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诗人杜甫》:杜甫精神世界的诗性掘进

 爱雅阁 2023-03-12 发布于上海

强国号发布内容

中文传媒

2022-12-24

已订阅

作者:峭岩

李春林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们喜欢杜甫,崇拜杜甫,每当想起他,就会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精彩诗句。然而,在这些诗句背后隐藏着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他的现实主义诗性光芒,烛照千古,引领诗人们的脚步,走过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一再被现实证明着。

杜甫作为“诗圣”,在诗坛有着无人取代的地位,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个人品质和诗歌品质,尤其他的忧国忧民、傲视官吏、体恤底层的悲悯情怀,代表了普世价值,在人类星空上有着强烈的共鸣感,所以杜甫与民同在,与诗同在,与史同在。

我们有兴趣了解的是,杜甫有着怎样的身世传奇?他是怎样写出这么精彩的经典诗句的?诗歌的背后又有怎样的雪泥鸿爪?在那个时代他是怎样被洗礼而独立的?《诗人杜甫》一书的成功,就在于用历史的眼光,以详实的资料、入情入景地做了挖掘和阐释。它不是泛泛的罗列堆积,佐证杜甫一生写了哪些诗,而是以时间为序,以事件为纽带,捋出诗歌写作的自然性,又着墨在时代、情感、造境上,提纯诗意成因的同时,突显出杜甫思想的形成脉络。不仅有别于以前出版过的杜甫传之类,更有益于诗学研究的历史性介质。

作者站在杜甫诗歌浩荡奔突的河流伟岸,俯瞰全局,又点石成金式的集中要点,阐释出诗歌本体的深远意蕴,追踪到社会、经历、个体体验、诗性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而诗歌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必然承载着担当与意志。客观赋予的丰盈、苦难、逆境、顺意、矛盾、抗争,都在概括和抽象的诗歌中达成融解,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进步,因此,这是杜甫诗歌精神的全部价值所在。

无疑,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本书把杜甫请下神坛,还原一个真实的杜甫,让他回到人间烟火,回到生活的细微末节里,露出一个血肉的、情感的、多层面的、活灵活现的杜甫。

一个天才诗人,年幼便突显不凡的天赋。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奇人轶事,把我们引向一个美好的联想。作者是把杜甫放在打枣树、在姑母怀里撒娇的场景中表现的。殊不知,这个“凤凰”意象却成了杜甫理想的图腾一样,升腾在他博大的心空。在他后来写的《凤凰台》一诗中,着力写了凤凰:“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迹,石林气高浮。”显然,这是景写凤凰。而“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这些诗句都妥妥地蕴含着早年的积累。

这使我们想起,杜甫两岁丧母,姑母抚孤的事实。是姑母的仁爱之怀,最早启蒙了杜甫的仁慈之心。杜甫想到周文王早已死去,曾为周文王盛世鸣唱的凤凰声也已消失,发出“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的慨叹。表达了自己愿意用心血喂养凤凰,为百姓带来祥瑞。至此,凤凰已经成了杜甫追求太平盛世的美好寄托。以致到了晚年,他仍念念不忘:“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曹,翘垂口噤心甚劳”,倾吐了老不得志,未能实现自己达善济世、一展雄心的遗憾之情。

天才不是上天带来的,是后天家风、默化、磨练、苦学得来的。杜甫的诗才高品是有祖传的家风影响做了后盾。杜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唐朝的知名人士,有着良好的文脉传承,“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晚年又教子“熟读《文选》理,休觅彩衣轻。”至此,杜甫七岁锦口写凤凰就不奇怪了。

杜甫的时代,是盛唐,也摆脱不了压榨、腐朽和黑暗,为了实现志向必须向上走。杜甫也是个追星的人。声名显赫的李龟年、李邕、王翰,早有诗名的李白,王维,都是杜甫的年长好友。杜甫压低了身段,放下少年轻狂,敲开一扇扇名楼大院。杜甫最早结识的是当时任刺史的崔尚和魏启心。年龄虽然有二三十岁之差,杜甫毕恭毕敬,拜他们为师。杜甫把诗稿送给他俩,读后,他们认为杜甫是“珠玉在前”“觉我形秽”,极大地鼓舞了杜甫,更加坚定了奋战诗场的决心。

