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铎: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撞击乐器

 cxag 2023-03-13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好,我是“青铜铎”。仅仅看我的外貌能猜到我是什么吗?其实我是一件撞击乐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无需吃惊,现代有钢琴、吉他、架子鼓等花样百出的乐器,中国古代自然也有千奇百怪的乐器。青铜乐器是中国璀璨青铜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祭祀和宴会中营造气氛,也用于军旅中鼓舞士气或施放信号。

图片

青铜乐器有很多种,而我属于其中体型较小的乐器——铎。《说文解字》云:“铎,大铃也。”我整体呈合瓦形,口略凹弧,腔内附一可活动的木舌,摇动木舌,至今仍可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顶部有方銎可以用来纳入木柄。木柄截面为长方形,套入銎中的是较粗的一端。我的顶面及方銎外侧有着以小圆点为地纹的卷云纹,纹饰非常精美,为我增添了不少光彩。

图片

顶部有方銎以纳木柄

图片

卷云纹

据说我的使用方式有个专门的动作,就是“振”。《国语·吴语》:“王乃秉袍,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 其他乐器都是“鸣”,只有铎是用“振”的。我的同类出土得极少,更别提像我这般保存完好的铎。所以,屏幕前的朋友啊,如果你想近距离看看我,就来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找我哦!

图片

柯桥区博物馆详细介绍:撞击乐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文解字》云:“铎,大铃也。”有柄有舌,振舌发声。此铎器身呈合瓦形,口略凹弧,腔内附一可活动的木舌,摇动木舌,仍可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顶部有方銎以纳木柄。木柄截面为长方形,较粗的一端套入銎中。铎的顶面及方銎外侧饰以小圆点为地纹的卷云纹,纹饰极为精美。考古发现的铎极少,保存如此完整的更是难得。国家二级文物。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感谢所有摄影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