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释法:“从网购毒蛇被咬致死”案件看“如无则不”的法律含义

 以法为剑 2023-03-10 发布于云南
背景事件
     2022年8月30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了“女子两次网购银环蛇后被咬致死”事件的一审判决文书。
    2018年6月,陕西渭南,转转平台名为“依某”的女孩通过平台联系邵某,先后两次购买银环蛇。7月,依某被银环蛇咬伤,其母亲齐某将她送至医院治疗,后死亡。死者父母于2018年10月18日将卖蛇人、网购平台、快递公司共六个单位和个人起诉至法院,要求六被告连带赔偿171余万。经过三年多的审理,该案判决六被告承担20%的次要责任,三个卖蛇人连带赔偿25万余元,网购平台赔偿3万3千余元,两家快递公司各自赔偿2万5千余元,各当事人均未上诉,判决已经生效。
     该判决中,出现个“如无则不”的法律概念。法院认为,如果银环蛇未交付给该女子,则其就不会遭受银环蛇咬伤的损害结果。就是说,如果卖蛇人不卖,如果网购平台不售卖该商品,如果快递公司不运输,则该女子就不会被蛇咬死,所以认为其行为与死者的死亡之间均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故六被告均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具体在法律规定或者法律理论中,“如无则不”是什么样的法律概念?
释法要点
      其实我国民事法律中没有“如无则不”的法律规定和条文依据,“如无则不”应当是一种事实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仅仅是 “条件关系”,指“无此必无彼”,也即“如无则不”。无行为人之行为必无损害后果发生,其功能在于排除与造成某种后果无关的事物,具有过滤功能。但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并不是民事法律中承担责任的要件。现实生活中,导致损害后果发生的条件往往不是孤立的、唯一的,存在多种多样的诱因、条件,不能将所有的条件都视为对损害后果担责的原因。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不能够成为民事归责的原则。
      民法上的因果关系指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目的在于确认某一特定的损害后果是由谁的行为造成的,以便确定应由谁来承担责任。依据民事侵权理论,构成民事一般侵权需要四个要件:即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只有符合上述四个要件,才能认定构成民事侵权并承担侵权责任。而四个要件之一的因果关系,应当是一种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而“如无则不”(即如无此因则不会有此果)的事实因果关系,还不能够形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才是侵权责任确定的重要条件。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侵权民事责任中的因果关系就是过错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存在过错,行为人才对其造成的损害负责,才承担赔偿之责。反之,即使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损害,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若行为人没有过错,亦不承担赔偿责任。
@如何考察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第一步考察加害人的行为是否是损害结果产生的前提,即仅就事实层面考察加害人的行为是否是损害发生的原因,这一因果关系被称为“事实因果关系”、“条件的因果关系”或者“自然的因果关系”。不存在此种因果关系则损害赔偿责任无从谈起。
      第二步,在存在事实层面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还需要一定的归责事由来决定哪些损害须由行为人承担,哪些损害不予赔偿。这一过程中掺入社会、经济以及法律等因素的考量,被称为“法律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或者“责任充足因果关系”。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条件关系”仅仅是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而是否是侵权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更重要的是“相当性”的认定。“相当性”指“有此通常有彼”,也即若有行为人之行为,通常情况下足以发生此种损害。“相当性”判断的主体标准为具有通常常识经验的社会一般理性人,而非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免不当拔高损害赔偿的可能性。
@“卖蛇人网购平台快递公司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卖蛇人、网购平台、快递公司的行为与女孩被咬致死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这一点应当依照法律上因果关系的要求而判断。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并不只是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是由“条件关系”和“相当性”两层判断组成。在本案中,若无售卖、运输行为,应当认为不会有女孩被咬死的后果,故可以认为售卖、运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条件关系”。但在侵权责任法的因果关系上更重要的是“相当性”的认定,售卖、运输违禁物品行为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社会上的普通人依社会一般观念判断,该行为足以可能导致女孩被咬致死。因此,应当认为售卖、运输毒蛇行为与女孩的死亡后果之间具有“相当性”,也就具备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有别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判断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不仅应满足必要性,即“如无则不”的条件关系,还需要考察是否具有相当性,即有此原因通常有此结果的相当性。 结合案件事实认为,本案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故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