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童话——给青少年学生的第二封信

 毕生谈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孩子啊,少时的我很喜欢童话,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那时的我课余经常喜欢读读《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书。当我读到可恶的国王每天要杀死一个少女时,狠毒的王后要毒死白雪公主时,阴险的巫师要把阿拉丁关在地下时,我就抑制不住悲伤而痛哭流涕,当得知他们转危为安时,又不禁欢呼雀跃起来。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很多人爱读童话,是向往童话里的生活,无忧无虑,结局总是那么美好。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说实话,童话里我更喜欢《格林童话》和《一千零一夜》,我读《安徒生童话》要晚得多,而且我至今也觉得前两本书似乎更有趣,但是奇怪的是,《安徒生童话》独特的魅力体现在经久难忘的记忆中。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样深刻,那样鲜明,不同于一般的童话。
有人认为,童话是给儿童看的,就应该像美好的童年那样,来不得半点悲剧。任何有悲剧倾向的作品都不适合儿童。那么我会问这样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么回事呢?为何它如此深受儿童的喜爱?《海的女儿》又是为何流传甚广的呢?童话里的人就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吗?那《丑小鸭》又是怎么回事?如果童话就是儿童世界的抽象反映,那么试问,哪个同学从没经历过困难与挫折,从未经历过伤心与难过?我相信,世上从没有这种人。看来童话欺骗了我们,我们以前看了假的童话。好在,安徒生给了我们答案,童话也有悲有喜,也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有痛苦。说到这我要郑重地向同学们推荐《安徒生童话》,这才是真正的童话,真正反映儿童世界的伟大作品。真正的童话就是《安徒生童话》这样的,在它构建的世界中,不是没有苦难,不是只有美好的结局,而是纵有千般的苦难,故事里的人仍能微笑面对,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即便在除夕夜悲惨死去,但她从未丧失过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她心中一直怀揣着美好的希望,就是因着那么一丝残存的希望,她的死就不全然是悲剧的,她的死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理想的变相实现。
天知道,安徒生从小受过怎样的苦难。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是她母亲的影射,丑小鸭或许也有他本人的影子。他从小被父亲打,被外祖父赶出家门,可是他竟然如此热爱生活,还能写出那样精彩绝伦的童话,真是个奇迹。可以说,安徒生童话反映的就是安徒生的人生。安徒生童话,或者说安徒生的人生,也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借鉴:人不可能活成《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但是,即便我们是“丑小鸭”,也可能变成白天鹅。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热爱生命,永不放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