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侯国:商国

 zqbxi 2023-09-16

从契封于商至汤建商朝,历十三代,约470年,为古商国时代。契初为商部落联盟盟主,契的五代孙冥建立了夏代的东方属国———古商国。古商国(包括部落联盟)政治清明,重于教化,民丰物阜,百姓安居乐业。相土辅佐夏朝,功著于商,故《诗》歌颂他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势力达到今渤海一带及其附近岛屿,并发明了“乘马”。相土三世孙冥善于治水,对待民众宽厚仁慈。冥子王亥,注重畜牧业的发展,驯服了牛为人架车拉犁驮物,并带着牛群远去易水边进行交易,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居于中华各氏族的前列。成为可与夏朝抗衡的东方属国。

商国是远古时期建立在商地的一个诸侯国。《辞海》曰:“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

“商”作为地名,在五帝时期就有了。《左传》记载,“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少皞,亦作“少昊”,是上古时期东夷诸多氏族的首领,名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孟世凯先生在《商族源和相关问题》一文中说:“商族以玄鸟为图腾,源于古东夷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其后从少昊部落分化出的支族。从目前来看,这种对商族最早来源的认识,能与古文献、甲骨文与其它有关商文化考古资料相印证,所以我认为商氏族应是出自少昊部落。”“商族与少皞族有密切的族源关系,可能是从少皞族分离出来后由东向西迁徙,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定居后,才以地名为族名”。上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为寻找我国先商文化遗物,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在商丘进行了长达8年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发掘出了殷商文化的丰富遗存。著名历史学家、美籍华人张光直先生是这次发掘工作的参加者和发起者、组织者,他和张长寿先生在后来的《发掘报告》中说:“考古学材料给了我们一条很坚强、很清楚的线索,说明先商文化自东海岸沿着现在陇海路的路线从苏北经徐州进入豫东,征服了土著,在商丘一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都城——商”。孟世凯先生和张光直、张长寿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与东夷西迁的历史也相合。因此说,“商”这一地名,在少皞时期就有了。《史记》记载少皞是黄帝的儿子,说明“商”这一地名,在黄帝时期就有了。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林集·说商》中云,“商之国号,本于地名……始以地名为国号”。玄鸟氏从少皞族分离出来后由东向西迁徙,在今商丘一带定居后,把氏族名“玄鸟”改成了“商”,于是产生了商族。后来在尧帝时,帝喾的儿子契被封在了商。《毛诗正义》说:“尧以契为司徒,又封之商国。”远古的商国就是由尧封契而来的。“上天祐契,使贤而生,有商国也。”

商国的疆域有多大?《毛诗正义》说:“尧封(契)之于商,为小国。舜之末年,益(增加)其土地,为大国。”“《考河命》说舜之事云:'褒赐群臣,赏爵有功,稷、契、皋陶(大禹治水的三大功臣)益土地。’是舜益地为大国也。自殷以上,大国百里。《握河纪》注云:'稷、契,公(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曰司马公,三曰司空公)也。’……其出封加一等。然则尧之封契,已应百里,便是土地之极。而舜又益之者,以其身有大功,特加褒赐……越礼特赐。既赐之后,不必止于百里而已。”说明契时商国的国土方圆百里还要多。

《中候契握》曰,“若稽古王汤,既受命,兴由七十里起”。《孟子·公孙丑上》说“汤以七十里”而兴国。到商汤时为什么只有七十里了呢?《毛诗正义》解释说,“而成汤之起,止由七十里,盖汤之前世,有君衰弱,土地减削,故至于汤时止有七十里耳。”

《艺文类聚》说:帝喾“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契”。《列女传·契母简狄》记载:“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尧使为司徒,封之于亳。及尧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史记·殷本纪》载,尧帝年老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有德的舜,“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从史籍记载来看,远古时期实施的教育内容就是“五教”,即针对五种主要社会人际关系进行的教育。古人认为,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构成社会最重要的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处理好了,社会就会和谐,百姓就会安定。《孟子·滕文公上》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指尧舜)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毛诗正义》云:“《商颂》亦以契为玄王,是其为王之祖,故呼为王,非追号为王也。”“玄王政教大行”。《荀子·成相篇》记载:“契为司徒,民知孝弟(悌),尊有德(有德之人受敬慕)”。《国语·鲁语上》说:“契为司徒而民辑(辑,“和”的意思。意为契为尧、舜两帝掌管教化的司徒而使民和)”。自此,“人伦”成为数千年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受尧舜之命,敬敷五教,开了以德育人的先河。他为师的风范,一直影响着其后的中国教育,对几千年来化育人才、砥砺气节、涵泳风气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汉·孔颖达《尚书正义》曰:“自契至于成汤(即商汤),八迁。十四世,凡八徙国都。”至于都迁徙到了什么地方,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一文中详细考证了这一问题:“今考之古籍,则《世本·居篇》云:'契居蕃。’契本帝喾之子,实本居亳(今商丘),今居于蕃,是一迁也。《世本》又云:'昭明居砥石’,由蕃迁于砥石,是二迁也。《荀子·成相篇》云:'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是昭明又由砥石迁商,是三迁也。《左传·襄公九年》云:'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是以商丘为昭明子相土所迁。又《定》九年传祝鮀(tuó)论周封康叔曰:'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sōu)’。则相土之时曾有二都,康叔取其东都以会王之东蒐,则当在东岳之下,盖如泰山之祊(bēng)为郑有者,此为东都,则商丘乃其西土矣。疑昭明迁商后,相土又东徙泰山下,后复归商丘,是四迁、五迁也。今本《竹书纪年》云:'帝芬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是六迁也。又孔甲九年,'殷侯复归于商丘’。是七迁也。至'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则为八迁。”

