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9年毛主席约见周总理,道出15年的疑惑:你怎么从不回家乡?

 lsc白雪飘零 2023-03-12 发布于云南

1959年的一天,周总理照常前往中南海,来到毛主席的家中汇报工作。

可谁知还没过一小会,屋里便传来了两人的争执声,屋外的侍卫起初还以为两人是因为工作上的意见不合起了冲突。

“我不回去。”这时屋内传来了周总理的一声大喊。

而周总理身旁的毛主席则也是怒气冲冲:“回家乡是人之常情,只要不耽误工作,有什么不回去的理由?”没一会主席又深深的叹了口气,望着窗外:“恩来,咱俩认识有多久了?”

“今年第二十三年了。”

点击加载图片

周总理的话音刚落,毛主席就又激动了起来:“你也知道二十三年了,我和你认识这些年头,就没见你回过家!你难道就不想那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吗!”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这么激动,更多的是出于对周总理的心疼。

作为自己的好战友,好兄弟,毛主席知道周总理在12岁参加革命后便再也没回过家乡看过一眼,所以他想让周总理回老家看一看,这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更何况人呢。

屋内片刻鸦雀无声,沉默良久周总理才缓缓开口:“润之,我怎么能不想家呢,怎么不想回淮安呢,可我不能回去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总理一直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呢?

点击加载图片

支持周总理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支持”,向严于律己严于治家的周总理致敬!

不允许任何人打着他的名号做事

1910年,年仅12岁的周总理即将离开自己的家乡江苏淮安,前往东北求学,临行前自己的八婶母带他来到了路边的一个馄饨摊,点了碗馄饨让他吃,还叮嘱到:“去了那边娃娃就得自己靠自己了,好好学习,长大了记得给八婶母也买碗馄饨吃!”

多年后,当八婶母来到北京时,总理见到八婶母的第一件事就是端了碗馄饨来:“八婶母,我还记得您说的馄饨呢!”

就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不难看出,虽然周总理一直没有回过家乡,但与家乡亲朋好友昔日的亲情都历历在目。

而那一次的探望后,八婶母回到老家没几日便病倒了,被紧急送往怀安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这一消息被周总理得知后立即写信给当地县委:“收到了八婶母的病倒的消息,得知你们经常去看望她,谢谢你们的关心和照顾。”

点击加载图片

当地县委很快回了信,表示会用一切努力救治好病人,不行就送到城里更好的医院治疗,并且还询问总理要不要回来探望婶婶,正好回淮安看看故乡。

可谁知周总理很快就进行了回复:“婶婶的病我明白是无法根治的,所以无需转外地医院,就在当地县医院接受治疗。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也麻烦你们代为家属办理,但一定要本着低调简朴的精神办理。”

同时周总理还在信封中放入200元作为婶婶的治疗费和后事费用,最后还叮嘱道:“如果不够请说明具体支出情况,我再补钱。婶婶的家庭生活费开支由我接济,希望当地政府切勿再给予其他的照顾。”

点击加载图片

在八婶母去世后不久,周总理在一次大会上感人肺腑的提到过:“我刚参加革命的时候,没有一个亲戚联系过我,问问我过得怎么样。后来抗战胜利,我当了总理,我的很多亲戚来北京看望我,前前后后有一百多号人都说是我的亲戚,而在这些人中,我知道有很多都是想要得到我’特殊关照’的。”

接着他又说道:“我们家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家族,亲戚朋友本身也多。我在建国初期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些人会主动的打着我的名号做一些事情,拿着总理亲戚的身份压制着一些地方领导,如果都是这样的话,我们国家的政治局面会变成什么样呢?”

周总理还表示自己也不能以偏概全,但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发生,他说:“我对我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情谊,对生我养我的淮安非常的想念,可我不能回家啊!”

点击加载图片

由此可见看出周总理对这份事业坚守本分保持低调的恒心。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其实周家上下大多数人都是种田、打零工维持着生活,过着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包括周总理的家规十条“一、不允许耽误工作专程看望他,二、来者一律住普通招待所,三、吃饭必须在食堂吃大锅饭,四、不允许接受任何赠礼赠票,看戏要自己买票,五、不允许宴请送礼,六、不允许搭公车,七、自己的事自己办,八、生活低调朴素,九、任何场合下不准说出自己和总理的关系,十、不许搞特殊。”都时刻警醒着周家的每个人。

他深刻的明白如果自己不能树立好这个标杆,那么杆子就很可能会“歪”,甚至会带动着其他“杆子”一起“歪”,这点上周总理的考虑是十分周到的。

点击加载图片

心系家乡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火葬尸体,平整坟地”的口号以此扩大耕地,促进粮食增产。

而这在当时深受封建传统的群众眼中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更是认为自古这棺木只能升没有降的说法,一时间议论纷纷。

为了群众能够积极的响应党的号召,周总理则第一个做出了表率。

周总理的父亲是于1942年在重庆去世的,当地领导人在当时直接将老人葬在了革命烈士的公墓园内,可周总理得知后却认为自己的父亲并不是烈士,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葬在烈士墓园的资格的,所以下令将父亲的棺木迁到了一个荒郊野岭的半山腰上。

点击加载图片

而这一次“火葬平坟”的口号一出,周总理更是直接派了自己的侄子,率先将父亲进行了火葬深埋,平坟还耕。

不仅如此,周总理又让侄子回到老家,将老家的坟给平掉,村里的乡亲们纷纷不解,还有人提出道:“要说国家想扩地耕种,生产粮食,也不差总理家坟头这一点土地呀,周总理咋这么积极呢?”

