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褚遂良书法艺术管窥

 家有学子 2023-03-09 发布于甘肃

[摘 要]褚遂良是唐代中国书坛代表,也是当代中国书坛公认的楷书创作的杰出人物。从“名门宗师”“遒媚飘逸”“体态多变”“重书轻言”四个方面着手,对褚体书法的创作走向和风格追求进行了解析,对褚体变革创新的心理历程进行了解读。对禇遂良出身名门、求拜名师、书法风格的形成、书法之美,他的书法对当时及后人的影响和禇体书法体系给后人留下的遗憾进行了客观的阐述。

[关键词]书法创作;原点;基石;线条;审美特征;结构;笔法

褚遂良是唐代中国书坛代表,也是当代中国书坛公认的楷书创作的杰出人物,这是无可置疑的。据史料记载,《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其特色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示褚,让他鉴别真伪,他无一误断。可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这足以证明,褚遂良不仅鉴赏水平得到了当朝皇帝的首肯,更是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成功书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唐代书风增加了许多可以评说的话题,也为中国书法中的楷书创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借鉴元素。

自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随着政治、文化与经济的复兴,书法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我们细观中国书法史,汉魏时,艺术风格过于质朴;到两晋,又太变幻莫测;宋人书法又以老成为主;而元、明、清的书法,似乎每况愈下。只有唐代才在书法中表现出典雅、华贵、丰满和清韵的成熟美。每当我们面对唐人书法作品时,不禁惊诧于唐人书法的完整性与典型性。唐代书法家因此和晋朝书法家一起,被后人称为“晋唐传统”。在这个传统中,褚遂良占有异常重要的位置。从某个方面来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人都大。

由此可见,褚遂良是中国书法史上值得认真评析的重要人物之一。解析他书法的创作走向和风格追求,既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唐代书法精英人士释读传统和变革创新的心理,又能充分地理顺唐代书法审美转折的脉络,还能为“风格塑造”这一重大命题找到相当明晰的朗读思路。于是,在品味褚遂良书法的同时,试谈褚遂良书法的历程和感悟。

文章图片1

图1

一、名门宗师——褚遂良书法创作的原点和基石

隋开皇十六年(596),褚遂良出生于名门贵族,其父褚亮时任隋朝东宫学士,与虞世南、欧阳询为好友。大业十三年(617)七月,薛举称帝,其父褚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则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

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建立唐王朝,其后派遣李世民平定西凉割据势力,最终取得胜利,薛仁杲投降,被押往长安处决,而他手下的人被收编在李世民的麾下,褚遂良就这样入仕李唐王朝,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起初,褚遂良在秦王李世民那里做铠曹参军,李世民对褚遂良怀有好感。

武德四年(621),唐高祖命李世民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并且允禇亮在洛阳开府——天策府。同年,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其中有18名学士做他的国事顾问。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便是其中一员,主管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的学识与日俱进。尤其是书艺,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更是出类拔萃,且具备了欧、虞二人所不具备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名望。《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记载,弘文馆的日常事务,就是由褚遂良来管理的,人们称他作“馆主”。

武德九年(626)六月,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随后被立为皇太子。八月,唐高祖禅让皇位,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下诏在隋末战乱时期的战场修建庙宇,以纪念功业,为死难战士祈福,由褚遂良书碑文。

贞观十年(636),褚遂良出任起居郎,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贞观十二年(638),虞世南逝世,魏徵将褚遂良推荐给李世民,太宗命他为“侍书”。

李世民曾广泛收集王羲之的发帖,褚遂良可以鉴别出王羲之书法真伪,使得没有人再敢将赝品送来邀功。唐贞观十五年(641),褚遂良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李世民每有大事,几乎都要向褚遂良咨询。

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以谋害魏王李泰之罪被废,太宗欲立李泰,而褚遂良与国舅长孙无忌则极力说服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即唐高宗)。

贞观十八年(644),褚遂良以黄门侍郎的身份开始参与朝政决策。随后,他被皇帝派往全国各地,巡察四方,直接可以罢黜官吏。

贞观二十一年(647),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去世,他不得不暂时回乡守孝。贞观二十二年(648),褚遂良又被起用为黄门侍郎。同年九月,被提升为中书令,成为继魏徵之后与刘洎、岑文本、马周、长孙无忌一样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臣。

因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又是皇上的“爱卿”,褚遂良为自己习书铺开了一条广阔之路。在古代,玩书画均是皇上和朝中重臣才玩得起的。对褚遂良而言,他在习书道路上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一是出生名门,二是朝中重臣,三是有欧、虞两位中国书坛的楷书宗师,这样他才有条件研习多种字体并结合运用。他初学欧阳询,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唐初四大楷书家”之一,人称“禇体”。

《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两者一个峻整严饬,一个空灵飞动,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褚书的新规范一出,天下尽相学仿,成为一时风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虽然褚遂良人已过世,官爵也被剥夺,但其名望不减,并以其率直的人品和遒媚飘逸的书品被后人传颂。