另外,现在的淮北简称“淮”,古称“相城”,是安徽省东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关于相城名字的来源,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九宿州符离县条云:“故相城在县西北九十里,盖相土旧都也。”《太平寰宇记》卷十七宿州虹县条云:“故相城,盖即相土所居。”由此来看,商先公其间还有一迁。应共是九迁。

商丘是商族的发祥地,在契与其之后的商先公眼里,亳是商的发源地、隆兴地,也是商族精神上的依赖。无疑,亳是商族的光荣和骄傲,是商族吉祥的象征、精神力量的源泉。虽然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他们不得不迁,但他们觉得回到这里就会得到新的吉祥。祖宗意识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引着世世代代商先公的思想和灵魂。在他们的意识中,回到老家就有一种自然的温暖和幸福感。这是文化的力量,虽然无形,却是割不断的情绪。先商氏族虽然经历了八次迁徙,《尚书正义》说:“都虽数迁,商名不改。”八迁中的四次迁徙后都又回到了商丘。

商国对中华历史的重大贡献

(一)奠定了中华社会文化

《诗经·商颂》说,契“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即授封契小国他治得政通人和,授封他大国他也治理得政通人和。契之所以能达到这样,原因就是他创造了商国的优秀文化。契“敬敷五教”,“教以人伦”,“教民孝友,敬政率经”,使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忠诚之义,夫妻之间内外有别,长幼之间尊卑有序,朋友之间有诚信。加上他“聪明而仁”,循礼守法从不逾越,在群众中能得到响应,所以“政教大行”,“民知孝悌”,有德之人受到敬慕,故而“民辑”。官民都有正确的价值观,团结向上。这就是商国文化。《毛诗正义》说,不是契一个人懂得和遵从伦理道德,国人都懂得并遵从伦理道德。商国有这样的文化,怎能不政通人和?

《尚书正义》说契“勤殖(开辟)功业十四世”,“至汤……乃即真(正式即帝位)为天子。”可见契奠定的文化贯穿商国整个十四世君主时期的始终。春秋末期,孔子在契创造的商国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当时世情加以创造,创立了儒家。《汉书》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主流。可见,商国文化是中华优秀的社会文化的奠基者。

(二)中国火文化的发祥地

《宋史》记载,“阏伯为高辛火正,实居商丘,主祀大火。”由此来看,阏伯是被帝喾高辛氏封在商丘为火正的。《左传·昭公元年》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史家将封阏伯为火正的“后帝”解释为尧帝。由以上记载来看,阏伯在帝喾高辛氏时被封在商丘为火正,到尧帝时又被封在了商丘为火正。《汉书·五行志上》载:“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可见火正的职责有二:一是掌祭火星;二是负责关于火的政务,即管理人间用火事宜,包括防止和治理火灾。

《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丘县志·阏伯祠记略》云:“伯,火官,掌祭火星,行火政,后世以为火祖。”《说文》曰:“祭,祀也。”《说苑·权谋》曰:“祭之为言索也。”可见阏伯掌祭火星是掌管对火星的祭祀,是为了求火星为民降福,不要降祸。

阏伯在祭祀火星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了大火星的移动规律,便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阏伯呕心沥血,教化民众,为人们带来了福祉,深受人民的爱戴,死后被尊为“火神”。

阏伯用大火星的运行规律来确定时节,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历史上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诗经·商颂·长发》说:“濬哲(智慧)维商,长发其祥。”火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三)萌兆后来商王朝的建立