旁边的一个村民这时也附和道:“对啊对啊,总理家的坟头也没占多少地,他是领导,应该有权利不平坟的。”

周总理的侄子一听,没忍住向乡亲们说出了伯伯的用心良苦,表示应该放弃封建迷信,在党的发展道路上,只有得到百姓们的支持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并真诚的希望乡亲们响应党的号召,全力的支持国家的发展事业。

点击加载图片

最后,周总理所在的淮安城郊村中共下降了13口棺木,全部沉到了一米以下,总理的家乡成为了首批平坟还耕的村庄。

隔年,春节刚过完,淮安县政府就收到了一封从北京寄来的汇款单,汇款人正是周总理,上面还写着:“平坟大队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赔偿青苗的损失费。”

同时他还提出:“我家的坟地可以分给当地的农民用来耕种,还有其他家里我不记得的坟地如果有人认出,可以直接深葬平坟,拿去耕用,不用征求我的意见。”

消息一出,众人纷纷对周总理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做事周全不忘家乡百姓。

但他们并不知,此时的周总理已经三十多年没回过家乡了,在江苏淮安甚至还有周总理母亲的两个坟头,但周总理却一再坚持不回家,不想给任何居心叵测的人留机会。

点击加载图片

但每每提到母亲,周总理总是泪流满面:“我常常梦到我的母亲,淮安平坟的时候其实我很想去看看我的母亲,想在她的坟头前最后一次为她清扫落叶。”

从周总理的话语中其实不难看出,他对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沉重的,虽然他一直没有亲身回到家乡,但心中一直挂念着自己的故乡,而对于家乡建设,总理也是毫不马虎。

总理的家乡淮安境内水纹交错,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这其中苏北灌溉总渠是一条巨大的人工打造河,是七十多年前江苏一百多万号人一铁锹一铁锹挖出来的,放在现在也是个巨大的工程,而这条河背后的故事也充斥着周总理对故乡深深的牵挂之情。

在当时,由于淮安一片地势低洼,一直饱受着水患的灾害,周总理年幼时就见识过水灾给家乡带来的严重影响。

点击加载图片

每每到了秋天,雨水天气居多,淮安城便变成一片“大海城”,甚至可以在街道上划船。

为了避难,乡亲们有的就爬到大树上躲着,有的还不顾危险爬到几米高的城墙上避难,可躲在树上的百姓有些被毒蛇咬死,爬上城墙的群众有些稍不注意就被活活摔死,还有一大半的人带着家人孩子远离了故乡,这一幕幕从未被周总理忘却。

在新中国成立后,水灾的现象还在持续不断的发生,毛主席得知灾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几次难过的掉下了眼泪,两个月内就下达了四次批示,并亲自题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同时还任命周总理为此次任务的领导人。

1950年8月25日,国家水利部召开了关于修治淮河的会议,周总理在会议上表示“治病就得从根开始治”,一定要将苏北灌溉总渠道的方案确定下来,可这时会议上却有领导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新中国刚成立,刚从一片废墟中脱颖而出,现在又要花这么多的钱来修一条河,真的值得吗?”

点击加载图片

一向惠风和畅的周总理这次却不同寻常,板着脸严肃的说道:“抗日战争中,苏北区的人民为了支援革命斗争,出了烈士也出了民工,民工们推着小车,车里放着士兵们的粮食补给,跟在战士们的身后一步步前行,你们都忘了吗?别人支援了我们,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支援他们呢?”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坚持下苏北灌溉总渠从开挖到结束耗时一年整,总长度为168公里,成为了淮河的重要入海水道,而这条横卧在苏北大地上的巨龙,直到现在都发挥着防洪、灌溉、航运等重要功能,护佑着这片土地和无数人民。

不仅如此,淮安还成为了苏北灌区的中心纽扣,使淮安以往的干旱地区也种上了水稻,更是多元化的促进着淮安的经济发展。

作为总理,他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作为家乡的孩子,他担心着父老乡亲们的安危,但周总理也时刻秉持着自己的原则,绝不利用职权对家乡给予特殊关照。

点击加载图片

就连现如今,当你走在淮安的道路上,随意拉一个当地人问:“淮安最出名的是啥?”

听到的回答一定是:“清官周恩来。”

短短的五个字包含着的是多少人民对周总理的敬佩与信任啊!

尾声

著名诗人薛道衡曾在《人日思归》写道:“如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诗人在离家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对家乡思念甚深,更何况是已然离家多年的周总理呢?

点击加载图片

1959年的中南海,周总理无意间听见了苏北名歌《茉莉花》,周总理频频落泪,和一旁的毛主席叹气说道:“越听越想家。”

众所周知毛主席与周总理不仅仅是战友,更是亲友般的存在,为了周总理能回家看看,毛主席也是煞费苦心。

“恩来,咱俩认识多久了?”毛主席望着窗外缓缓问道。

“第二十三个年头了。”

毛主席转过头突然激动的说道:“你也知道二十三年了,我和你认识这些年头,就没见你回过家!你难道就不想那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吗!”

点击加载图片

周总理一向什么事都与毛主席交流意见,可以说毛主席的建议在周总理的心中是非常有分量的,但他这一次却看着毛主席,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不回去。”

周总理12岁离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快六十年也没有回过家乡,最后的尸体也是按照总理的意见火化,骨灰撒向大海。

在后来,周总理的表妹向大家说出了实情:“伯伯以前和我说过,他不能回家,回了家就会有人找他帮忙,伯伯不想给家乡添麻烦,也不能让自己的家人因为他而受到特殊照顾。”

这就是周总理,他将这份思念埋藏在最心底,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不搞特殊,更不愿意给任何人添麻烦!

点击加载图片

此文向伟大的周总理致敬,时代的楷模需要我们一生的牢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