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治病选方串讲

 君子乾乾50duz4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经典天天学,天天学经典,今天晚上咱们先不讲这个康平本《伤寒论》,今天我们来聊一点重要的话题,我们来讲讲治病是如何去治的,我们说理法方药,理法方药理很重要,那么法也依然重要。我们一直在讲说中医治病,有很多法,但是大的法是八法,八法当中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我们仔细去琢磨,仔细去琢磨,吐法我们现在很少用了。汗法还用,下法也用,和法也在用,那温法清法也在用,补法也在用,那么消法和下法,也都差不多,那么还有了?我们现在一直在说湿气重,普遍湿气重,所以又多一个燥法,当然与燥相对应的就是润法。

首先对中医来讲,不太好驾驭的就是汗法,其他的还好,就是汗法,很多医生驾驭不了,不怎么使用汗法。往往把一些个需要汗法治疗的这些病人都撵到了西医那里,但实际上汗法,又是最简单可驾驭的,只是我们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说我们害怕提到汗法,就不得不提我们这两天一起学习过的桂枝汤。桂枝汤我们说是属于太阳中风,风为阳邪,首先伤害的是卫分,就像太阳伤寒,它为阴邪,伤害的是血分,它是不一样的,或者说营分,我们叫营分卫分,或者说也叫气分。

那么之前,我也跟大家讲过,桂枝汤本身它最早的名字,并不叫桂枝汤,而是叫小阳旦汤,阳旦阳旦,它是太阳初生的意思,是生机勃勃的意思,像我们春天一样,是万物复苏的意思,是初暴嫩芽的意思。它了内可调中,外可解肌,所以,我们解表可以用桂枝汤,我们治疗很多的内伤杂病也可以用桂枝汤,桂枝汤是我们伤寒方第一方。

说到桂枝汤是小阳旦汤,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小阴旦汤。那么小阳旦汤和小阴旦汤的区别,仅仅只有一味药的区别,也就是把桂枝换成了黄芩,把辛味的桂枝,换成了苦味的黄芩。仅此一味区别,就变成了小阴旦汤,一个是辛温解表,一个是苦平敛阴,所以说的话,它们一个是温阳,一个是敛阴。一个是辛开,一个是苦降,方向的不同,纵有数味,十数味药,这个方子里边,但是主要的药物,或者我们称之为中药,也就是说率领作用起率领作用的药物,不多,就那么一两个,桂枝汤,主要是桂枝。那么黄芩汤?主要是黄芩。阳旦汤和阴旦汤的区别,就在桂枝和黄芩的区别当中,所以说的话,仅此一味药的变化就一个阳一个阴。

居住在北方的朋友们特别的清楚,在寒冷的冬天。那么向阳的一面,下点雪很快就融掉,融化掉了,可是像背阴的一面,就是它这个雪,就好多天都化不了。那么我们也知道说在同一条街上,南边和北边同样是商品房,同样是门面房,但是租金是大大的不同,坐北朝南的它就贵,坐南朝北的它就便宜,便宜很多,这其中都是在提阴阳,所以说我们学医,首先要明白的是阴阳,阴阳都是气,气血也都是气,营卫也都是气,你看我们说阳气阴气,我们说营气卫气。包括血也是血气,都是气,如果非要说中国文化的一个,只用一个字来表达中国的文化,我想中国的文化应该是气的文化,我们说一个人有没有气场,我们说一个人有没有气量,我们说一个人有没有气质,我们说一气生百病。我们说药气,我们说病气,处处都在提气,春天万物复苏,是什么使它复苏,是气,春风是气。夏天万物茂盛,万物生长繁盛。是什么使它繁茂的生长?是暑气也是热气,或者我们叫火气。秋天万物开始凋零,然后把气全部都聚集到果实上,然后杆就全部的枯萎,有点类似于我们人,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下一代。然后,自己就慢慢的退休,慢慢的退出,生活圈慢慢的只在自己小区活动,慢慢的只在自己家里边活动,慢慢的只在床上活动,慢慢的被挂到了墙上,都是气使我们生长壮老矣已,气是春夏秋冬。

