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族早期生活在哪,“八迁其居”是怎么回事?

 成中行 2023-03-10 发布于山西

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后,国势获得迅速发展,

周围小国纷纷臣服,尊商王为共主,形成”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的强盛局面。

不过在商汤灭夏之前,其先祖们经历了什么,生活在哪里,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契至汤八迁其居”的传说,商族为啥那么喜欢搬家?

先商公,都是谁

文章图片1

图片来源于连环画《商汤的故事》 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共传17世31王,历时 500 余年的时间。

商族的始祖名契,

所谓先商时期,即指契至汤的这段时间,世系依次为:契——昭明——相土(土)——昌若——曹圉——冥(季)——王亥(振)、王恒——上甲(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示壬(主壬)——示癸(主癸)——天乙(汤)。

由于汤之前的商先公的事迹很简略,在位具体年代也不可考,

因此,现在冒出了这么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在先商历史中,历代商王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否都是父子关系?

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个什么离谱的问题,毕竟太史公都写明白了啊,

事情是这样的。

文章图片2

学者们在研究殷墟甲骨卜辞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卜辞中出现“多父”、“多母”、“多兄”、“多母弟”等称谓,

举个例子来说,在武丁时代卜辞中称“父”者目前就多达10余人,

而且武丁一律称之为“父”,比如“父甲”、“父乙”、“父丙”等等,这样一来根本无法分辨不出哪个是他的生父.......

由此推断,武丁之前的商王朝世系应当也是比较模糊的,毕竟商朝世系不仅是“父传子”,还有“兄传弟”,“弟再传兄子”,让人捉摸不透,

于是就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猜想:会不会是太史公搞错了.......

太史公生活的时代“父死子继”的继承制早已成熟,有没有可能会按这个惯性思维,主观臆断商先公的世系呢?

按照太史公《殷本纪》的说法,从契至成汤都是“父传子”

但太史公说上甲微去世后传位于报丁,

不过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考证,继上甲微之位的是“报乙”,报乙为祭祀亡父创建了“禓五祀”之礼,

此外《殷本纪》中出现的中壬、沃丁、廪辛这三位商王,不见于卜辞,

不过除了这些,太史公记载的商王世系基本与甲骨卜辞是相对应的,

我倒觉得这说明太史公当年参考的史料很丰富,或许收集了夏商时期有典籍也未尝不定,否则如何能写出相差不多的商王世系,

从太史书的家世来说,他具备这个条件,祖上在周朝世代掌管国史,

当然,迄今为止,我们对于夏商历史除了传统文献,也仅有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印证,尚未发现夏商典籍性质的文献,

有人说东周时期发生过一桩“典籍失踪案”,即前文所讲的“王子朝奔楚”事件,王子朝带走的那批周室典籍中,是否有夏商典籍图册之类?

只是一种猜想而已,

至少从目前来看,我们仍旧需要《殷本纪》所载的先商世系,试着还原那一段历史。

先商诸公的事迹

商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

据太史公在《殷本纪》中说,相传契为商族始祖,

继而他又写道契的母亲简狄“见玄鸟坠其卵,取而吞之”后生下了契,这便是《诗经》所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

尽管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众所周知,远古先民的神话中往往与历史事件有联系,

上述神话,或是反映出商族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

这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故事,意味着商部落也经历了漫长的母系氏社会阶段,

不过,契既然成了商族后裔记忆中的第一个男性始祖,又说明当时商部落刚刚过渡为父权制。

文章图片3

太史公又说,与禹一同治水,因功被舜时任命为“司徒”,封于,赐姓子氏,

是文献中最早担任“司徒”一职的人,

另据《左传》记录郯子的说法,其先祖少皞部落中的“祝鸠氏”做过司徒。

司徒是干什么的?

《尧典》说,司徒负责教化人民;

只是,目前我们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还没发现这一职官;西周时期,金文作“司土”,掌管土地、民众及教化之事,

那么这是不是说,舜时司徒的职掌,也是负责管理土地、人民?

这还真不一定,据《国语》说:司民协孤终,司商协民姓,司徒协旅,司寇协奸.......

这里的“旅”为“师旅”之意,

司徒协旅,即掌管师旅之众,也就是后世的军事长官“司马”一职,负责出兵作战......

