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哲学综述:西方哲科思维的逻辑概述

 淘沙金 2023-03-11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观点/狭义哲学 整理/张文举 配图/张文举

这是西方哲学综述的第八篇文章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写在前面

上一文章中,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哲科思维的特性、知识的真相,以及它与客观本真世界之间的关系。

为我们了解人类思想背后的逻辑形式铺垫了认知基础。

那么,再做更深一层的追究,人类思想伸展和运用的逻辑形式是怎么发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我们常说的辩证逻辑,在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如果听懂前面的部分,我们原来对唯物反映论的世界观会,产生基础性动摇。

本文共计6027字

阅读时长约9min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辩证法

因为我们基本的思想架构是辩证唯物主义,那么我们稍微讨论一下辩证法。

如果要想了解西方哲学,如果要想了解科学的根基,必须知道人类思想伸展和运用的方式。

那么我们下面简单看一下辩证法的思想方式。

辩证法或辩证逻辑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

因为在国内由于马克思主义重要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

因此在国内把辩证法抬高到吓人的程度,认为辩证逻辑是人类思维逻辑的最高端。

这是一个重大误解。

辩证逻辑是人类理性发展的低级阶段。

从人类思想史上看,辩证逻辑是人类最早的理性逻辑形态。

中国早在3300年前,甲骨文还没有形成以前,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两尧文化就已经普行。

所以中国原始思维的基本奠基就实现在辩证法上。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思想家,建立的都是辩证观念。

西方照样,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包括巴门尼德,包括柏拉图,他们使用的都是辩证法思维。

辩证法思维,表达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期的思维模型。

是因为人类早期的信息量很低,用辩证逻辑处理理性问题,表现出最简洁的状态。

辩证法的简洁状态,我们可以这样来看,最典型的表述就是AB,两点可以互相转化。

用我们中国人的表述叫矛盾论。

大家看看辩证法的思维模型简单到何等程度。

他说a之外通称为B,相当于我们在矛盾说中说矛之外通通是盾。

其实,矛以外还有万千无象,并不都是盾。

可是辩证逻辑怎么处理呢?

他把a以外的东西全处理成B,把矛以外的东西统称为盾。

矛以外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杯子,比如麦克风,比如电脑,比如桌子,它都不是盾。

可是在辩证逻辑中统统把它归为盾,或者a以外统统归为B。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模型,它处理知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a等于a。

辩证逻辑是人类处理同一律问题,a等于a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思想模型。

那么辩证逻辑是一个典型的相对主义的主观建构模型。

辩证法在我们在日常运用概念上,是怎样运用的。

比如前后、上下、左右。

什么叫前?

以自身为终点,前面叫前,后面叫后。

那么如果往后退呢,那个后就又变成了前。

也就是前后高下左右,这些概念全是相对主义概念。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处理概念?

我们为什么没有确定的前,确定的后,确定的上,确定的下,确定的左,确定的右?

是因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处在失位时空状态。

它是人类失位性失存状态的一种定位寻求方式。

那么辩证逻辑,它是人类建立识辩方式的一个动摇状态的整理。

人类的感知,是必须把外物的无极变量,分解为明确的边界变量。

比如把连续320纳米的光波,分割为150种以上截然不同的色觉。

它表达的是建立识辨反应的需要。

那么这个识辩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当对象无限复多化的时候,识辩过程就会发生混乱和动摇。

于是辩证逻辑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克服这种动摇的。

人类在早年认识世界的时候,就像我们是儿童时代。

那个时候我们看世界是完整的、恒定的,或者说是稳定的。

我们只有长到一定程度,智力伸展到一定程度,信息量大到一定程度,才会理解和发现这个世界居然是流变的。

到这个阶段,辩证逻辑就要处理一个问题,或者人类知性逻辑就要处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万物为什么会流变以及如何变化”。

辩证逻辑是对这个最基本问题的最简单处理。

这就是AB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模型的来源。

辩证逻辑属于知性逻辑,这是黑格尔本人的表述。

黑格尔认为,在知性性逻辑之后,还有一个更高端的逻辑,他把它叫思辨逻辑。

可见黑格尔本人,也认为辩证逻辑不是最高端的逻辑。

辩证逻辑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最大的用途?