《毛诗正义》说:契“佐舜有功,建国于商,德垂后裔”。又说,契“之时也。始有王天下之萌兆,谓契能佐禹治水,敬敷五教,功被(披)当世,故后嗣克昌,是其王之萌兆也。尔时已有萌兆,即是久见其祥。比至成汤之兴,历虞、夏之世,故为久也。”《周语》曰:“玄王勤商,十四世而兴。”汉·孔安国《尚书正义》曰:契“勤殖功业十四世,至汤而兴,为天子也。”《毛诗正义》说:“自契以后,虽则不违天命,未能齐于天心。至汤而与之齐……《易》称'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此之谓也。”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夏桀昏庸无道,“天下诸国无所归依,故九州诸侯截然齐整一而归汤也。九州诸国既尽归汤,唯有韦、顾、昆吾党桀为恶,成汤于是恭行天罚。韦、顾二国既已伐之,又伐昆吾之与夏桀。群恶既尽,天下廓清,成汤于是乃即真为天子。”

(四)发明了马车、牛车和商业

商族是远古时期一个伟大的氏族,曾有好多发明,主要有:使野马、野牛变成家养的马、牛,发明马车、牛车、商业等。

相土是商族一位了不起的首领,而且是一位发明家。《竹书纪年》载“相土,子姓,一作乘杜”。《世本》说:“相土之号乘杜也。”《荀子·解蔽》说:“乘杜作乘马。”史学家王先谦作注说:“杜与土同。乘马,四马也。四马驾车,起于相土,故曰作乘马。”《世本·作篇》中也有“相土作乘马”的记载,并说“四马驾车,起于相土。”《管子·轻重戊》说:“殷(商)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殷代,修立栅圈,驯养牛马,以为人民兴利,从而使天下都来向商国学习。)

相土在驯服了野马后发明了马车,开辟了我国历史上以牲畜为使役、以马和马车为运载工具的纪元。

《中国史稿》说:“传说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为人服务)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输的工具。”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研究说:“商的祖先'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皂’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说明他们很早就过渡到定居放牧的生活,服牛乘马,以为专利了。这样,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成农、牧相结合的经济,使这个部落很快兴旺起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也相应地扩大了。因此,商人和其他部落之间的交换是比较活跃的。”这是说相土的时候。又说,到“冥子王亥的时候,开始利用牛作为负重的工具,在各部落间进行贸易。有易氏夺取了王亥的牛,杀死王亥,双方因此冲突起来。”由此来看,在相土时,商国人和其他部落之间的交换就已经比较活跃了。《中国史稿》说,到“冥子王亥的时候,开始利用牛作为负重的工具,在各部落间进行贸易”。说明王亥时期,商人进行物资交换的范围又扩大了。

《毛诗正义》云:“汤之前有功烈者,止契、冥、相土之属也。”就是说,在商先公中,契、冥、相土的功业是最卓著的。相土与契、冥同烈,可见相土在商先公中功绩的伟大。当时,相土乘夏王相失位对东方无力控制之机,以商丘为中心,把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的黄海之滨和附近海岛广大地区,还在泰山附近建立了东都。所以《诗经·商颂》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到相土以下四代的商部落的第七任首领王亥发明了牛车,用牛车运载货物到诸侯国交易。《竹书纪年》载:“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范文澜在其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传说汤十一代祖相土,发明马车……七代祖王亥发明牛车,王亥用帛和牛当货币,驾着牛车在部落间作买卖;大概要扩大商业,曾迁居到黄河北岸,后来被有易族掠夺杀死,弟恒战败有易,夺回牛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中说:“原始社会末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有个叫'商’的部落,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因从事商品交换而颇有名气,所以别的部落把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人叫'商人’,把交换的产品叫'商品’。……因此,人们把商族人和从事商品交换的人混同起来,统称之为商人。从此'商人’称谓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我国“商人”“商业”源于商丘。

从史书记载来看,商国对中华历史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的商丘人应该为我们祖先的宏伟业绩而骄傲。

陕西商山

商山,因"四皓"得名。原泛指秦汉上雒、商(县)之间的南山。上雒城治所由上雒古城搬迁至上游60里,即今商洛市所在地的"商州城"后,该地仅有商(丹凤)的山, 所以又专指 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镇南一公里,丹江南岸,海拔1010米。因形似"商"字的山。

"商山雪霁"为古商洛八景之一,史称"商颜第一名胜"。传说秦代四位博士因避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而隐居此山。汉高祖十二年,四位老人受张良邀请前往长安,扶助太子刘盈,使其免于被废,从此被称为"商山四皓"。商山和四皓也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象征,其所代表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儒家伦理受到历代士人的高度推崇,吟咏不绝。故商山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隐山"。

简介

不仅以名夺人,更兼极富诗情画意,所以古人以"势斗嵩(山)并华(山),名欺霍(山)与潜(山)"言其高峻;以"危石蹲虎脚,松老咤龙髯"言其奇秀:以"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言其静幽;以"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言其高洁,历来为人们所向往。唐前,山坳即建商山寺。