另据殷商后王祭祀列祖所奏的祭祀乐歌《长发》说:玄王桓拨——契号称玄王(追尊),威武刚毅、所向披靡;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大国、小国统统拿下;率履不越,遂视既发——他巡视时循礼守法,得到群众拥护.......

作为司徒的契,不仅治水有功,还辅佐舜征战四方,战功赫赫,因此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契之名不见于卜辞,不过主流说法是卜辞中的祭祀对象“兕”就是契。

契死后,其子昭明继位;昭明死后,其子相土继位。

昭明之名不见于卜辞,有学者认为卜辞中的祭祀对象“囧”就是昭明。

关于昭明之子相土,《长发》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同先祖一样极为英武,声威远播,诸侯纷纷归其麾下呈一统。

文章图片4

文献中有“相上作乘马”的传说,

驯服马来拉车,想来相土在这方面也做出过突出贡献,同时也说明马匹等牲畜,与商族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他们祭祀也用大量的牛羊,应当是牧业繁盛的游牧民族。

相土之名不见于殷墟卜辞,但发现了不少祭祀“土”的卜辞,祭祀对象“土”应当就是相土,

可见其后裔一直对他予以隆重的崇祀。

文章图片5

相土卒,其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

相土以后的昌若、曹圉两世的事迹,不见文献记载

昌若、曹圉之名不见于卜辞,有学者认为卜辞中的祭祀对象“羔(岳)”就是昌若,另郭沫若认为“王吴或王夨”即粮围,也就是曹圉。

关于曹圉之子冥(卜辞为季),《国语》说“冥勤其官而水死”,

今本《竹书纪年》有类似的说法“帝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可见冥曾勤于治水,且死于治水。

这种情况或许可以反映出,商族在冥在位时期已经由游牧状态向农耕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治水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冥因治水而死,功在当世,因此就如《礼记·祭法》说的“殷人禘喾而郊冥”,受到后人的祭祀。

文章图片6

冥卒,其子王振(卜辞为王亥)继位;王亥死后,其弟王恒继位,后王恒出走离开商族,又由王亥子微(庙号上甲)继位,

不过,在太史公的《殷本纪》中,并没有王恒继位的记载,

关于王亥、王恒和上甲微,我们在上文《殷人历史上一件悲惨的事:王亥之死》已讲过,

王亥被有易部落首领杀害,或是其弟与有易共谋,后其子上甲微报父仇灭掉了有易。

文章图片7

另有“王亥服牛”的故事,不少人对此有一些误解,

前面说到王亥先祖有个叫相土的人,驯服马来拉车,所以“王亥服牛”是说王亥驯服牛来耕地,而不是驯服牛拉车,这对商族来说是不亚于相土的功绩,这也说明商族从游牧状态转向农耕

而且自上甲微之后,

商先公开始以十个天干命名,如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等等,

这不仅表明当时已有较完备的历法,而且历法又与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说明自上甲微,商族已步入农耕时代

且早于夏代,侧面反映出商族从农业、牧业、商业各方面要远盛于夏朝,早就具备了取代夏朝的优势。

上甲微也是商王有庙号的开端,

郭沫若说:殷之先世,大抵自上甲以下入于有史时代,自上甲以上,则为神话传说时代。

这意味着自上甲微后,商族已进入文史领域。

文章图片8

上甲微死后,其子报乙立(殷本纪说是报丁),报乙之后是报丙立,报丙之后报丁立,

报丁之后示壬(主壬)立。

自示癸立,甲骨卜辞中出现了商王配偶“妣”的记载,或许可以说明当时商族已实行一夫一妻制,

考虑到上甲微报父仇的经历,也可能在上甲微开始,就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

毕竟王恒与有易合谋杀兄王亥,贪图的或许也是王亥的牛群,

可能当时商族并没有什么继承规则,也不分直系、旁系,只要是近亲都有机会继承财产,

上甲微意识到这样的危机后,决定实行一夫一妻制,父亲死后地位、财产由正式配偶生的儿子继承,妾室所生没有继承权,

不过目前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对于商王的继位法则尚未统一说法,

由于我们今天见到的甲骨卜辞是后代商王祭祀、占卜的刻辞

后代商王们又对传统继统法进行了改革,主要合祭直系先公、先王,以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先公,

因此,一些年代久远的商先公,以及后代中壬、沃丁、廪辛等人不见卜辞,

或为字形释读有误,或为旁系的缘故

这期间亦可能出现过一些卜辞、传统文献都没有记载的商王.....