而和社会名流李龟年的相知相识,却是一次智慧加勇气的胜利。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善歌善奏,是宫里歌厅的常客,多年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恩宠。一个偶然杜甫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他沉醉如迷。歌罢,杜甫上前大胆拉住李龟年的手说:“今日听君之歌,方信'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并非虚言。孔子若在此,闻君之歌,恐怕又要'三月不知肉味了’。”此言一出,惊艳了李龟年,俩人也成了莫逆之交。

这种友谊一直保持到晚年。杜甫最后一次听李龟年演唱时,是阔别多年后,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杜甫漂泊到长沙见到李龟年,故人相逢,情意绵绵。遗憾的是就在不久,李龟年忧郁而死。给杜甫以无情打击,含悲挥笔写下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的“落花时节又逢君”,诗蕴万千,实为对时政悲惨凋蔽的一种表达。

杜甫和李白相谊,可说是“双星辉映”。三十岁的杜甫结束了“一览众山小”的漫游后,从山东回到洛阳。那时杜甫虽然写了《望岳》有些成就,但仍有“百年歌自乐,未见有知音”之憾。恰在此时,他得到了大诗人李白来洛阳的消息,心喜若狂。杜甫策马而行,终于敲开了李白住所的大门。

情在心中,忧在酒中。杜甫说,“豪门巨富,酒肉宴客,百姓穷苦,民不聊生。”李白说,“朝廷酒醉金迷,斗鸡金宫里,那管良民养贤才。”两颗心紧紧拥抱了,这一抱就是几十年。

杜甫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写杜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足见两颗诗星的弥坚友谊和博大胸怀。

杜甫忠义主正,是一个称职的左拾遗。那时朝内有一个武将房琯,是杜甫的好朋友。因为受馋言而受压。杜甫看不惯上谏朝廷,又被欺视,肃宗以放假为名,冷落了他左拾遗职务。杜甫并不示弱,写诗道:“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杜甫把自己比作了屈原和贾宜,认为自己那样做是为国为民,无悔无过。

杜甫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怎么练成的?本书以大量的笔墨做了有力的阐述。

我们都知道,杜甫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即安史之乱,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使他认识到皇权的弊端和社会的本质,促成他诗歌的质地变化。这期间,杜甫颠沛流离,使他深入民间,亲眼见到了朝内的争斗,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他的诗歌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了。这也是他的名篇《三吏》《三别》的基壤。不愧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作。

我们发现,这样的一个迹象,杜甫虽然身在朝廷,他的心却渐渐移向了人民。从北征探亲开始,到以后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诞生,是杜甫诗歌的黄金时代。于是,他的诗歌找到了命门。最具代表性的诗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可说这是心归民间、杀向黑暗的宣言书。如此以来,才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天下情怀。

草堂岁月,是杜甫诗性自由抵达顶峰的高光时刻。就在高士资助下在荒地上建立的这座草堂,就成了杜甫诗歌的天堂。从此,杜甫不再流浪。他的灵魂终于有了安放之地。在这里,他为表弟王十五写诗:“忧我营茅栋,携我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他为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欢呼:“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可见杜甫的心灵世界已达无比快乐之境。

当我们含着热泪目送渡江远去的背景,诵读:“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悲凉诗句的时候,一个胸怀大略大志,又飘零孤僻的老人形象跃然眼前,我们为那个时代的动荡而惋惜,同时,又为造就了一个诗圣而庆幸。

杜甫从有生以来写的第一首《凤凰》诗始,到生命最后在船上写的一首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止,星光列阵般地流淌着一条诗的河流,为我国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总之,这部书,以详实和诗意,展示了杜甫波澜壮阔的一生,从而塑造了一个不甘于现状的杜甫,一个家国情怀的杜甫,一个伟大的杜甫,一个与时代永生的杜甫。(原载于《澳门晚报》)

责任编辑:侯灵杰 刘伊 陈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