甚至95%以上的情况,我们都运用的是辩证逻辑。

是因为越原始、越低级的东西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越简单的模型越有效,使用起来越便捷、越稳定。

因此,我们在日常情况下,使用逻辑模型都是选择最简单、最原始的模型运用。

人类的下中枢叫下意识,是由脊髓决定。

比如骑自行车,真正你熟练以后,是把它交给脊髓管理的,可以两脚骑车的同时,脑子还在想复杂问题,但自行车绝不会撞在树上。

反而是初学自行车的时候,得调动高端思想,大脑皮层使劲控制自己,还会摔倒。

说明我们人类运用智慧的方式,是尽可能把思维方式交给低端逻辑来运行。

所以一旦熟练化以后,骑自行车就已经不用大脑皮层控制,而是由脊髓控制,做机械圆周两腿运动,自行车就就在有效的运行。

它说明越低端的东西越有效、越稳定,这就是人类的用智方式。

因此,辩证逻辑为其低端性和稳定性而表达出它的有效性。

这都是辩证逻辑的基本特点。

所以,千万不要把辩证逻辑,视为人类的高端逻辑。

当面临诸多复杂条件,更多对象呈现,已经无法用简单的逻辑模型来处理的时候;

高端逻辑自会呈现,所以把逻辑学叫做思想方法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说思想方法这个词,很容易给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种思想方法是可以选择的。

但实际上,我们用智的方式是不由我们选择的。

当处在原始低信息阶段,或者处理的问题是低信息量的简单问题的时候,人类不自觉的就会用低端逻辑。

当面临高端复杂问题的处理的时候,人类同样不自觉的就选用高端逻辑来处理。

而且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黑格尔有一句表述,他说:

“一个人不懂得食道如何蠕动的生理学,一点都不妨碍他的食道继续蠕动”。

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思想方法不在于你是否主动调动。

而在面对处理问题信息量的时候,自然对应调动的思想方法,就是我们的不同逻辑层级的显示。

那么黑格尔在讨论辩证法问题的时候,讨论的极为复杂。

但实际上,他的这个讨论非常过时。

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人和中国的易经直到老子的道德经,都在深入地讨论辩证思维。

那么黑格尔为什么要用辩证逻辑?

是因为他要讨论“康德在探讨理性终极问题遗留下来的二律背反困境,以及对象和自在之物和精神的关系”。

所以,要读懂黑格尔,前提条件是你必须读懂康德。

然后,必须读懂黑格尔绝对精神是什么含义。

黑格尔讲绝对精神的异化,就是对象系统。

感知它又使它回归理念,这叫辩证法正反合的运作。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表达的深有道理。

他就是柏拉图理念论,在近代古典哲学,清楚认识到我们的感知系统是一个主观封闭通道以后,对万物所说的对象是什么,所进行的探讨。

只不过他找不见恰当的探讨方式,因此借用人类最原始、最简洁的辩证逻辑模型来胡缠。

所以,读懂黑格尔哲学的关键,在于读懂绝对理念的感知封闭系统本身的要素

由于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中,对辩证法做了过度不恰当的表述。

因此,现代逻辑重要创始人之一的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上,曾经给黑格尔哲学这样一个原话表述和评价。

他说,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

也许罗素的评价是不正确的,但是罗素在逻辑学上,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他站在高端逻辑上,对原始低端辩证逻辑本身被过高抬高,所给出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辩证逻辑是人类思维伸展方式中最早期的形式,用辩证逻辑处理理性问题,它表现为最为简洁的状态,因此它有着奠基性、决定性、稳定性,是我们最普遍运用的逻辑方式。

那么与此相比,高端逻辑是什么形式?

