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高中生文言文读本——史记》

 毕生谈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记》呢?这个问题如果要回答,我当然能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过,我为,这个问题或许压根不必被提出,因为我们没有不读《史记》的理由。

“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记》呢?”许多人认为,这个问题很要紧啊,怎么会“压根不必被提出”呢?我可以做个不恰当的类比来说明这个问题。太史公的爸爸姓司马,太史公也姓司马,太史公会问他的爸爸自己为何姓司马吗?通常不会,因为答案显而易见。“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记》呢?”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和“太史公为何姓司马”的答案一样“显而易见”。

然而,显而易见的答案有时候细考虑是能提出问题的,比如太史公姓司马的问题,有较真的人可能会继续问:“孩子为何非要跟父母姓呢?”这个问题也有答案。姓氏是我们先祖所在部族的一大“文化创造”,它是这个部族的“文化基因”。我们血液中传递着这个部族的“遗传基因”,我们的名字中自然也要把姓氏这一“文化基因”传递下去。然而,如果对一个问题刨根问底,这个问题的“底”往往是没原因的,即便有原因,也是“非理性的”。比如,“我们为何要传递遗传基因和文化基因”,这个问题就无法回答。无法回答,其实也是“不必回答。蜉蝣的成虫,生命周期只有几小时,它不吃不喝,唯一的任务就是交配,交配的目的就是“传递基因”。人类繁衍不息,也是在传递“遗传基因”,为什么呢?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如果必然要知道然后才去做,人类似乎早就应该灭亡了。

我为何说我们没有不读《史记》的理由”呢?有人曾问钱文忠教授:“国学有什么用?”钱文忠说:“国学有什么用我真不知道,但是,没有国学,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我可知道。”是的,传承文化基因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但是,不传承文化基因,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待有理由然后才去传承,中华文化恐怕早就断绝了。《史记》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而且是“优秀基因”,这是共识,而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我们必须传承下去,这事不需要理由。

作为中国人,要传承中国文化,要了解中国历史,要熟悉中国经典,这是义务,没有理由。要做到这几点,《史记》又是不可不读之书,这是我们前面反复说过的,可是,人的一生那么长,我们是否有必要在高中阶段来读《史记》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们知道,但是理由未必清楚,且听我细细说来。

语文学科与文学的关系十分紧密,《大学语文》教材的主编王步高先生说,语文学科的一大任务就是继承中华的文脉。《史记》是古代“古文”的典范,是中华文脉的“主脉”。可以说,《史记》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初中的《陈涉世家》、高中的《鸿门宴》《将相和》等篇目都是重点教学篇目,这很可以显示《史记》一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既然《史记》是“文脉正宗”“古文典范”“教学重点”,它自然也是高考试题中的“常客”,2020年的高考全国作文题采用了《史记·管晏世家》中的材料,这既出乎意料,又确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重视古代优秀文化,何来“文化复兴”?因此,高中生读《史记》也就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很有必要的事了。

然而,《史记》一书52万字,篇幅浩瀚。而高中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都用来学语文,更不可能都用来读《史记》,读全本《史记》似乎就有些不现实了,为学生精选出一本符合其实际阅读水平使能看懂、喜欢看、有收获的“选本”的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这本《高中生文言文读本——史记》就是针对这一任务进行的尝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