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久起搏器囊袋感染原因分析

 医学abeycd 2023-03-12 发布于湖北

王泽 杜莉

摘要:目的  分析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于北大人民医院就诊的起搏器囊袋感染病人30例,对病人的手术时间、起搏器的安装情况,以及术后囊袋红肿、感染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患者起搏器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30例植入起搏器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同部位的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其他部位感染累及等因素有关(均P<0.05)。结论  起搏器植入术后1年内是囊袋感染的高发期,在患者安装起搏器后,若第3次更换手术、手术时间>3h、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其他部位感染累及会导致安装在患者体内的起搏器囊袋感染率增加。

关键词:起搏器;囊袋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永久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囊袋感染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较常见、较严重的并发症,不但造成患者的生心损害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30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原因。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北大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8年7月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出现囊袋感染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7例,女13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3.2±3.2)岁,。

2.方法

对入选患者进行统计,包括手术时间、同部位手术次数、术后有无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其他部位感染、创面细菌培养结果等情况进行统计。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讨论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在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由人口的老龄化所导致的疾病也在逐年增多。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的患者也显著增加。随着起搏器植入例数的增加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据文献[1]报道,起搏器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为0.13%-19.9%,而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起搏器相关感染中仅占10.0%,但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自然病死率可达10.0%-30.0%。根据相关研究提示CIED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晚期,以囊袋感染为主。

综上在起搏器植入后如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长期口服抗凝药或糖皮质激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均为發生起搏器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2-3]。同时起搏器置入患者因尽量避免侵入性及有创诊疗手段的应用,包括不必要的输液等治疗。研究表明起搏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球菌,但培养的阳性率报道21%-54%[4]。其多在皮肤表面,因污染手术创口及起搏器囊袋而继发感染。由于病原菌常于起搏电极上形成生物膜,难以通过单纯抗生素治疗而根治,且部分致病菌为耐药菌或真菌,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通常需去除起搏电极方能治愈感染。对ICED感染的经验治疗或培养阴性的ICED感染,选择能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适用于革兰阳性菌ICED感染的经验治疗和培养阴性的ICED感染。在疑似ICED感染的经验治疗时,抗革兰阴性菌药物选择应考虑当地的耐药模式。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和美罗培南均为恰当选择,并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在取出系统后再加4周的抗菌药物更为合适[5]。因此在本例中,拔出起搏器电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为以后诊治相关疾患提供了有效经验及方法。

总之,起搏器感染是起搏器植入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所以宣教患者注意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对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旦感染累及起搏系统应尽早进行拔除及有效的抗炎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参考文献:

[1]Klug D, Lacroix D, Savoye C, et al.Systemic infection related to endocarditis on pacemaker lead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J].Circulation, 1997, 95 (8) :2098-2107.

[2] Bloom H, Heeke B, Leon A, et al.Renal insuficiency and the risk of infection from pacemaker or defibrillator surgery[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06, 29 (2) :142-145.

[3] Lekkerkerker JC, Van Nieuwkoop C, Trines SA, et al.Risk factors and time delay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device infections:Leiden Device Registry[J].Heart, 2009, 95 (9) :715-720.

[4] Margey R,McCann H,Blake G,et al.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and outcomes from cardial device related infection[J].Europace,2010,12(1):64-70.

[5]葛茂军,李光辉.英国多学科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感染诊断处理指南解读[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6):599-6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