辩证逻辑和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文章图片6

辩证逻辑和思辨逻辑的关系

先看亚里士多德表述的形式逻辑。

国内经常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用两个由黑格尔创立的对应词,一个叫辩证法,一个叫形而上学。

我们从中学、大学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两个词汇应该很熟悉。

所谓形而上学,在马哲里或者在黑格尔那里,表述为静止的看待问题的哲学方式

所谓辩证法,就指的运动的看待问题的哲学表述方式

但实际上,什么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个词,站在古希腊狭义哲学的基础和纵深程度上讲,它是亚里士多德表述哲学这个词的恰当翻译。

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建立的逻辑学叫形式逻辑。

所谓形式逻辑,就是抽掉对象的具体要素,看逻辑形式怎样运行。

被亚里士多德总结为三条,叫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之后被德国近代古典哲学的沃尔夫和莱布尼兹追加上第四律,叫充足理由律。

黑格尔把它准确的表述为是知性逻辑的典型形态。

我们下面看一下形式逻辑的三律和四律的状态。

形式逻辑的第一律叫同一律,最简单的表述叫a等于a。

听起来觉得这完全是一个同语,反复主语和谓语没有任何区别。

它为什么是形式逻辑的最重要核心定律?

人类的感知系统是为了达成识辩反应,如果我们面临的对象是单一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识辩对象。

也就没有必要去识别对象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假设在宇宙刚刚发生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夸克和氢子。

那么对于电子,氢子者,对于夸克来说,它的对象是单一的,这叫a等于a。

也就是当物从一分化为多的时候,如果对象仍然表现单一。

那么你跟对象的依存就没有障碍。

可是这个宇宙的演化过程是一个分化过程。

文章图片7

宇宙最初是一个基点,然后是不断分化的过程。

就像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达的也是分化进程。

那么宇宙最初从能量这一个一的奇点,分化出夸克、氢子、波色子,分化出多这些最基本的粒子。

在演化出更多的基本粒子和92种天然元素。

这92种天然元素继续分化出近千万种分子物质,这些分子物质在媾合分化的下一步进程中,再分化种上亿万种生物。

我们会发现宇宙的物质演化过程,就是一个分化过程。

当面对诸多对象的时候。

在单位时间内只能依存一个对象,分化过程就是原来那个一的残化。

因此,所有分化物都有一种内在追求合一的倾向。

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依存,也叫做结构。

我们达成依存和结构的手段叫感应属性,或者叫感知。

那么当对象复多化的时候。

所有的对象都是依存物,或者说都是存在条件、生存条件。

而在单位时间只能依存一个对象,这个时候你怎么办?

当然得在诸多对象中,确立当时最首要的那一个依存对象,而不能在诸多对象中发生混乱和动摇。

这叫A等于A。

5亿年前,最原始的动物,低等水生动物、扁形动物开始出现视觉。

在单细胞生物的时候,是没有感官的。

细胞进行外部物质识别和外部能量代谢,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行的,它只能分辨宇宙中的原子和部分离子。

当世界分化越来越复杂,到扁形动物阶段出现视觉。

也就是五官中最早发生的感官。

据生物学家研究,最原始的视觉,比如扁形动物,它并不能看见复多的对象。

他只能看见跟他生存相关的依存条件。

这叫a等于a。

比如一个实验,生物学家做一个圆盘,在上面放一个蟾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癞蛤蟆。

