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乡铜井---西汉凤凰刻石

 新用户6167E0Vx 2023-03-09 发布于山东

晚清进士袁炼拓片(1844年)

    在沂南县铜井镇三山沟村东南方向,有一组向阳面仰倾的裸岩裸岩上刻有一组凤凰图像,并有附刻文字该刻石刻于西汉元凤年间(公元前80年至公元前75年间),是我国现存的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石。目前这组凤凰石刻已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组凤凰画像题有“元凤”“东安王钦元”等字样,藏于深山已有千年之久,直至清代才有人注意。沂南县之名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真正确立版图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裸岩凤凰石刻像所在的山系,清道光《沂水县志》没有记其名称,仅把西部最高峰记为“虎蹲顶”(今名虎屯顶)。但清末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在记载凤凰刻石时都明确冠以“鲍宅山”这一地名。由此可知,至迟在清中后期,凤凰刻石所处的山体叫做“鲍宅山”是没有疑义的。“鲍宅山”三字甚为蹊跷,“鲍宅”是什么意思?“鲍宅山”是讹传还是谐音?目前还没人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画像内容

    现在,这组裸岩的其中两块石头上,以线条阴刻方式分别刻有一大一小两只凤凰。较小一石高约55厘米,宽约50厘米,刻画一鸟形图像,图像宽24厘米,高30厘米,高冠、大尾、长腿,两翅呈展开状,图像左上角刻”二字较大一石,高约150厘米,宽约140厘米,亦刻一鸟形图像,图像仅宽12厘米,左侧分别刻“三月乇日凤”、“东安王钦元”及“元□”等字样从石刻画体量及形态判断,较大一图为雄性“凤”,较小一图为雌性“凰”。雕刻技法是在原生粗糙石面上施阴线刻,构图简单疏朗,显出古朴的原始趣味。

 袁炼拓传

    鲍宅山凤凰画像备受晚清、民国及当代学者的关注美术史论者也多提及此刻画像。鲍宅山凤凰画像是什么时候发现并以拓片形式流传于世的,尚没有明确说法。但有资料证明最晚是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沂水县进士袁炼访得后拓赏而传播于世的。

   袁炼,字冶池,清代沂水县袁家庄(今沂水县许家湖镇袁家庄)人。袁家是沂水县“高刘袁黄”四大望族之一,袁炼与其长子袁振瀛分别考取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科和道光九年(1829)己丑科进士,民间誉称父子进士。袁炼勅授文林郎,官历国子监助教,奉天府新民厅抚民同知。袁家庄与鲍宅山凤凰刻石处直线距离不足18公里,他对鲍宅山凤凰刻石当早有耳闻。道光八年(1828),沂水县南乡刘家店子(今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村)二十三岁的刘像久应乡试未果,到袁家庄附馆,师从已中举待考进士的袁炼。袁炼从刘家口中得知鲍宅山一带的文化故事也是有可能的。可以说,袁炼是发现并拓传鲍宅山凤凰画像的第一人。(文字由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临沂市政协文史工作顾问、沂南县诸葛亮研究会会长李遵刚同志提供。)

(哈同花园槅扇雕刻图案)  

(铜井镇三山沟    杜昱葆摄)



《泉乡铜井》讲好铜井故事。这里有我的故事,你的故事,大家的故事,一起汇集成铜井故事。

微信号:qxtongjing20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