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唯己意,方可消障(一)

 行为逻辑 2023-03-12 发布于天津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307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不唯己意,方可消障”,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总是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当做他们的想法,这样可以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洞悉他人的真实的想法,而且还能不唯己意。

这个标准很重要。

客观来讲,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能猜到他人的想法,然后固执的认为就是这样,他可能不是智慧的而是自以为是。

人性中有一个问题,容易以第一印象识人,而且会根深蒂固。

所以,很多人才会认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坦白的说,我也受第一印象影响,后来我分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初次见一个人,你对对方的认知是空白的,一旦你第一次见到对方,你会全方位的进行填补对对方未知方面。因为人的大脑不喜欢抽象的事物,喜欢具体的事物,哪怕这个“具体”是有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大脑不喜欢思考,因为会消耗能量,会累,所以,当一个人的各方面信息被第一印象填补完成,如果再想改变第一印象的一些信息,就需要额外消耗一些能量,大脑为了降低能耗,所以不太愿意去更新认知。

也正因如此,第一印象会成为“一锤定音”式判断,它会进入潜意识。

众所周知,进入潜意识的印象,是比较难以改变的。

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一件事,由于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别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只能代表那个时间段他的表现,我告诉自己,我不能以第一印象就以偏概全的认识一个人。

但是,我也会去洞察一个人言行和神态背后的动力,所以,第一印象对我来说还是有点作用的,且并不绝对,我的意识给对方留了可以改观的口子。

不以第一印象去评定他人也是“不唯己意”的一个例子。

为了阐述“不唯己意,方可消障”的原理,我将以《学经》的部分章节进行说明。

圣人之书,圣人阅之,无相无字;贤人读之,谨而行之;达人观之,警而示之。好利之人言有利,好辩之人得其辩,妄念之人断其意,不善之人言其邪,心障之人言其魔。

为什么会这样?

蝶不知有寒冬,蚊难达高空,自身所限也。世人解圣人之意,非圣人之本意,己意自显也。

每个人看待一个事物,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角度,这是自己潜意识或者内心的映射,并不代表客观事物的真相。

其实,这也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大家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清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果你认知程度低,就要多听听他人的看法,如果你认知程度比较高,那么你要独立思考,找到事物内在的逻辑和本质,这样才能比较好的看到事物的内在真相。

其实,这也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大家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清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果你认知程度低,就要多听听他人的看法,如果你认知程度比较高,那么你要独立思考,找到事物内在的逻辑和本质,这样才能比较好的看到事物的内在真相。

为什么总要强调要谨言慎行?

原因也是如此。

你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哪个是真相?

不知道,只能说这些都是自己的理解和解读。那么,就难免会产生误会和会错意的情况。而这一切情况的产生,都是源于自己的妄念。

是故一语出,他意有会,意会易生其妄,是为常。

客观来讲,这种会错意和误会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因为这样就对自己自我否定或者自怨自艾。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