他发现蟾蜍的视觉只能看见运动的平行条形物,也就是一个条形物处在平行状态,而且这个条形物必须运动,蟾蜍的视觉才有效,也就是蟾蜍才能看见这个东西。

在这个圆盘上扣一个玻璃罩子,把蟾蜍扣在其中,然后在外面挂一个像昆虫一样的条形物,但是把它纵立起来,然后在外面旋转,蟾蜍不做丝毫反应,表明蟾蜍看不见他。

当他把这个条形物在外面放倒,然后让他做出适当振动的时候,那么这个圆盘在转,蟾蜍始终跟着。

这个时候蟾蜍看见它,说明发展到蟾蜍这样高等动物的时候,它的视觉居然是局限的。

只能看见他所要依赖的条形爬虫,也就是对他其他的视觉以外的诸多对象,他在感性过程中会自动排除。

这叫a等于a。

再比如一只鸟,已经变成了脊椎飞行动物。

一只鸟要在树上吃到一条虫子,它的感知却是对象复多化,它既能看见树干,又能看见树枝,还能看见树叶,还能看见树皮上的各种条纹。

然后他在这些复多的对象中必须找见那一条虫子。

而不能随便撞在树干上,或者随便不断的绕着树叶乱飞。

这样会过度的消耗它的生物能量,属于无效消耗。

于是它必须在abcd等无限负多的对象中选择到那条虫子,这叫a等于a,也就是在负多对象中单位时间找见首要依存物的失变反应叫a等于a。

人类的感知系统是为了达成识辩反应,从而才能达到求存目的。

而生存依附条件和对象的复多化,是逻辑形式眼动的底层动因。

所谓的同一律,就是在诸多对象中确立当时最首要的那一个依存对象,因此这也是形式逻辑的最核心的定律。

形式逻辑的第二律叫排中律。

它的哲学表述是a是B或不是B。

它的意思是当复多对象呈现abcd都出现,我要依存a的时候,B却在干扰我,我得不断的在a和B之间做出分辨。

它在分辨的过程中得确定它所要依存的那个对象a,这叫排重率。

可见排重率是什么?

a等于a不能保持a等于a被复多对象干扰叫排中率。

形式逻辑的第三项叫矛盾率,也叫不矛盾率。

它的哲学表述是a不是非a什么意思?

它是讲a已经在排中律那里发生了动摇,已经很难确定。

我得在诸多对象中识辩,确定我识辩完以后,还得再度确认我没有辨错误,或者没有识辩扰乱,这叫a不是非a。
它是a等于a经过排中率a是B或不是B的事变之后,再对a本身加以确认的动摇克服状态,所以它叫知性逻辑。

请注意我在这里表述什么叫知性,知性是复多对象发生确认对象的动摇,不得不产生判断行为,叫知性。

大家注意判断这个词,叫判别求断。

只有对象复多化,才需要判别,如果你只有一个对象,比如电子只有一个质子,那么他就用不着判别。

当对象复多化,必须在对象中加以判别,判别完才能做出决断,才能发生依存反应叫判断。

所以在哲学上,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而判别求断、位置知性,如果对象单一化叫感性,所以最原始的感性是不需要判断的。

比如电子面对质子是不需要判断,比如蟾蜍面对竖起来的条形物是不需要判断,它就不在它的视觉范围以内。

那么因此形式逻辑被黑格尔表述为是知性逻辑。

什么叫理性逻辑?

就是对象复多化到无穷之多,我们已经无法在实体反应上面,对无穷多的对象产生推导反应和a等于a的识别确认。

于是,我们必须把对象归类为概念,然后在概念上而非实在对象上处理模型推演,然后再回归实物反应。

这叫理性运动,也就是理性运动是把对象抽象和归类简化为概念,然后做软性推理反应。

其目的仍然是对复多对象加以判断,只不过这个时候应对实物,判断已无从进行,必须在软态逻辑概念沙盘上运行。

这叫理性。

亚里士多德所表达的知性逻辑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这个表述本身是理性的。

是抽象的,是概念化的,但他所回答和解释的问题,是知性判断问题,就是形式逻辑。

处理的是知性判断问题,但不是像鸟那样处理成实物对象,而是在理性逻辑层面上,以理性概念的方式处理知性实物分辨状态的理性模型。

而达成的效果是对知性逻辑反应形态的模型说明,这叫知性形式逻辑。

他后来被沃尔夫和莱布尼子追加充足理由率。

就是当做AB等判断的时候,判断得有延续性的,根据追加的这一条已经从知性逻辑进展到理性逻辑的过渡。

这就是第四律不在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中的原因。

也就是充足理由率已经表达为理性逻辑的后续中介状态。

排中率、矛盾率是因为对象复多化进一步加剧,复多对象发生动摇,从而使必须被确认的对象进一步动摇,不得不衍生的判断行为机制。

这是知性逻辑张开的深层原因。

甚至于后来必须产生类别化的、抽象的概念,先进行模型化推演才能产生判断,这是高端理性逻辑的出现。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