万物生长靠太阳,可是,山越高就越冷,为什么山越高越冷?山越高不是离太阳越近吗?不是紫外线越强,为什么越冷?海拔越低不是离太阳越远吗?为什么还热了?整个东南是比较温暖的,可是整个西北都是比较冷的,因为西北地势高,那东南地势低。我们只知道东北很冷,因为,到冬天的时候,太阳往南走了,相对的,东北的日照的时间就比较短,而且太阳是斜照的,斜射到东北的,所以说东北有点冷可是你要知道东北的中午温度是不低的,只是昼夜温差很大而已。而且东北那么冷,为什么东北还是粮食的主产地。为什么粮食主产地不是新疆西藏,因为东北地势低,对为什么地势低和地势高,就不一样?因为地势海拔比较低,地气就会多一些,海拔比较高,天气就会多一些,在黄帝内经当中讲,天不足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就是在讲这个事情,阳多了,阴就少了,阴多了,阳就少了,那么海拔低,为什么会暖和?按理说海拔低离太阳就会远,不管它是直射还是斜射,因为海拔低,气就比较浓,海拔高气就比较薄,空气比较稀薄,那海拔低,空气就比较稠密,稠密的情况下就会热。稀薄的情况下就会冷,这也是我们中医当中讲的。气有余便是火!气有余,便是热气有余,便是暑。暑也好,热也好,火也好,或者热再多一点,气再多一点,就是堵,阻塞不通。所以我一直在讲,寒和热不过是虚和实的外现。寒和热的根本,是气的虚与实,不管是阴气还是阳气,不管是卫气还是营气,不管是气还是血。

那么在治病的诸法当中,首先必须搞明白的是,汗法在干什么?汗法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驱邪外出,为什么是驱邪外出?邪是什么?六气是邪气吗?六淫是邪气吗?寒气寒到什么地步算是邪气,风刮到多大算是邪气,与此无关,只与具体的个人和天地之气的交换有关!那么虚人腠理不密,容易伤风,伤风之后,我们疏散风邪的同时要补虚,如何去补?就是桂枝汤。

那么对于身体不虚,寒邪又特别强,出现了邪气,正邪交正,出现了体表的阻滞不通的痹症。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解决它,就会用到了麻黄汤,如果正气不足,寒邪又很强,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用到葛根汤。桂枝汤,一边补虚,一边疏散风邪,如果我们用的稍微晚了一些,特别小孩子出现了,风邪本来是阳邪,出现了伤阴的局面,那么我们常说西药有点机械,有点类似于化学,当然也有一些物理在里边,可是中医,更多的是物理。风,或者我们叫气的运动,它就会加速蒸发的速度,就像我们洗完衣服的晾出来要是有风的地方,它就干的快,像温度高的地方它就干的快,也就意味着我们如果说伤风了,特别是有热的话,极容易伤津液。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就应该使用桂枝加人参汤。

如果说我们得的是风温,伤了津液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桂枝加人参汤,它恐怕还不是很到位,因为风为阳,温也是阳邪,两个都是阳,我们可能需要把桂枝去掉,要换做黄芩,也就是所谓的阴旦汤了。所以说我们在处理疾病的过程当中,想到的全部都是阴阳,想到的全部都是虚实,想到的全部都是寒热,想到的全部都是燥湿,当然也需要判断病位是表里是上下。

那么刚才我们也提到说。如果,是寒邪所伤人体?极力抗邪出现了,表部的气的瘀滞,组织不同,邪气与正气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对峙的状态,而且伤寒要伤的比较深,它没有那么表浅,已经伤到营分或者说血分,那这个时候,我们要使用力量更强的麻黄汤来解表。

