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如风]汉唐时期垄断中国边塞贸易的民族,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3-03-10 发布于吉林

趣知史馆   2023-02-26 23:12   内容来自快资讯>故事板块

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我国就与中亚等国之间展开了交流,也就是从汉时起,原先未经开发的西北边陲便很快兴隆了起来。

不过,我国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虽然很大,但它却长期掌握在其它民族的手里,特别是曾经擅长贸易的粟特种族,更让我国又爱又恨。

粟特人是古代中亚民族之一,长久以来,他们都控制着那条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粟特人就是活跃在中亚贸易中转站上的获利者,他们曾经建立了许多绿洲城邦,为的就是能和中原进行良好的贸易。

粟特人虽然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能手,但是他自始至终却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就造成了粟特人长久处于分散状态。不过,也正是这样一个分散状态,才得以带动了中亚乃至西亚的经济发展。我们知道,粟特是一个具有商业特性的古代民族,他们擅长的就是贸易交流,也正是由于他们这个优良的优势,才得以让他们在中亚立足。

在两汉时期,西域曾经出现了一个康国,而这个康国就有大量粟特人,故而,康国也是一个擅长贸易的国家。

在汉时,康国与中原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他们甚至也与西亚进行贸易往来,并与西亚诸国取得了联系。

粟特人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他们在长久的贸易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他们以经商闻名,故而,粟特人也多是豪商大贾。

史载康国粟特:

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

由此可见,粟特人的确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他们作为丝绸之路中转站上的古老民族自然是名不虚传。

既然粟特人善于经商,那么它与中原的关系怎么样呢?和周边列国一样,粟特人虽然重在贸易,但是他与中原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

不过,粟特人却在极力地融入于中原,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粟特人的主要贸易活动就是从中原购买丝绸,然后高价销往西亚,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手中的丝绸来换取西亚美玉、玛瑙等产物,因此,粟特人也以善于识宝而闻名。

虽然粟特人以利为生,不过,他们与中原的关系却显得微妙,因为他们是分散的绿洲城邦,所以粟特人需要依附于周边强大的势力,当中原强大的时候,粟特人可以做到顺从无忧,但是一旦中原内乱,粟特人则就不择手段了。

本来丝绸之路是正当的贸易交流,但是随着利益的滋长,粟特人到最后甚至也做起了奴隶的买卖,据史书记载,粟特人曾经还有拐卖中原妇女的举动,这也就是地地道道的人贩子行为。

粟特人为了商业活动可以不择手段,他们会依附于强大的势力而寻求自保,以便自己能够更好地进行贸易活动。

唐时期,粟特人曾经攀附于唐帝国的安西都护,他们甚至利用城主的名号与唐朝的凉州刺史密切合作。为了取信于其它国家,他们也可以利用宗教身份来掩护自己的商业行为,以此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粟特人曾经利用唐帝国胡汉有别的政策来极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们宁肯成为客籍,也不愿成为编户而上交税赋。据唐书记载,粟特人多为富商大贾,他们也多是利用这个政策空隙来谋取私利。

粟特人虽然对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贡献很大,但是他们在中原人眼里仍为异族,故而,中原汉人仍对其多有抵触。

唐时期,身居中原的粟特人甚至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偷税漏税,这就引起了唐朝政府的不满。安史之乱后,粟特人急转直下,因为叛军安禄山曾为粟特人,故而唐朝政府对其民族进行了压制。

唐中期,粟特人利用唐朝政府与回鹘之间的空隙牟取暴利,这更让唐中央政府非常不满。故而,自中唐后,中原人普遍都非常痛恨粟特人。

粟特人自汉代经商,一直到唐朝长久不衰,这其中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它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中转客获利颇丰。不过,这毕竟是一时的。

两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是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陆上丝绸的作用明显缩小。再加上西亚阿拉伯人的兴起,粟特人独立商业活动的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故而宋以后,粟特人便长久地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