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祛湿剂,也就是说专门治疗湿邪的方子。湿邪容易跑哪去?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这是今天我们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祛湿剂是干什么的?那就是我们要用化湿的、利水的以及通淋的、泄浊的这些药物为主,把它们组成方子,来治疗水湿证。这些方子我们就叫做祛湿剂。 当然湿邪一个是它侵犯的部位不同,二一个它也有着内湿,也有着外湿的问题。所以我分两部分给大家讲解,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的内容。 湿邪容易侵犯到哪呢?湿为阴邪,从脏腑当中它容易犯到谁呢?脾,它是恶湿的。所以湿邪很容易困脾,然后引起消化道的一系列的症状发生。 今天先来学习化湿的药物:化湿和胃。那大家会问了,胃明明是喜欢湿的,为什么要和胃呢? 化湿化的哪的湿?脾,湿邪困脾了。因为脾和胃两者之间,一个是燥湿相济的,一个是升降相因的,同时又是一个纳运相协的关系。所以脾胃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脾出现了问题,胃立即会受到影响。胃有了问题,脾也会立即受到影响。 所以当湿邪困了脾以后,直接就会影响到胃,所以这个地方化的湿是脾的。湿邪一化,脾的问题解决掉了,胃自然而然也就和了嘛。 所以用于谁呀?用于湿邪困阻了中焦,导致了脾胃失和的这一类的疾病。 我们今天先来看,在湿邪困脾以后很常用的一个方子,而且它的疗效非常好,名字叫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 大家一定注意,不论这个地方,我们用的和胃也好,还是用的平胃也好。你看都在胃,但是湿邪它并不是伤了胃,湿邪是伤的脾。 伤了脾以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了,然后导致了胃出现了相应的临床症状,我们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 那么平胃散是干什么的?胃在中焦,它对应的脏是脾。和谁有关系?和湿邪有关系。那么自然而然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感受的什么邪气?感受的是湿邪。湿邪跑哪去了?影响到了中焦的脾胃,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湿阻中焦。 中焦脾胃,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为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湿邪困了中焦了。那么它一定阻的是中焦的气机,就是脾升和胃降的气的运动失常了。那就是该升的不能升,该降的不能降,那你说气是不是就停到这了。气停到这了,那叫滞。一旦气滞了就会出现胀满闷的情况。 哪胀满闷呢?停到哪,哪就胀满闷。那么现在在哪里?在中焦。所以患者一个典型的表现脘腹部胀满不舒。所以有些患者来了告诉你,胃里边胀的难受得很,最后你敲一敲,嘣嘣的,和里边有个鼓一样,这叫中焦气机不畅。 再紧接着往下看,中焦气机不畅影响到的谁呀?脾气的不升,胃气不降。所以脾气不升了,我们把它叫做脾失健运。 那胃呢?胃不降了,中医里边讲胃宜降为和,所以不降了,那叫胃失去了它的和。脾不健了,胃不和了,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胃不能降,上边的东西,下不来,那就不想吃饭了,我们把它叫做纳呆。如果不仅不降了,反而还升上去了,升上去的还很严重,那就会出现嗳气、恶心、呕吐。 所以患者一个是不想吃饭,二一个是看到饭就饱了,那就是觉得这饭没味道。然后再严重了,就会出现暖腐、吞酸。 你看这些症状是不是都是胃的症状?那为什么胃出现这些症状了?那是由于湿邪困了脾,导致了脾的运化功能失职,影响到了胃的受纳,所以这个地方一定又有着脾失健运的症状。 我们说脾宜升为健,不能升上去了,那就下去了嘛。谁下去了?