观中国书法史,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渡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文章图片2

图2

二、遒媚飘逸——褚遂良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点线面的艺术,离开线条的审美谈书法艺术,那是无稽之谈。也可以这样说,书法是以线条审美为基础的艺术。作者以线条为基础来释放自己的情感。书法最初是线条审美,最终是建立在线条基础上的情感审美,没有线条审美为基础,情感审美就显得虚无空白。当然,不是所有的线条都是书法线条,比如几何图形、测绘图表等线条……只有用传统毛笔书写,符合传统审美习惯,具有书法审美特征,能够给观者带来愉悦的美的线条,才能经久、耐看、有味道。品味褚遂良的书法线条,已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质柔而有韧性

褚书线条看上去有弹性、有张力、有韧劲,温和敦厚,不会一折就断、一敲就碎,而是有强劲的生命力,既有粗犷的,也有灵秀的,但力感一致,有审美的扩张性和无限延伸的审美想象空间。我们在《雁塔圣教序》中可感悟到。

(二)质厚而有密度

褚书线条看上去有质感、有重量、有黏性,有沉甸甸的厚实的感觉,不会一吹就飞、一拎就起,也不会一推就散,而是有实质的重量感,这种厚实的感觉为静态审美提供持续的支撑力,使线条的细小精微处不会显得单薄而纤弱,书法的安静肃穆之气即源于此。我们在《孟法师碑》中可感悟到。

(三)肥而不臃,细而不弱

褚书书法线条雄劲浑厚。线粗壮肥厚时不显得臃肿,细小精微时不显得柔弱,并且这种粗细可以因需要而随时转换,既要在同一线条中有变化,也要在同类线条中实现变化,使线条显得极其丰富。我们在《阴符经》中可感悟到。

(四)刚柔相济、流而不滑

褚书书法线条,既有刚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的一面,是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是形柔而质刚,是流动中的刚性美,刚劲中的柔和美。线条在运动过程中有它柔的一面,通畅而不流滑,灵动而不任性,天真而不做作,并在柔美中彰显其刚性的一面。我们在《雁塔圣教序》中可感悟到。

(五)曲中有直,直中见曲

褚遂良书写的线条不是简单的曲线或者直线,直线中有曲线,曲线中有直线,书写的任何一条线都是直线与曲线的统一体,有时看似直线,实则曲线,看似曲线,实为直线组合。怀素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描述的就是这种线状,我们在《伊阙佛龛碑》中可感悟到。

(六)起伏跌宕,轻松自然

褚遂良书写的线条是运动的线条,线条运动是有节奏的运动,这也是线条本身的运动特征,这个过程要与大自然的运动规律相一致,运动的快慢与它的频率和幅度有关系,但不能突破自然规律本身的度,也就是运动过程既要轻松,也要自然,而不是扭捏作态、设计制作,蔡邕所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个中所味,既是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线条本身之要求。我们在《千字文》中可感悟到。

文章图片3

图3

三、体态多变——褚遂良书法结构及笔法的特点

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但也有个例。褚遂良以其妍媚为主、体态多变、宽绰、变长为扁的结构特点,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了伏笔。

褚的楷书笔法和结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端正、灵动、宽绰、遒美的结构,并不僵化和程式化。这些从他的用笔和结构两方面都有所表现。所谓用笔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换锋等方面的灵活多变,导致结构的婀娜多姿。褚书善以行入楷,呼应连贯,行书笔法的渗入,加强了点画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连带、遥接、顿挫,使孤立的点画互有往来,生机盎然。

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形而服务的。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有一种抽象的美。

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褚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 飞动之美。

这种飞动之美来自何处?显然,褚遂良比起欧阳询或虞世南都更富有艺术天赋。也就是说,在他的艺术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种智慧的流露。袁中道在《珂雪斋集》卷一《刘玄度集句诗序》中说:“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此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倍为人所珍玩。”在褚遂良的书法中,的确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由“慧黠”而带出的流动之美、舞蹈之美。他在用笔时就像舞蹈家灵敏无比的脚尖,纵横自如、卷舒自如。在轻灵飞动的连续动作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美的造型。在褚遂良那细劲、遒婉的线条中,有一种神融笔畅似的适意,悠悠地流动于指腕之间,落实在点画之间,从而体现作者刚正、耿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禇遂良的书法表现的是一种风度,一种最微妙、最飘忽的心情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褚遂良的作品时,我们便要惊讶于这些作品没有一件不是杰作,它们自成一个世界、一个整体。当褚遂良将他的书法艺术推向最高峰时,他便以这种种的美建成他的书法境界:没有一点铺张,一切都是那么单纯、自然和平静,并不要求艺术有意想不到的强烈的刺激,用笔、风格、线条都有新奇的效果,它不过是在纸面上以笔锋展开一种优美至极的舞蹈。它的妙处就在于潇洒自然,既不仓惶失措,也不锋芒毕露,让人觉得只是一种为之微笑的境界,以及一种精致的趣味。

