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笔从戎丨班超的人生抉择

 如如如柏 2023-03-12 发布于山西

班固是著名的东汉史学家,他用二十余年时间编写了《汉书》。他的弟弟班超也非同寻常,出使西域各国,使得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重新回归大汉,并带兵镇守西域三十一年,多次平定匈奴的叛乱。

然而,这兄弟俩并不是一开始就一文一武。《后汉书》记载,弟弟班超也同哥哥一样是个文人,后来改变志向,投笔从戎,这才成为一代名将,成功封侯。

关于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原文如下: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意思是,班超志向远大,不拘小节。他十分孝顺,日子过得虽勤苦,但不以劳作为耻;能言善辩,并且涉猎许多典籍。可见他同哥哥班固一样,也十分有才学。永平五年(公元62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朝廷的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一起搬到洛阳居住。由于家里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来挣钱养家。长期抄写,让他觉得劳苦不堪,于是有一次,他停下的手头的抄书工作,扔下笔感叹道:“大丈夫没有其它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异域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从事在笔砚之间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后来,他找到一位看相师,看相师说他生得“燕颌虎颈”,是“万里侯相”。或许是看相师给了他信心,他果真去投军。

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奉命出击匈奴,班超随军出征,任代理司马。他果然具有军事才能,第一次独自带兵作战,就斩获颇丰,这让窦固另眼相看,于是派他跟从郭恂一道出使西域。

这次出使,在班超的带领下,不仅果断消灭了在鄯善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南)的匈奴使团,还成功让鄯善国臣服,并送来王子作为人质。

窦固得到消息后,大为赞赏,并将功劳上奏明帝,明帝封班超为军司马,命他继续完成出使的任务。

之后,班固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为大汉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后来,他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终于完成了他“封万里侯”得志向。

班超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繁重的抄写工作,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可谓志向远大,敢于实施。如果不是这个果敢的选择,就算他有大的才能,也会埋没在日复一日的笔墨纸砚当中。

就算放在今天,这个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它教育我们,既要志存高远,还要有真才实学,重要的是,有梦想就要去追,不要只为眼前的生计苟且而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