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者突发高热,肺部渗出增多,呼吸困难加重,主管医生要改高档抗菌素,我却说什么抗菌素都不要用,到底是怎么回事?

 呼吸科的故事 2023-03-10 发布于浙江

某天,某科室请我会诊一个病人,说患者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出现持续5天的发热,还出现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大面积的渗出,该怎么办?抗菌素要如何调整?

我来到办公室,主管医生向我介绍情况,这位患者70多岁,之前因为新冠病毒感染住院,因为肺部有渗出,不排除细菌感染,因此也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使用了1个月。之前体温已正常2-3周了,但最近5天突然出现发热,这两天更是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的情况。前一天刚做了肺部CT,发现两肺较前有明显的渗出。

                上面的视频  一个月前的肺部CT
           上面的视频 发热后的视频
患者的CRP也从发热前的正常水平(5.7mg/L),上升到了发热后第4天的119mg/L,PCT增高0.83ng/ml(正常0-0.5ng/ml)。主管医生很恐慌,难道是血流感染了吗?当痰培养摆在面前的时候,似乎更加确认这一点:

痰培养结果是白念珠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如何调整抗菌素呢?
对于发热病人,我们首先要去鉴别一下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这个大方向要把握好,否则用越高档的药物结果会越糟糕。
我听完介绍以及了解了影像和化验结果后,心中已有八成把握了,但还是要看看病人的情况。来到床边,询问患者情况,患者家属说患者乏力,胃口也差一些;我问发热的时间,患者和一旁的护士均表示在每天的下午2点到4点;我又问患者发热有没有畏寒寒战,患者说有一点畏寒但没有寒战。
接着,我进行查体,肺部听诊没有明显的罗音,心脏听诊则听到心前区舒张和收缩期的杂音。这时情况已了然于心了。
于是,回到办公室后,我对主管医生建议把抗菌素全停了,同时加强利尿,保准两天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就会好起来。
主管医生瞪大了眼睛:什么?发热、肺部渗出增加、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明显增加,你还敢停抗菌素,你不要命了吗?
我微微一笑,问起年轻的小姑娘几个问题。
第一问:如果你认为是感染?请问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这样的肺部影像符合哪种病原体表现?
主管医生回答:痰培养是溶血葡萄球菌和白念珠菌,那不就是这两种病原体?至于肺部影像,我不是搞呼吸科的,我也看不懂呀!

小姑娘的实诚让我无言以对,虽然不搞专科,不了解影像情有可缘,但是专研的精神我们还是要有的,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会错的。

我接着问:从临床表现上看,如果是溶血葡萄球菌感染,发热的表现有什么特点呢?

主管医生摆了摆手,试着回答:因为是阳性菌,应该会有寒战吧?

我点了点头:一般来说,阳性菌感染的病人发热多伴有寒战,但是这个患者没有这样表现;至于白念珠菌很少引起肺部感染,多数是口腔定植菌,我估计这个痰培养前没有严格的进行痰细胞学检查,溶血葡萄球菌其实也是口腔定植菌,一般很少引起肺部感染。

第二问:这样的影像可能是什么病原体导致的?

主管医生:细菌不像,真菌也不像,难道是病毒?

我问:什么病毒?患者之前新冠病毒再次复发了吗?还是最近甲流流行得了甲流?

主管医生:甲流的传染性很强,如果这位患者得了,大概率他同个病房的这些老年病人也会出现发热,而且我们也做过流感的核酸检测,均是阴性。

我说:是的,患者近2个月时间都呆在医院里,周围也没有发热的病人,他甲流怎么得的?另外,从影像上看,甲流通常是比较弥漫的磨玻璃或渗出影,且以外带分布为主,而这位患者则是两上肺的内中带渗出为主,与甲流也不相符。

主管医生:会不会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

我答:巨细胞病毒通常是免疫缺陷患者才会得的,影像上以两肺弥漫磨玻璃影以及弥漫的均匀的小结节影为主。而这个病人,不论是临床特征(没有免疫缺陷),还是从影像上看都不像。

上图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像表现:A.38岁男性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肺炎,HRCT显示磨玻璃影、网状(箭头)和镶嵌灌注(长箭头)。B .36岁男性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肺炎,HRCT显示磨玻璃影、网状、实变(箭头)和马赛克灌注。C.29岁男性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肺炎。HRCT显示磨玻璃样影,结节带晕征(箭头)和树形芽征。

主管医生:患者之前因为新冠肺炎用过激素,你之前不是有一个例子《肺癌化放疗患者不幸感染新冠,治疗后却越来越重,用上每天到一元钱的药却好了,问题出在哪里?》说过要警惕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吗?

