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导读:忠义人一个个画成图象

 毕生谈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读《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孤儿”一段,脑海中蓦然闪出《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抛开一些历史学家“'赵氏孤儿’纯属司马迁因好奇而杜撰故事”的观点,单纯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来读,深为古人的忠心、义气而折服。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记载:“重耳以骊姬之乱亡奔翟,赵衰从。”这一“从”便是十九年,“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返国。”重耳为晋文公后,赵衰便忠心耿耿地辅佐重耳,赵氏在晋的地位日显重要。赵衰去世,子赵盾代替其父执掌晋政,拥立晋灵公,赵氏在晋国就更加有权。灵公不听赵盾劝诫,越来越娇纵放任。晋灵公杀掉没有把熊掌炖烂的厨师搬运尸体时被赵盾发现,为掩盖罪恶,他变欲杀死赵盾。赵盾准备逃出晋国时,其族人赵穿杀了晋灵公,改立晋成公,赵盾返回京城继续主持国政,但因此落了个“赵盾弑其君”的历史罪名,赵氏在晋的地位开始下降。赵盾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朔继续参与管理晋国事务。出于嫉妒及权力之争,“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家族。”“将作难,乃冶灵公之贼以致赵盾……”虽遭名臣韩厥反对,但屠岸贾依然不改灭赵的决定,“下宫之难”发生。“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但赵朔的遗腹子在其门客公孙杵臼及其友人程婴的帮助下逃过一难,此遗腹子便是被称作“赵氏孤儿”的赵武,后赵武在韩厥帮助下恢复赵氏在晋的爵位。
救助扶持“赵氏孤儿”的整个过程,“信守承诺”“义大于生”等人性的光芒熠熠生辉。
我们且将忠义人一个个画成图象。
(一)程婴:冒死救孤,重义避福。
赵氏遇难,友人公孙杵臼向程婴询问为何未选择死亡时,程婴义气显于语中:“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我”的性命与赵氏的血脉相传休戚相关,“我”便不只是个体的符号,我的生命为了更重要的事业而存在。
救孤行动中当友人杵臼为转移屠岸贾视线而舍弃生命后,程婴佯装小人,揭发公孙仵臼及赵氏孤儿,忍着失去朋友的痛苦,抱着赵氏孤儿 “卒与俱匿山中”,将孩子养大成人。宁愿牺牲自己的名声,也要保证赵氏香火的延续,明于义,重于情,感动世人。
云开日出、鲜花烂漫之时,程婴选择退场。“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当赵武泪流满面叩头请求他不要离开时,他以信任为由,此时选择离开人世是为告诉赵宣子和公孙杵臼自己已顺利完成了任务,没有辜负二人的期望。
忠义大于生命!
(二)公孙杵臼:图谋救赵,以死为易。
作为门客,当主人赵朔遇难时,他没有袖手旁观、落井下石,而是不忘旧日恩情,与朋友商议如何帮助赵氏走出困境。议计、易子、佯报、真死,义重于生。为保赵氏香火延续,此时死成了容易简单之事,以命易之也无怨无悔。
在忠义面前,死是容易的,所以,我先来!
(三)韩厥:忠心劝逃,苦心扶植。
屠岸贾要杀赵朔,赵朔临死前与韩厥言:“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并在景公重病占卜后言及“下宫之难”及“赵氏孤儿”尚存,借为景公冶病之机恢复赵氏地位,灭掉屠岸贾其族,践行了当年对赵朔的诺言。
读至此处,我既有内心豪情万丈,又有因感动而泪流满面。问及友人对“赵氏孤儿”的感受,他言未细读《史记》,但他会唱秦腔:
“忠义人一个个画成图象,
一笔画一滴泪好不心伤。
幸喜得今夜晚风清月朗,
可怜把众烈士一命皆亡
……”
初秋的风,伴着秦腔的慢板,吹过来!

作者简介:

王建红,中小学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中学语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考官。宝鸡市岐山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2003年至今连续18年一直承担高三语文教学及高三班主任工作。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发表或获奖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高中语文教辅资料40余部,参与4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在省内外开展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讲座20余场,曾应邀在宝鸡新闻网作高考专题现场直播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网、人民网等媒体转播

 

由王涛老师主编、王建红老师参编的

《高中生文言文读本——史记》一书已经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