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姥姥、贾雨村,都是为谋利而找到贾府,他们是一丘之貉吗?

 栖鸿看红楼 2023-03-13 发布于山西

不一样吧。

牵强附会的“实乃”,其实不足为凭。你说刘姥姥“实乃”多尔衮,贾雨村“实乃”顺治帝,我也不好反驳。小说家发挥起来,一个刘姥姥可以附会出一百个历史人物,你信?你不信?

就作品而言,刘姥姥和贾雨村,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到贾府,也都从贾府获得了巨额利益而去,并且都是凭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了贾府中人。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似的。

他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刘姥姥知恩图报,而贾雨村不仅是忘恩负义,还恩将仇报。

只从八十回中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虽然获得了大量的财物,但她此行的目的却是为了报恩:“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当然,刘姥姥心里,可能在盘算:“上次空手上门求帮,还给了我二十两银子一串钱呢;这次送点儿不值钱的新鲜菜蔬,不得多给我几两银子?”小投资换取大回报。但是不管怎么样,她名义上总是为了尽一尽“我们的穷心”而来,是对上次慷慨赠银的回报。

贾雨村呢,且不说他夺走了恩人之妻甄娘子身边最后、唯一的伙伴娇杏,也不说他答应找到英莲、遇到了却连个信儿都不报,只说他对沙弥出身的小门子的态度:“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就可以看出他的忘恩负义与恩将仇报了。

门子也是一个势利的小人,否则不会为新任的上官提供“护官符”,又踊跃地出主意包庇薛蟠了。但是对于贾雨村,他既是故交,又提供信息,是有好处的。而贾雨村担心他“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吹嘘一下与领导的“故旧之情”,也是很平常的事,况且还没等到门子“说出”,贾雨村就“未雨绸缪”地把他充发了。这奸雄的之才、奸雄之恶,可谓窥斑见豹了。

刘姥姥和贾雨村与贾府、与宝黛的关系,都不算是密切。作品却为这样两个疏远的人物,花费如此的笔墨。可想而知,八十回后,他们还会有重要的表现。

刘姥姥,根据前面的预示和暗示,当然是救助落难的巧姐;而贾雨村,虽然没有可靠的根据,却能推想得知,他一定会在贾府落败的时候落井下石,说不定还会成为贾府获罪的重要推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