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乳腺癌风险提高22%!这类食品竟然也「翻车」了?

 乳腺癌互助圈_ 2023-03-12 发布于福建

糖,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给人带来快乐,因此也被人视为“快乐的源泉”。然而,糖分快乐,却实在危险,尤其对与乳腺癌患者来说,高糖食物可能暗藏着复发转移的危机。

01

高糖对乳腺癌患者的危害


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摄入过量的糖会引起体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升高,刺激雌激素受体,从而持续激活某种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



此外,高糖食物摄入引发的肥胖不仅会导致乳腺癌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增加[2],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抗肿瘤药物的疗效[3]

由此可见,对于乳腺癌这类糖分敏感的人群,真的有必要实行低糖饮食、限制糖分的摄入量才行。那么,现在市面上流行的0糖产品,乳腺癌患者又能不能吃呢?


02

代糖饮食是否健康?


所谓0糖0卡的食品大多是由于商家添加了热量更低或者是不被人体吸收的代糖。代糖的品类非常多,大体可分成人工合成的、以及天然存在的两大类。人工合成的包括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天然存在的则有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等。

然而,在近年来的不少研究中,代糖大军却发出了危险信号。


赤藓糖醇可使血栓发生风险增加2倍

近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证实,摄入多元醇甜味剂,尤其是赤藓糖醇,可能与心血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研究发现,赤藓糖醇的摄入增加了心血管高危人士动脉血栓的形成风险,最高达到常规值的 2



当血液中的赤藓糖醇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栓的形成,如果这时刚好有动脉损伤,则会有更高的血管阻塞风险

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治疗常易引发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而一些化疗药物也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因此,对于这类代糖的食用要更加谨慎。


阿斯巴甜、安赛蜜或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的一项研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度,研究显示,大量摄入人工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可使患乳腺癌的风险提高22%,患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提高15%

而安赛蜜(又叫乙酰磺胺酸钾)摄入较多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提高17%,总体癌症风险、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都增加了13%[4]

市场上许多饮料、酸奶、罐头等食品中,配料表都有阿斯巴甜与安赛蜜的身影,此外,为了提高适口性,有的制造商还会在一些传统上不含添加糖的食品(例如,调味薯片)中加入阿斯巴甜。


此外,在不少研究中,代糖也被发现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相关。对于代糖,我们要客观看待,它的确可以降低龋齿发生风险,也是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和老年人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特殊消费群体的佳选,但它也并不是完美的替糖方案。

代糖的摄入可能会促使我们去吃更多的东西,从而满足身体的需求。并且,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可以区分代糖与糖的差别,我们并不能通过吃代糖来达到吃糖的满足感

那么,乳腺癌患者究竟该怎么科学地吃糖呢?

03

乳腺癌患者如何科学吃糖?



对于代糖类食物

如果你本身有喝碳酸饮料、喝奶茶的习惯,而且很难克制,可以用代糖饮料来替代,暂时满足一下甜味需求。毕竟比起蔗糖和果葡糖浆来说,代糖总体的健康负担还是更小一些。但这也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喝奶茶饮料,还是要适量饮用。

如果你属于已经确诊了糖尿病、高血压的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平时要用到代糖,或者选择代糖食品,建议避开赤藓糖醇,选择其他品种。


对于糖

一方面乳腺癌患者要严格限制精制糖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每天控制在25克以下[5]

25克添加糖约等于6块方糖(一块方糖4.5克),或3块牛奶巧克力,或2包黑芝麻糊,或大半瓶可乐(255毫升)。

乳腺癌患者要注意减少甜食、高糖水果的过量摄入,同时少吃精米面,多吃全谷类、粗粮和杂粮。




控糖期间注意
  • 保证热量的摄入

控糖过程中不可总是处于饥饿状态,否则将适得其反。应该多多摄取一些高蛋白食物,能让糖吸收速度变得较慢,使血糖更加稳定。

  • 减少在外就餐

餐馆的菜品中会添加许多糖和油,会增加控糖的难度。因此,控糖期间应该尽量减少在外就餐。若是不得已需要在外就餐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以蔬菜、粗粮为主,少吃调味料或酱汁。


END

低糖饮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科学控制糖分的摄入量,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和改善患者的预后,还能帮助改善皮肤状况、收获更健康的体重和稳定的血压。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吧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丸时

[1] Walter KR, Ford ME, Gregoski MJ, et al.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re elevated in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lter response to therapy, and can be targeted b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9

[2] 龚频,裴舒亚,韩业雯,杨文娟,常相娜,陈福欣.食源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06):443-451.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30327.

[3]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学组.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02):81-85.

[4]Debras C, Chazelas E, Srour B, Druesne-Pecollo N, Esseddik Y, Szabo de Edelenyi F, Agaësse C, De Sa A, Lutchia R, Gigandet S, Huybrechts I, Ju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 2022 PMC8946744.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