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明代的丝绸衣料

 Frances67 2023-03-12 发布于北京

【转】明代的丝绸衣料

摘自:黄能馥 陈娟娟著《中国服饰史》

(一)缎类

缎 的经或纬丝中,只有一种显露于织物表面,相邻的两根经丝或纬丝上的组织点均匀分布,但不相连,故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是最富丽的高级衣料。我国缎织物 起于宋代,宋以前没有缎字,《吴县志》卷五一《物产》中说:“纻丝俗名缎,因造缎字。”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卷一八《物产》中说纻丝是用染色的丝所作, 还有织金、闪褐、间道等类。元代民间织造日月龙凤缎匹及缠身大龙缎子,在明代,缎与纻丝的名称并存,但细看定陵万历皇帝棺内出土的八匹带有墨书腰封的“细 龙纻丝”,为大红五枚缎组织,长方格子形金龙纹样,红色丝有深浅不匀的“色柳”,北京首都艺术博物馆藏有同样花纹的绿色细龙纻丝,丝线也有这种色柳,推测 是蚕丝与苎麻混纺的缎织物。

明代缎织物已取代锦的地位成为最主要的高级衣料。明朝皇帝及重臣权贵都喜用各种缎类织物做衣服。嘉靖皇帝 宠信严嵩,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让严嵩当宰相,专政二十年,官至太子太师,他让儿子严世蕃和赵文华等为爪牙,吞没军饷,杀害主张收复河套的兵 部尚书夏言、将领曾铣、抗倭有功的总督张经、谏官杨继盛等,晚年被御史邹应龙等弹劾,严世蕃被杀,严嵩被革职,他在江西分宜的家业被查抄没收,全部被抄的 财产,登在《天水冰山录》中,其中有各类高级丝织品14311匹零1段,外加当时变卖的丝织品27288匹。没收高级服装1304件,外加当时变卖的衣服 17343件。这些丝织品中有63%是金彩提花的缎类,缎的品种包括素缎、暗花缎、织金缎、两色缎、闪缎、遍地金缎、妆花缎、织金妆花缎、妆花遍地金缎、 云缎、补缎、暗花云缎、暗花补缎等。定陵出土明万历皇帝穿用的黄地云龙折枝花孔雀羽妆花缎织成袍料,是用片金线和十二种彩丝及孔雀羽线合织而成的。

(二)绢类

绢 有素绢和提花绢,明朝制度规定素绢一般商贾也能穿。提花绢品质高贵,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提花绢有云绢、云熟绢、妆花绢、织金绢、织金妆花绢、遍地金女 裙绢和各种服装织成料,如补子花纹、过肩花纹、通袖花纹的织金绢、妆花绢、织金妆花绢。所记743匹提花绢中374匹是服装织成料,占总数的50%。

(三)罗类

罗是利用纠经组织织出罗纹的中厚型丝织品。《明史·舆服志·三》记载,帝、后大带、皇后常服、郡王长子朝服、辅国中尉公 服、郡王长子夫人至县主冠服、文武官朝服、祭服,都常用罗制成。洪武三年规定庶人、农人、商贾不得穿罗。《酌中志》记载:每年四月和九月,宫中换穿罗衣。 内臣自三月初四至四月初三穿罗衣。《天水冰山录》所记,罗有素罗、云罗、遍地金罗、闪色罗、织金罗、青织金过肩蟒罗、青妆花过肩凤罗、青织金妆花飞鱼过肩 罗、青织金獬豸补罗、红绿妆花凤女衣罗、绿织金妆花孔雀女衣罗、绿妆花过肩凤女衣罗等。

定陵出土的衣物,有四合如意洒线绣四团龙罗 袍,绣龙、火纹罗蔽膝,织金云龙八宝(八宝为双角、珊瑚、金钱、宝珠、方胜、象牙、金锭、银锭)暗花罗裙,本色莲花牡丹罗裙,缠枝莲花暗花罗,穿枝莲罗褥 等。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出土的衣物,有柿蒂形过肩龙八浪八宝妆花罗朝袍,柿蒂形过肩龙妆花罗裙袍(曳撒),凤穿牡丹暗花罗柿蒂形过肩云龙盘领通袖直身膝襴 罗女朝袍,妆花折枝牡丹、梅、莲、菊、八宝、云龙膝襴罗单裙,妆花罗过肩蟒海浪裙袍(曳撒),织金罗缠枝莲夹上衣