历史

古之商国丹凤,素以山名,诸如少习山、鸡冠山、伯牙山、莲花山,然独有一山尤秀且特,造型起势,"形如商字,汤以为国号,郡以为名",它就是商山(亦名地肺山、智亭山、楚山)。由此江北的上洛镇遂改作商洛镇,卫鞅受封的这个地方叫商邑,卫鞅的名字,也被称为商鞅。秦末汉初的四皓,也被冠以商山四皓。

风景宜人

明、清时尚有"四皓庙三楹、关帝庙三楹及唐玄宗所封都土地庙三楹,佛殿三楹,左右厢房二十余间"。雾阁云窗,缥渺入画的商山寺,坐落环青峙碧,苍翠万状,烟岚变态,蔚为奇观的人间仙境。松岩、桂林、梅坞、荷塘、鹿坪……环绕寺周,志称"商颜第一名胜"。

商山,四季望之,无地不佳,最令人叫绝的是"商山雪霁"。雪中看山,冰清玉洁,天地一色宛如芥子园画卷,令人动情,使人神往。一旦放晴,裹金跃辉,"千峰掩映分晴霭,万壑纵横捧霁颜。"青螺摇黛,如浴水芙蓉,倍增鲜艳。……苍翠清芬,直与茹芝高节并傲岁寒。此刻远望,阴阳分晓,宛如偌大"商"字。

商鞅封邑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濮阳)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被秦孝公封"于商十五邑"即后称商於之地,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封邑的商城位于今商洛市丹凤县城西2.5公里处的龙驹寨镇古城村, 建于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为商於古道之中心。

天下"商"字源自商山

古"商国"在现在的陕西商洛,沿312国道到陕西商洛市东40公里的商镇(古称商洛镇),南望可看到一座山,活活一个"商"字,此即商山也。《史记·殷本纪》载,"殷契(xiè),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顾祖禹(清)《读史方舆纪要》卷一◎历代州域形势一「唐虞三代 春秋战国 秦」载:"殷商革命,《诗》称九有,因夏之制,无所变更。【都邑考】契始封商「今陕西商州」,相土迁商丘「今河南归德府附郭县」"。契即帝喾之子。 契被封到商这个地方后,虞舜又下命契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现今的教育部部长),也开始治理商,后来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其族随地姓,称为商族。其后商族不断繁衍壮大,就不断东迁,经过十四代八迁后才到了中原,这才有了后来的"亳邑"、"殷墟"等。契第十四代玄孙也就是成汤,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商朝,所以《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说法。商朝灭亡后,其后人大多经商,被称为"商人",后来才有了一系列带"商"的名词:商品、商店、商业、商社、商号、商标、商埠、商城、商场、商船、商队、商贩、商港、商行、商会、商家、商路、商旅、商界、商务、商誉、商约、商战、招商;商计、商量、商议、商洽、商榷、商谈、商讨、商定、协商、商检...... 商洛市中心西街-背街之间有柳巷子,巷内外贸公司家属院内原有禹司徒(即契)庙,就是纪念契的,长年香火旺盛,为商洛著名名胜古迹,直至"文革"被毁。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墓四皓隐居商山,葬于山脚,使商山名垂青史,誉满华夏,历代贤达,慕名纷至,清人柴懋擢的《商山怀古》有:"光亡无限泪,山河一窗棂"。这儿所说山河仿佛镶人窗棣的画图,其实是把商山窗棂作为静观世事的窗口。而今,商山虽然仅存前殿和后殿的残垣断壁和一山苍翠,但是,欲回归自然,寻幽吊古者依然络绎不绝。人们在江北游览了"垒垒高坟松柏绕"四皓墓后,多过江南观光"尽日看无厌"的商山,或有如唐代白居易之雅兴者,亦奋力登上商山之巅,吟哦高歌。极目四望,商山脚下,校园里,书声琅琅;机场上,银燕起落;上伊线,车水马龙;江面上,大桥飞架。古老的商山,哺育了他的子孙后代,也孕育了现代文明,"再为商山行,更觉商山好。"

"商山红日",被誉为商洛十景之一。

商洛市,隶属于陕西省,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临河南省,东南临湖北省,北、西北、西南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商洛始名于汉朝,指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因地处秦岭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历史上商洛道(亦称商於古道)为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为“秦楚咽喉”,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其他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商洛名胜古迹有5A级景区商南金丝大峡谷、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二郎庙、丰阳塔、大云寺、天竺山、月亮洞等。自2010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在商洛市举办。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商洛市境内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陕西商洛风光秀丽的商山洛水,在厚重历史河床上流淌的影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