但是相对,它的内虚没有那么大,我们就不需要去使用生姜大枣去呵护,解决里边的内虚问题。麻黄汤当中的麻黄,麻黄汤过去也叫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反而叫大青龙汤。在这个《汤液经》当中。麻黄发汗的力量非常强,但是麻黄的性味在《神农本草经》当中记载,它是苦温的,苦温主要针对的是寒湿。

人体当中的气在集结到边境线上体表驱邪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寒邪。气遇寒则会变成水,变成湿,那么体表的寒和湿如何去解决?要靠麻黄,麻黄是苦温的,苦针对湿,温针对寒。桂枝再给它加把劲儿,辛温助推一下,甘草断后,杏仁一个甘温的药,我们常常说苦杏仁,苦杏仁,这是后世的说法,本身在《神农本草经》当中记载,杏仁是属于甘温的,杏仁其实趋向于和甘草一样,都是甘的,趋向于扶正,它的温和桂枝的温和麻黄的温,它们温到了一起来,主要驱散寒邪。杏仁,在麻黄汤当中用70个,那我们就称一下药斗子里面的杏仁70个,70个是多少分量,当然我们现在进到杏仁都是一半,破开了的,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拿140个。

那么一百四十四十个半个新人,我们称一下他分量,我们会发现差不多和桂枝的剂量是相同的,麻黄汤中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也差不多二两,当然杏仁用到三两可不可以,也可以。有的人担心麻黄过于枯燥,会伤人体的阴液。我们现在的杏仁去了皮了,炒过了去了尖儿了,力量略显薄弱,我们用到三两四十五克是可以的,杏仁是无毒的,尤其甜杏仁更无毒,我们炒菜我们一盘儿一盘儿吃,做药我们就有点太过于紧张了,不敢用,当然我们现在进甜杏仁不太好进?药典上规定是苦杏仁,苦杏仁也无所谓,我们说的去皮尖,说的是打的皮肉分离。打碎的意思并不是要把皮尖去掉,因为毒性在皮上和尖上,古人讲的毒性就是药性,而不是今天的我们一提到毒,好像是害人的。砒霜都能用来治疗很多疾病,特别白血病。什么是毒性,毒性就是它的药性,就是它的偏性。就是它的个性!

善于用人的人,每个人身上只有特点,没有缺点,没有优点,只有特点,我们用他的特点,对,我们不要用有色的眼镜区分,这是他的优点,这是他的缺点,我们不要用有色的眼镜区分,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我们只需要去看,他们是不同的人。用药也是如此,在中医的眼中,没有哪个药是有毒的,真正的医生眼中没有哪个药是有毒的。在《神农本草经》当中,虽然把药物分成三品,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用来养生,或者,养天性。中品能用来养性性命,或者说上品的取自于天,中品的取自于人,下品的取自于地,我们总是形象的去说。说下品是有毒的,不能够久用,但是用来治病的药,谁又会去久用?这是一个,再一个是说下品的毒,是指下品的药,偏性比较大,是指下品的药比较霸道,是指下品的药比较有个性,而不是说下品的药都是烂药,不能用。那你纯粹拿一些个药食同源的东西,你去治病那能治的了吗?很多人来不来就问,你给我搞个药膳,给我搞搞个药泡个茶喝。生病了要吃药的,吃食品不行的!

国之大事为祀与戎,一个是要文化,宗教,另外一个是要精湛的技术,各行各业360行,祀与戎,狭义上讲就是祭祀与军事,广义上讲就是文与武,就是文科与理科。我们学习中医也是如此,非要说中医是文科。也不要说人家现代医学是理科,非也,中医是文理都在里边的,否则它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医学。

那么汗法当中我们还有比较常用的,像表寒里热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的越婢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温病代表方越婢汤,实际上它不是受了温邪,而是说它由于表寒不能够及时的解决,造成了里边的气郁化热,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用越婢汤,千万不要以条文的读法,去认为越婢汤是治风水的。

再一个,我们治既中风又伤寒,用麻桂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我们要灵活去用,还有表寒里热比较严重的,《伤寒论》中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也不要局限于非得要有内饮,只要内外兼寒就可使用。换句话说,它内饮是如何形成的?

