通之处。故临床应用鸡鸣散治疗效佳。

小结

中医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由于受到现代西医学的临床与科研的影响,往往也偏重于活血化瘀。但是,运用中医思维治疗疾病不能完全囿于成论,事实上,临床上往往气血瘀滞只是标,而痰湿、寒湿、湿热才是引起瘀滞的根本原因。这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进一步检验,临床治疗的一类患者,往往素有阳虚体质,加上饮食起居不慎,内伤生冷或外感寒湿,久而湿浊凝滞气血,侵及心脏,发作为不同类型和各种表现的心脏疾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鸡鸣散,因该方有温有宣,既温散寒湿,又宣通气机,一可通畅三焦,开泄水道,逐经络阴寒之气;二可健脾和胃,行气除胀,疏肝理气;三可振奋心阳,理气活血,标本兼治。用之临床,对寒湿型的心血管疾病确实有很好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服药的方法也影响着疗效。因鸡鸣散强调鸡鸣时分饮用故得名,因此时为阴至之末,阳至之初,病体往往阴邪盛,阳气衰,难以升发续接。此时服用鸡鸣散可助机体驱散阴邪,启发阳气,使阴阳之气相接,药力又可乘阳气上升之势温化水湿,祛寒于外。故此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因方中多辛散之品,药性温峻,若以热服遇阴寒之极必相搏斥,而冷服方可能以冷近阴,致药物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临床主张患者将此药以冷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