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古盐井系列(五)——诺邓井

 剑川古建绘图员 2023-03-11 发布于云南
文章图片1

云南古盐井(五)

诺邓井


图文/ 大狗熊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在滇中以黑井为中心的古盐井讲述完以后,云南古盐井系列开始转向滇西。滇西片古盐井的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大姚县的白盐井(今石羊古镇),直到新中国才搬迁到洱源的乔后镇。石羊古镇原来就已经介绍过,大家可以到合集中阅读,而乔后镇保留下来的东西不多,就不单独介绍了,那么滇西片的古盐井就从云龙八井中最著名的诺邓开始。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雨季,诺邓村旁的诺水显得有些浑浊,水量也大了不少,奔腾着从形似狮象的两山之间注入沘江。沘江水在这里绕出了一个“S”型的湾子,形成了类似道家“太极”图案的天然地貌奇观。在“天然太极图”当中,北部的庄坪坝子和南部的连井坪坝子组成两个鱼形图案,恰如“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诺水旁有一间破旧的老屋,从窗户望进去,里面被水浸泡着,用指尖轻沾溢出的水,放到口中,却有淡淡的咸味。每年冬天,人们把老屋里的被水浸泡的泥土提到厂里,倒入一个两米多高的木桶,用来腌制著名的诺邓火腿。这种火腿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早已名闻遐迩。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诺邓村有“九杨二十姓”,杨家人虽多,但没有出过什么名人,而黄家则是书香门第,世代显耀,称得上名门望族。黄汉民老先生,仍然居住在祖传的进士宅子中,他说:“黄家的老祖黄孟通,是福建邵武人士,明初任'五井盐课提举司’,管辖云龙境内的五个盐井,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在诺邓安家落户,形成现在的黄氏家族。清代云龙出了三个进士,两个是黄家的,十三代黄绍魁,十五代黄云书。”进士宅子最早是提举司衙门,后来就成了“黄家寨子”,居住着30多户,100多人。高耸的石砌大门也变成了黄家题名坊,正面刻着“世大夫第”,背面是“科贡传家”,坊上还刻有黄家历代所出的举人、贡生的功名宦历,反映着黄家的显赫家声。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旅游开发以后,千年古村才展现在世人面前。村里的居民建筑都是“四合五天井,四合一天井,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建筑。至今还有元、明、清代的建筑院落90多个,民国后的建筑院落60多个,以及寺庙、祠堂、牌坊等20多处。每一处院落都巧妙利用山势地形布局,一层叠着一层往上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由于山势较陡,前后人家之间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诺邓的民居建筑物工艺精美,门、窗、木梁、柱、檐都讲究雕刻图案的美观精细,山墙、院墙上都绘有图画或图案。每户人家正房、厢房、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艺都各显特色,几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两家来。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诺邓村过去一般称为“诺邓井”,“井”就是盐井,“诺邓”一词是白语的译音,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公元863年成书的《蛮书》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 1160年过去了,村名依然未变。明初,明政府在诺邓设五井盐课提举司,“专理盐课”,下属顺荡、诺邓、师井、大井、山井五个盐课司。以后又陆续开发了雒马井、石门井和天耳井,逐步形成八大盐井,工商业兴盛一时。诺邓作为盐课司所在地,更是独领风骚,东通大理、昆明,南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兰坪、丽江,成为滇西北商业中心之一。村中常住户达400多户,近3000人,另有商、工、艺等数千流动人口。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盐是诺邓的灵魂。两千多年来,盐支撑着诺邓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流淌于云岭山脉中的沘江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自古以来就是滇西和滇西北最大的盐业中心。在交通不便的三江并流区域内,广大人民的生活就依靠这一个个盐井,而盐井自然也成为经济、文化发达的所在。居住在盐井的人自称为“井上人”,以有别于“山里人”。“井上人”从事的是工商业,即使是一般的工人,也比“山里人”的收入多,所以在诺邓,见不到茅草房,全是清一色的瓦房;“井上人”不种田,马帮驮出去的是盐,驮回来的是大米;“井上人”唯有读书高,所以在诺邓有文庙、武庙和书院,出了“二进士、五举人、贡爷五十八、秀才四百零”;“井上人”追求精神上的信仰,于是诺邓的祠堂、庙宇超过40座。这一切放到通都大邑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边地山村来说,应该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千年依旧,诺邓人就这样生存着,打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诺邓村,过起了“井上人”的生活。直到二十世纪的后半期,现代工业文明冲垮传统手工业的时候,大锅熬盐被真空制盐所取代,人背马驮让位于车载船运。1996年,按国家《食盐专营办法》规定,两千多年的诺邓井就这样封闭了,卤水依然在流淌,淹没了井口。而诺邓人在50年的时光里,也悄然完成了从手工业者向农民的转换,归入“山里人”的行列。直到古镇旅游的兴起,诺邓又一次开始了新的崛起。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拓展阅读

文章图片48

火腿

诺邓火腿随着《舌尖上的中国》闻名遐迩。诺邓火腿为什么好吃,是因为它是唯一还用井盐腌制的火腿。井盐中含有大量的硝及各种矿物质,硝使盐能够渗透到火腿的深处,矿物质产生化学变化出现了独特的味道。但由于井盐不含碘,以及有些矿物质对人体有害,1996年,国家《食盐专营办法》规定:“严禁利用井矿盐卤水晒制、熬制食盐。严禁将液体盐(含天然卤水),利用井矿盐卤水晒制、熬制的盐产品作为食盐销售。”国家禁止了井盐的生产,现有盐矿生产的都是真空提纯过的精制盐。所以其他著名火腿都只能用精制盐腌制,那么味道自然比不上从前,当然也对人体无害了。井盐腌制火腿是一把双刃剑,不过只要适量食用应该没问题。

文章图片4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