是因为人体体内的气受到了强大的寒邪侵袭,就像天空中下雨,就是热气遇到了,冷空气变成了雨滴,下雪也是如此,还有看风是怎么来的?风其实是气流,为什么有气流?因为有寒热之气的交流对峙,只要有寒热之气的这种交换,就会形成气流,这也是风的产生的原理。那么在太空它是真空的,它不能说绝对的一点气没有,为什么叫真空?就真的是空,啥都没有,就是空气稀薄,到了99.999%,那这种地方,它是一定没有风的,为什么没有风,它形不成气流。

还有提到葛根汤。葛根汤也是比较强悍的一个治疗风寒的,一个无汗的一个表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子,但是它也有很多的滋补津液的地方在里边。

还有柴胡桂枝汤,它是有实有虚,半实半虚,或者虚加实,或者叫太少两感,或者说有太阳的问题,也有这个少阳的问题,那么柴胡既在里边解决实的问题,柴胡推陈致新,桂枝了在里边起这个补的作用,解决虚的问题。还有寒邪特别强大,人体又特别虚,导致好些人,感冒了却不发烧,但是很难过,很冷体温连36度都上不去,这种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还有湿热在体表比较严重,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是太阳阳明合病,我们可以用到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解决体表的湿热。我们一旦明白了这个方子能够奏效的原理,一旦明白了人体疾病的核心病机,我们在风和病的匹配当中,匹配的非常精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起到覆杯而愈的效果。

还有和法的一些办法,和法的代表方剂不只是小柴胡汤,桂枝汤就是一个和法的代表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和法的代表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是和法的代表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是和法的代表方剂,旋覆代赭汤也是和法的代表方剂,还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也都是和法的代表方剂,包括大柴胡汤也是和法的代表方剂。那七个方剂需要去滓重煎的,去滓重煎就是要浓缩药液的,不是要药渣子重煎。实际上,广义上来讲,所有的方子全部都是采用和法,这些在后期会详细的为大家解释到。

那么温法当中,比较有代表的,像四逆汤,四逆汤必须得用生附子,不能用泡附子,泡附子和生附子是截然不同的,包括真武汤,包括当归四逆汤用25颗枣,包括吴茱萸汤,吴茱萸虽然不好喝,但是吴茱萸汤效果是极好的,特别是治疗由于阴寒导致的头痛,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谓的厥阴头痛,它可以散寒止呕,名不虚传。张仲景的理中汤也是一个温法

那么关于清法,比如说仲景笔下的栀子豉汤,这个方子很多人不用,因为就两个药瞧不起,但实际上,非常好用,它自解决一些风热感冒比较严重的人,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附子泻心汤,还有黄连阿胶汤,都是清法,茵陈蒿汤也算清法,白虎汤也算清法,竹叶石膏汤也算清法,麻杏石甘汤也算是清法。有的人说,麻杏石甘汤是太阳温病的代表方。还有桔梗汤,在这个新冠刚刚放开,很多人阳了刀片喉的时候,桔梗汤就派上了用场。桔梗汤也算是一个清法,那么还有一些后边会讲给大家听。

那么针对湿证,我们说湿证是最头疼的,不能发汗,不能采用下法,也不能够采用利湿的方法,利尿的方法都不行,那怎么办?芳香化湿也是一种办法。那直接燥湿行不行?我们衣服晾出来,晾在一个潮湿的地方,尽管通风,尽管温度很高,但是衣服还是潮,还是干不了,就像南方非常湿热,衣服晾出来干不了,需要干的快,不只是要通风,而且要干燥,而且温度高,这样才可以,所以说湿气重,我们就需要使用燥法,燥的办法,像经方当中的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就属于燥法,当然了还有非常有名的,这个温病的三仁汤,也是很多人使用的比较多的。也算是一种燥法,三仁杏蔻薏苡仁这个方子,偶尔夏天的时候我也会用到。但很多时候我是选用经方的,后世方基本上很少用的,但后世方毕竟也是上学学过的,有些经典方还是很好用的。比如二陈汤,四君子汤,保和丸,清气化痰丸,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我们今天的人,真的是吃饱了撑的,越鞠丸,使用的几率还是蛮大的,但我更多的还是喜欢仲景的方子!比如说厚朴麻黄汤就是属于燥法。