精微物质。精微物质在小肠当中不能分清别浊,精微物质和浊物混起来往下走,所以患者一定出现的是腹泻。要么大便的次数多了,要么大便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是大便是不成形的是溏的。 那么不能运化了,精微物质运化不走,同时影响到了胃,胃气不降。那胃里边这些暖腐的东西,就会往上反。胃气上蒸于舌,就会长成了是舌苔。 那患者的舌苔就不正常了,这个舌头上就会很脏。脏到什么程度上?厚厚的一层舌苔,就像抹了一层腻子一样,所以苔很腻。 这就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导致的结果。我们在往下分析,那么由于湿邪困阻了中焦,导致了脾的升、胃的降功能失常了,那么精微物质还能正常的布散吗?一定不能了。脾主四肢,那么它也就不能荣养肢体了。 所以患者一定会出现肢体失去精微物质滋养,我们把它叫到肢体失养了。那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再加上湿邪它本身是一种沉重感。所以患者会表现为肢体又沉又困,还每天感觉到自己老是精神状态不好,精神不够,我们把它叫做倦怠。甚至有些人没精神光想睡觉,还睡得不能清醒了。 比如说人家睡上一觉起来,精神状态非常饱满。而这个人睡上半天起来还是那一种懒洋洋的那种状态,我们把它叫做嗜卧。所以在别人眼里,这种人太懒了,甚至一天懒得连动都不动。 这就是我们讲当感受了外湿之邪,所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 那么通过这几个症状,那我们现在就足以给他下结论了。患者怎么了?感受了湿邪了。病位在哪里?病位在脾胃。湿邪怎么了?湿邪伤了脾胃以后,导致的脾的升、胃的降失常了,所以把它叫做滞了。辨证的结果出来了,这个证候就叫做湿滞脾胃证。 证候有了,那治疗方法当然就有了。邪气是什么?湿邪。湿邪怎么办?湿邪要用燥的药物。湿邪祛了,脾运化功能就正常了,叫作脾健。所以我们燥湿的目的是为了健脾。 通过芳香类的药物来行气,而患者本身就是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不畅嘛。所以要让气行起来,那么该升的就升了,该降的就降了。胃能够降下去了,就叫做胃和了,所以又叫做行气和胃。 这就是湿滞脾胃证的治疗方法: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用哪个方子?平胃散。 什么叫平?《温病条辨》里边讲治中焦如衡,以平胃气,也叫做非平不安。那就是升的、降的就像一个称杆一样。如果你升的过度了,那叫做胃气上逆;如果你降得过度了,那叫做脾气下陷。 如何好?平平的,所以叫平胃散,我们来看看方子的构成: 苍术12g 厚朴9g 陈皮6g 甘草3g 大枣2枚 生姜2片 方子的君药用了苍术,辛香燥烈之品,它有着很强的芳香的气味。当然可以燥湿了,它又入脾胃,所以它有着燥湿健脾的作用。它是燥湿健脾的要药。 所以这味药物一用,通过燥湿让脾气运动起来,升起来的这么一个结果,那叫做燥湿健脾。湿邪祛了,脾不困了,脾就可以正常地去运化了。而脾一旦运化起来,水液代谢正常了,精微物质的输布正常了,那内湿之邪就无法产生了。 所以中医里边经常这样讲,湿祛了,脾它的运化就有权了。脾的运动化功能正常了,湿邪也就可以运化掉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方子当中还用到了厚朴,它可以行气除满,让胃气往下行,胃里边自然而然也就不胀了。 方用到了陈皮,它是理气的的药物。通过理气达到和胃的这么一个作用。陈皮是陈年的老橘子皮嘛,所以它也有着燥湿的作用。通过它的燥湿,让脾醒来。 方子当中还用了一味甘草,一来它具有着健脾的作用,二来它还具有着调和药性的作用。 方子里边还用到了大枣、生姜。大枣具有着健脾和胃的作用,生姜是呕家之圣药。所以这两个药物在这地方,又是一个健脾和胃的作用。 这个方子就这几味药物,药味很简单,很专一。简单是它的药味少。专一指的是一切指向了湿邪。用什么方法?燥。 那我们如何更准去的应用它呢?
那么今天这个方子可以用到哪些疾病里边呢? 辨证为湿滞脾胃的慢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