示壬之后示癸(主癸)立,

示癸之后便是天乙(成汤),终于灭夏而”建立了商王朝。

传说中的“商族八迁其居”

文章图片9

图片来源于连环画:《商朝的故事》人民美术出版社

太史公在《殷本纪》里也说,自契至汤八迁

也就是说,从商族始祖契开始至商汤立国,这期间商族有过八次迁徙活动

关于这传说中的“商族八迁其居”,在清代之前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明确提出八迁具体地点的是近代学者王国维,

他在其所著的《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商先公的八迁:

今考之古籍,则《世本·居篇》云'契居番’,本帝喾子,实本居亳,今居于番,是一迁也;

——即契从毫迁到了番。

王国维又说,《世本》云'昭明居砥石’,由番迁于砥石,是二迁也;《荀子·成相篇》云'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是昭明又由砥石迁商,是三迁也;

——契的儿子昭明,先由番迁到了砥石,又由砥石迁到了商,这就是二迁、三迁。

左氏襄九年传云'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邱,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是以商邱为昭明子相土所迁;又定九年传祝鮀论周封康叔曰'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则相土之时曾有二都,康叔取其东都以会王之东蒐,则当在东岳之下,盖如泰山之祊为郑有者,此为东都,则商邱乃其西土矣。疑昭明迁商后,相土又东徙泰山下,后复归商邱,是四迁、五迁也。

——昭明之子相土,由商东迁到了东都东蒐,后又复归西土商邱,这就是四迁、五迁。

由此可见,仅契、昭明、相土三代便有五迁。

今本《竹书纪年》云'帝芬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是六迁也;又孔甲(夏朝第十四任君主)九年,'殷侯复归于商邱’,是七迁也;至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则为八迁。

——夏帝槐(夏朝第十任君主)三十三年的时候,商侯(上甲微)从商邱迁到殷;孔甲时期,商侯又迁回商邱,到了成汤时“从先王居”回到了契当时的故地毫。

这便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契至汤八迁其居”的传说,

迁徙的原因,或为了发展、或为了躲避灾难,

不过商族从游牧状态向定居农耕发展的过程中,或许迁徙的次数比八次更多,

但迁徙的具体过程及地点,今天已更难确考了。

那么,商族最开始居住的“毫”是哪里,也就是到底起源于何地?

商族起源于何地?

文章图片10

从上述传说来看,商族兴起于毫,可毫又是哪呢?

对此古今学者们各持己见,

有人说“毫”是就是太史公说契被封的“商”,东汉郑玄在这个基础上说“商”在“太华之阳”,晋代皇甫谧说是“上洛”地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

另太史公在《殷本纪》说: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从这几句话来看,“亳”在西方。

总之,汉晋时期的史学家们,都认为商族兴起地“商”或“亳”在西土

但是,近、现代学者们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王国维说,“商”和“亳”不在关中,“商”是河南的商丘,“亳”则位于今山东的曹县;历史学家丁山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商”在漳水流域,决非两周时代宋人所居之商丘;也有学者说“商”起源于东北,

虽说对“商”和“亳”具体地点有争议,但几位学者对商族兴起于东方这一点却没有异议,

就商族的迁徙踪迹来看,呈由东向西线路,恰好与周族由西向东的方向相反,

文章图片11

所以,商族应当是起源于东方,这也是有迹可循的

从“玄鸟生商”的神话传说来看,当时东方有不少古老的部落都以鸟为图腾,比如淮夷、夫馀、高句丽,文化受地域影响,也就是说商应当也属于东方部落;

另从《长发》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来看,商先公相土应当生活在近海地区,不大可能生活在关中地区,也就是陕西,所以乐歌不说“八方”之类词,而用“海外”这个词,必然有缘故的;

再从“王亥之死”来看,王亥在有易部落牧牛,这个有易部落,据王国维的说法,也叫有狄、有娀,指的就是今河北省的易水流域,殷商时期燕的故土。

在古代,殷人、戎狄等曾杂居于易水以北一带。根据《商颂》记载:这玄鸟遗下的卵,为有娀氏女简狄所吞食,因而生契。从简狄的名字来说,契的母亲是戎狄女子,显然商族邻近于戎狄才能通婚,王亥又游牧于易水,

因此,商族兴起于东方,而不是西方。

那么“商”和“亳”在哪?是否为同一地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