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4期 我国古代的音乐之美(三)

 昵称503199 2023-03-11 发布于湖北

原创 袁彦滨 微文化简堂 2017-03-18 18:12

您手机里的文化微刊,点击上方微文化简堂即可订阅

愿景
推动中华文化的觉醒

今日知识点

1.笙、竽

2.埙、缶、陶笛


古今文化,精简到达

图片

古代的乐器(

文:袁彦滨

    我们用两小节课程的时间讲解了我国古代八音的前四音,金石丝竹,今天我们继续讲后四音:匏土革木。

图片

匏是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制作的乐器主要有笙、竽

:笙,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笙的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极其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它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笙:吹笙鼓簧

竽:大家还记得滥竽充数的典故么?

是的,这个竽就是我们要讲的竽。

竽是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

战国到汉代的文献中,共同记载着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

到了宋代,竽则销声匿迹,在教坊十三部中,只有笙色而无竽色。

图片

图片

竽: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

陶制乐器,代表乐器为埙、缶、陶笛、陶鼓等

古人说:“正五声,调六律,刚柔必中,轻夺迷失,将金石以同恭,启笙竿于而启批极”。把埙看作与钟、磬一样,具有同等地位。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

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于是早期的埙就产生了。

埙的音色朴拙抱素,音质圆润,独为天籁,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在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埙:简编真乐,埙篪雅韵,菽水清欢


缶:渑池相会中,蔺相如以颈血溅秦王为要挟逼秦王击缶的故事大家还记得么?

缶是一个怎样的事物呢?

原来,缶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

不过,击缶的音乐活动在秦之后便上不得大雅之堂,人们视缶为盆盆罐罐,敲打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仅有两层含义:1.下层人民最下等的娱乐,2.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图片

图片

缶:击瓮叩缶


陶笛:陶笛的祖先是埙,看到陶笛,有很多人会联想到埙,以至于在台湾和香港,陶笛的别名叫作洋埙。

陶笛的制作材料不同,所以音色和属性也不完全相同。

比如,陶土熏烧的陶笛音色柔美,瓷泥烧纸的陶笛声音清脆悦耳,紫砂的陶笛声音清脆明快。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