那么与燥法相对应的就是润法,特别是北方春秋两季特别的干燥,的确有一些人,就出现了燥的一个问题,仲景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的方子,比如说非常有名的麦门冬汤就是润肺的,当然关于润的方子,我们说温病家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说,风寒暑湿燥火,仲景是全部论及到了,但是温病学它专长论温病,它是《伤寒论》的一个分支,一个延展,但是温病与《伤寒论》不能够相提并论。我们也不能把温病学一棍子打死,觉得没必要骂温病派,也没有必要骂西医,因为人家毕竟历史很短。不成熟是很正常的,你骂他干啥,没必要,而且温病派有些方子也比较好用,像沙参麦门冬汤,增液汤,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等。

但养阴润燥的经方当中也有很多,像麦门冬汤,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也都是很好的养阴的药,就是说你不学温病,光学伤寒也够了,但是说,温病的方也不是纯粹不能用,毕竟也是先人们努力创造出来的,那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那么我们首先学经典,那么学完经典有其他精力,我们再学学旁的东西也不为过。

那么关于补的话,理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包括天雄散,天雄散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子。但是很少有人去使用天雄散,实际上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天雄散这个温阳益肾的功效是极强的,我们应该去学会使用它,当然天雄散就是散剂,你别搞成汤剂去使用,该散就散,该汤就汤,你像五苓散也是散剂要用散,散剂和汤剂也是不一样,你像我们本来就是去湿去水的,你散剂肯定去的比较好。

像泻的方子的话,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后世也有一些发挥,比如说,治疗儿科的宣白承气汤都是极好的。经方比如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那些祛瘀的,活血化瘀的,抵当汤,抵当丸,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大黄庶虫丸都是蛮好用的,就是说我们完全没有后世的一些东西,我们单纯的紧经典当中也是够用的,只是说后世的一些东西,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是可以去选用的。比如王清任的逐瘀汤类方!

那么今天晚上,我们就谈这么多内容,我们学习康平本《伤寒论》,需要使用一年的时间,去消化它,去学习它的理论,去学习它的实践,去具体操作,让我们能够运用于我们的临床的诊治当中,大概的一个框架,就是我们要遵循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这样一个路数,一直学下去。在其中,我们一直会谈到的就是医理,一直会谈到的是治病的大法,一直会谈到的是各个方子的一个组织的方向,一直会谈到的是每一个药的药性,让大家能够不只会简单的用某个方或者某个药,而是从一个更大的更高的这样一个角度和维度去学习,这个千古中医临床第一大经典《伤寒论》,让大家着实能够在我们的临床的整治活动当中拔高一大截。那么学好了康平本《伤寒论》之后,我们再去看后世的各种书籍,我们就不容易迷路了,因为我们主干道,我们中医的灵魂,中医的珠峰都登顶了,那我们再学习其他的就一览众山小了,希望我们都能够一路走到底,把经典读熟了,把经典学通了,把经典用活了,让我们临床诊治的全部过程,符合《伤寒论》的整个理法方药的这样一个核心的精髓的东西,我相信通过一年的学习能给我们增加不少,作为中医的那一份自信,那一份自豪,那一份对中医的热爱,能够大大的增加,也能够为我们每个人,增加更多的学习中医的动力。

悟透伤寒不只是会看病,我们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真正会治病的高手,实际上,家庭关系也会处理的很好,那么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也会处理很好,因为你懂得什么是和谐,因为你更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你会更加从容不迫的去应对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种种,今天晚上的课程,我们就讲到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讲原著,但是每句话又都没有离开原著!

(2023年3月8日李老师讲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