我说:耶氏肺孢子菌典型表现是两肺弥漫且均匀的磨玻璃影,伴有明显呼吸困难和发热,下图是上个案例的影像,分布是不是很均匀?


主管医生:唉呀!如果不是感染性疾病,那又会是什么病导致发热和肺部渗出呢?

我说:这里的故事有一些曲折,可能要具备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对心肺的病理生理有所了解才能理解。

首先,发热的原因我推断是药物热,因为患者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已有一个月,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超过2周就有可能发生药物热。药物热的病人和感染性发热最大区别在于通常不是持续性发热,而是间歇性发热,发热间期体温正常。药物热多为单峰热,少数为双峰热,通常也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发热。药物热除了发热,精神状态和胃口通常也不受影响。

主管医生:那药物热CRP和PCT也会增高吗?

我答道:那是当然,可以参看《50岁女性,住院期间突发高热,各项指标严重异常,众医生摸不着头脑,这种发热原因千万要小心!》,这位药物热患者也是有多项炎症指标明显增高。

主管医生:那药物热会引起肺部病变吗?

我答道:药物热本身不会引发肺部渗出,它是间接导致肺部渗出。患者肺部影像是肺水肿。

主管医生:为什么会出现肺水肿?而且还是两上肺明显,如何解释?

我说道:我们先说为什么会肺水肿。患者发热会导致心率增快(从体温单可以看出),心率增快后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但舒张功能受影响的程度更大。原因是我们正常情况下舒张期的时间要大于收缩期,假设我们正常情况下心率60-100次/分,那么我们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是0.6~1秒,收缩期:舒张期1:2,那么收缩期耗时0.2~0.33秒,舒张期耗时0.4~0.66秒。但如果心率增快到120次/分,则收缩期变成0.17秒,舒张期就成了0.34秒,收缩期时间减少0.03秒,但舒张期时间则减少0.06秒。

主管医生:那这不是也成比例减少吗?

我继续说道:虽然是成比例减少,但是从绝对值上看,舒张期减少的时间更明显。因此由于左心舒张期时间减少,那么左室充盈不充分,导致左心回心血量减少,引发肺循环血容量增多,肺泡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加上这位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4-27g/L),那么患者肺水肿的形成条件具备了。

主管医生又问:那为什么是两上肺水肿呢?

我说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患者心脏结果?你看(下图),报告中有多个瓣膜病变,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二尖瓣轻度狭窄伴中度反流。当患者心率加快时,前有堵截(主动脉瓣狭窄),后有漏洞(二尖瓣中度反流),而血流速度又增快的时候,左心室的血液会往哪里流?

主管医生:那自然是二尖瓣反流增加。

我拍掌道:对呀,二尖瓣反流会增加,那么你再看看这个反流的方向是朝向哪里的?

主管医生:血流方向是朝向上肺的,噢!原来如此,所以这位患者两上肺的病变更严重。

我笑道:对啦,所以这个逻辑链条是不是就清楚了?因为药物热导致心率增快,血流速度增加,而又由于瓣膜病变导致血流涌向两上肺;同时由于心脏充盈减少,传导到肺循环引起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再加上低蛋白血症,导致病人肺水肿。病人出现肺水肿自然会胸闷气急,还有乏力等情况出现了。

主管医生:啊,原来如此!真是太精妙的推断和分析了,那接下来怎么办?

我说:找到原因自然就好办了,一是加强利尿,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二是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停止发热;三是控制输液量,特别是含钠液体;四是补充白蛋白。

第二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后,患者的症状也明显改善,炎症指标也明显下降。

感悟:我们在遇到一些看似复杂的病情变化时,一定要全面复盘,细致观察病人症状,合理进行假设和推断分析,才能保证我们能准确诊断和处理。当然也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不管是解剖学的知识(如心脏的结构)、药理学知识(导致药物热常见的药物)、病理生理学知识(肺水肿形成机制),才能成为一个医界中的福尔摩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