在我们研究褚书过程中,不可忽视褚书的以下三个特点。

(一)端庄而秀丽

这是褚书至今深受大家喜爱的第一大特点。端庄是以其超越的结字能力为前提的,褚书无论何碑何帖都非常自然地表现了严格而和谐的结构,方正庄严,富有庙堂之气;笔画组成毫无牵强附会,端正匀称,有出水芙蓉之姿;秀丽是其才情的表达,褚书瘦硬而灵动的线条辅助在方正严谨的结体上真是大秀美,而平正中时时流露出神出鬼没的犀利,把血肉筋骨与作者内心的儒雅之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似潺潺清泉淌于茂林修竹,若茁茁青松挺于崇山峻岭,像含情脉脉淑女之回眸一笑。

(二)流畅而凝重

褚书在解决这对矛盾上可谓彰显了才华,恐怕也是至今书坛依然受到尊崇的原因。褚书除早期的《孟法师碑》以欧法居多,凝重厚实为主要特点外,其余碑帖都带有自然流畅、凝重沉着的褚氏风格,是褚书成熟的标志之一。不雕不饰、不拘小节、灵巧空明、神采飞扬、出入自由,大气开张、凝笔聚墨、宜长合短、盼顾有度、提按分明。流畅而不失为荒唐,凝重而不失为拖沓。我们在《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特别是两个墨迹本《大字阴符经》和《倪宽赞》中都能感受到。

(三)直率而多姿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给人以直率的感受。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构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受北碑的影响,而且在运笔和结构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地吸收创新、化为己用,使书法作品呈现多姿之美。

正如李宗翰评曰:“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发,风规振六代之余,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之作。”

文章图片4

图4

四、重书轻言——褚遂良风格构成和遗憾

褚遂良在风格创立上的一贯执着,使其书法雅俗共赏,端庄秀蕴,瘦劲精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褚遂良书法的基本特点有三:首先,风格表征方面“清远肃静”,所书作品具有一致性,前已评述。其次,从楷书深挖细掘中固定一种形式语言。即把“欧虞”两种的方正稳实加以“二王”融合一体而成架构。这种架构有法度规矩之相,也有魏晋飘逸之姿,是唐楷创作之一景。再次,书写时的气韵,能将楷书的特质在特有的支点上打通,将萧散和神韵等内在要素在一个平面上实现语言的交流,使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萧散,真可谓平整中有险绝、瘦劲中现风度。这是他最为可贵的地方,其楷书风格塑造的更高支点也在于此。

翻开历史,褚遂良的书法无疑是中国书坛的重要坐标,他已有明晰的风格建树和风格走向,对当代人来说,这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褚遂良在强化风格特征的同时,也必然有负效应。

风格如同一个人形象的恒常性。在表述风格的古贤语录中“闻其声如见其人”“观其形即察其神”“形神如同一辙”等皆表述了“风格”的可辨识性。也就是说,风格如同形象标识,一望而知,定型定势。在书法史上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康有为,他们在强势展示自己的风格时,也几乎同时表现了自己的软肋,如王羲之的文弱、颜真卿的肥重、苏轼的扁压、康有为的粗率。

文章图片5

图5

文章图片6

图6

文章图片7

图7

文章图片8

图8

褚遂良的书法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性情的表现。也就是说,在他的书法艺术之中,既可以看到他所处的时代的风气,也是他那个阶层的贵族气息的展示,同时,也可以感觉到他那种可以称为“唯美”的审美态度。作为政治家,在他身上体现了艺术家的气质。遗憾的是,褚遂良除留下珍贵的墨宝之外,在书法理论上却没有留下宝贵的论著,以致我们很难了解他的书学主张。对我们研究其人其书,不能说不是件憾事。

当然,风格的建树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书法史上能有“风格”之评的书家寥寥可数。风格之双刃色彩,有时能造就杰出书法家,有时又制造恶俗书风。其实,名家和大家只是一步之遥。凭借书风、优良品质、综合素质,禇遂良已具备了中国书法大家的资历和素质——他是中国书坛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大家。

对于禇遂良的评价,目前只是一种暂时着墨。因为笔者才疏学浅,手头资料并不丰富。但我相信,艺术的发展轨迹既有一定的指向性,同时也有可变性,关键在于“思维”的介入和思想的深度。褚遂良本身就是中国书坛难得的“书法家”,他以“清远萧散”在书坛立足并对后人产生深刻影响,如后人能更多地发现他书法的精品,挖掘其书法理论,在弘扬传统书法经典的当代,褚遂良的书法将成为中国书坛一座永恒的丰碑。

清远萧散一大家——褚遂良书法艺术管窥

文/甘清泉1 陈 琼2 黄 野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