(五)绸类

(绸)有花素之分,明初规定庶人、农民可以穿,自然是素。商贾为四民之末,素也不许穿。《天水冰山录》记载的有云、补、潞、素、绵、潮、妆花、织金、织金妆花等。其中有补子和通袖过肩花纹的织成衣料。

北 京定陵出土明万历皇帝穿的吉祥四团龙缂丝补袍,袍身是用料做的,补子是用缂丝缝上去的。另有织着“百事大吉吉祥如意”文字和葫芦加洒线绣四团龙的袍,万事 如意吉祥纹中单,四合如意纹中单,八吉祥如意纹中单。孝靖皇后穿的大回纹潞女衣。还有缠枝花卉暗花,长安竹纹和福寿三多纹潞,折枝花宁等。

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出土了斗牛补如意云八宝暗花交领大袖朝袍,大柿蒂形过肩云龙海水江牙妆花裙袍(曳撒),行龙海水妆花补、线勾水浪纹暗花里夹裙袍,柿蒂形双云龙过肩勾八宝暗花裙袍等。

(六)改机

明万历《福州府志》卷三七《食货志·一二·物产》记载:“闽缎机故用五层,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杼轴,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 逮,遂改机为四层,名为改机。”《天水冰山录》所记改机有247匹,其中80%为织成衣料,如大红妆花过肩云蟒改机、大红妆花斗牛补改机、大红织金麒麟补 改机、青织金过肩蟒改机、青织金穿花凤补改机,闪色织金麒麟云改机、闪色妆花仙鹤改机……等。1964年3月,江西省南城县株良公社一座明墓出土衣物疏上 有“绿六云改机衬摆一件”,衬摆为袍裙式服装,可惜出土后未予保留。

(七)绒类

绒是织物表面有耸立或平排的紧密绒圈或绒毛的丝织品,织时除织入纬丝外,更按规律织入用细竹竿或铜丝做的起绒竿,当经丝跨过起绒竿时,便在织物表面形成凸起的绒圈,如将凸起的绒圈割断,就变成耸立于织物表面的绒丝,外观既含蓄厚实又光艳富丽。明代丝绒品种有:

1.剪绒:为绒圈地上割断一部分绒丝,成为绒花的织物。

2.天鹅绒:为单面满地起绒的织物。

3.双面天鹅绒:为双面起绒的织物,北京定陵有双面天鹅绒四合如意绣龙补女衣实物出土。

4.抹绒:在天鹅绒上铺透空花版,用刷子蘸白芨胶水将花部绒毛向相反方向刷抹,使之显出暗花。

5.织金绒:在片金或捻金地上织出单色绒花。

6.妆花绒:在缎地或绒地上织出彩色绒花。

7.织金妆花绒:在金地上织出彩色绒花。

明弘治时(公元1488年至1505年)各色绒丝每匹折钞五百贯,各色绫子每匹折钞三百贯,各色纱每匹折钞三百贯,各色绢每匹折钞一百贯,青绒氁子每匹折钞六百贯。

《天水冰山录》记载绒织成衣料和匹料有585匹,绒衣113件。衣料匹料中金彩提花的占总数的23%,绒衣中金彩提花的占总数的65%。

(八)绫类

绫是斜纹或变化斜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品,唐代绫织技术已发展到高峰,绫织物为重要衣料。宋以后绫的花色单纯化。明朝的吴 绫,松江为上,杭州次之。一般用无捻丝织造,质地稀薄,只作内衣、刺绣底料及装裱用。《天水冰山录》记载绫只11匹。北京定陵出土的有几件绫内衣、道袍、 女衣。还有几件刺绣香囊用绫做底料。

(九)丝布

丝布是丝与棉的交织物。《天水冰山录》记载有大红妆花斗牛补丝布,大红织金妆花仙鹤丝布等官服织成料。

(十)锦类

锦 创始于西周,汉唐时期为主要高档衣料,明代丝绸品种结构的重大变化,是缎织物流行,取代了锦的传统地位。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五·西南诸省》:“蜀锦一缣 五十金,厚数分,织作工致,然不司衣服,仅充裀褥之用。只王宫可,非民间所宜也。故其制虽存,止蜀府中,而闾阎不传。”《天水冰山录》所载锦类只有214 匹,内蜀锦只18匹。另青织金仙鹤,青织金穿花凤,青织金麒麟的宋锦和妆花锦。

松江府生产一种紫白锦,在北京定陵和南苑苇子坑明墓都出土过一种紫白两色或其他颜色与白色的双层平纹织物,花纹多落花流水纹,正反两面花纹相同而颜色相反,可作一般衣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